ping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gyang 杨平,湖南人,博士.

博文

工科类研究生导师指导理念探讨

已有 6099 次阅读 2009-2-7 09:1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工科类研究生指导, 指导理念, 心得体会, 工科类研究生指导, 指导理念, 心得体会

摘要 基于工科类研究生指导工作,对指导理念和功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阐述了工科类研究生指导应力求做到帮助研究生结合自身研究兴趣与导师的科研方向,应具有帮助研究生开发创造力的功能等观点;同时提出了立足研究生专业指导,还应加强传播人文科学知识,立足理性指导,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变单纯理性的指导方式为充满谐趣的全方位立体式指导方式;论文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工科类研究生指导;指导理念;心得体会

 

   工科类研究生指导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适当的研究生指导方式容易使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中产生理论与实践的完全脱节的距离感,并最终导致培养不出既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又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开拓性人才。目前很多著名企业对某些“眼高手底”的博士硕士实际工作能力评价较低,固然有偏见的成份在内,但也说明我们的工科类研究生培养体系和环节需要检讨。本文就实际研究生指导情况, 以作者多年从事工科类研究生指导工作及在国家大型研究所与工厂工作的经验,基于科研工作与自身研究兴趣相结合的研究生指导理念总结了几点心得,甚为粗浅,但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商榷。

 

1  指导工作应帮助研究生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感

工科类应用科学体系与基础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生指导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的一点在于应用科学体系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更加迫切,其中内容很多是由实际科研生产总结而来,并升华为理论,因此, 工科类研究生指导过程自然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否则会导致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完全与实践脱节。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1.1      指导方案制定应以科学动力牵引和工程技术推动

指导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系统必具有一定的功能目标,怎样达到预定的研究生指导目标, 应充分注意研究生指导内容安排,其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指导工作方案准备应注意科学动力牵引和工程技术推动的内,并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即怎样组织研究生指导内容,采用怎样的指导方法,怎样随时调整以达到研究生的思维与教师互动的效果?这些问题都是指导教师在指导工作中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同时指导工作方案应对研究生指导中临场发挥进行准备和预测。例如《选题报告》指导内容可以采用图1所示脉络来进行方案准备:

图1  研究生《选题报告》指导内容脉络图

 

1.2  具体指导做到理论牵引,实例推动

在研究生指导中为了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应在指导中做到以理论为牵引,用实例来推动研究生指导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引用一些产品研究开发的实例,可理解为依据理论的线条,提供相应的实践内容,并有意识的安排总结性的综合实践内容指导。以达到理论与实践在短距离的范围内有机结合。帮助研究生消化吸收,笔者曾经在研究生指导中摸索过这种研究生指导方式,感觉有一定的效果。

 

2  引导研究生开发创造力

当今世界科技业发展迅速,具有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已成了百业兴旺的急需之才,而教师肩负着培养出这种人才的重担,应该注意摸索出一套能帮助研究生摆脱惯性思维的研究生指导路子,摸索出一套能开发研究生创造力的课堂研究生指导方式。

2.1 注意相关文献的学术思想剖析

学术研究的进步使人类能通过理解某种机理现象并进而总结出某种规律性的思想,来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和设计性能优越的产品。可以想象没有持续不断的学术研究,那将使技术发展停滞不前。一个普通的荷兰磨镜师可以做出一般的望远镜但却无法发明出加利略天文望远镜,它是加利略进行了较深入的光学物理机制研究的成果。在相关文献中不乏类似的学术问题,因此导师应在传授时注意如何剖析学术思想,从而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质。例如:带传动机制分析中欧拉公式的推导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其学术目的就是:如何解释带传动的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理,欧拉应用了典型的微积分原理这种手段来定量的分析了带传动这种弹性件通过挠性运动来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现象,从而推导出了定量计算公式,并通过它可以理解带传动的传动能力及各种参数对这种能力的影响,因此它成了设计性能优越的带传动理论依据。

2.2 注意培养研究生勤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培养研究生养成勤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的确是我们研究生指导工作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目前国内的中学教育基本是应试教育,本科教育也不尽人意,对培养本科生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的能力尚未能真正提上教学日程中来,因此研究生教育则应注意在此方面进行彻底的改善,即研究生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研究生勤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在相关文献中不乏有关工程中的物理现象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通过剖析来研究这些现象是如何被科学家们观察到的,而且也可以做一些大胆的推测。例如,1928年,英国圣玛利学院的细菌学讲师弗莱明在研究杀菌药物。一天,弗莱明发现一只碟子里的培养剂长了青绿色的霉,本来准备拿去丢掉,但细心的细菌学家还要把它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一下,结果发现了一种出人意外的现象:这种霉周围的葡萄球菌都死了,这青绿色的霉就是青霉菌。于是,弗莱明动手培养这种霉,然后把青霉菌弄到这种细菌上,结果,葡萄球菌、连锁球菌、肺炎球菌全都消溶了。1929年,弗莱明把他的论文发表出来,由于种种原因,弗莱明放弃了进一步的研究。

    弗洛里认为,青霉素可溶化连磺胺类药剂也无效的葡萄球菌,而且没有副作用,这正是要搜求的物质。于是,他开始正式进行研究。19405月,在动物试验上宣告成功。接着是临床试验,1941年获得成功,1943年开始工业生产。从青霉素发明的过程可知,创造之路曲折歧异,通向某一目标的道路,也许联接着通往其他目标的道路。当你在创造的征途奋进的时候,应该不断地环顾四周,不要忽视探索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细微变化,并能及时不误地分析这个变化同自己正在进行的创造是什么关系。这正是动态思维的特征。

又如经典带传动设计文献中带传动滑动现象的发现,科学家正是对此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的观测和分析来进一步解释带传动最终产生打滑的原因,由于带具有弹性,其在做挠性运动时弹性变形的程度导致了滑动现象—--在整个带与带轮的接触弧上产生了弹性滑动既发生打滑。

2.3 注意培养研究生摆脱惯性思维的能力

有一个问题可以探讨一下我们应该如何从惯性思维的模式中走出来。我刚去研究所时,同事与我探讨一个有趣的工程制图问题,如图2是一物体主俯视图,现在请作出其侧视图。这是一个简单却绕有兴趣的问题,一般我们看到这种图形自然是采用我们学过的视图理论方法去作其视图,希望能在图中找到解答,我们大多数人会把思维放在这样一个推理上:能否在一个正方体中挖出了两个相贯的正方形孔? 我们始终被这两个正方形所迷惑,使我们的思维暂时脱不了正方体的范畴,这显然就是事物的陷井,然而当我们暂时抛开图形的框架,扩大我们的搜索范围, 比如从那些物体能得到这两种视图的角度来考虑(即逆向思考问题),这样使我们的思维开拓了,而不会被图中的情形导入陷井,却又能使我们的想象与图中的视图交汇,这种思维的交汇点正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由此可知,我们的研究生指导过程应能营造一个具有充分自由度的适合创造性思维开发的课堂研究生指导环境。

图2 某零件的主俯视图

 

 

 3  激振式指导法 - 指导研究生时应注意新技术新信息的传递

所谓激振式指导法就是通过某种外界信息对研究生进行传递,试图找到其与研究生知识结构产生共振的兴奋点,从而激发研究生的原创动力,外界信息包含情感思维、环境因素等,如图3可说明所谓激振式指导法脉络图。指导教师应整理适当的某种外界信息,寻找恰当的时机对研究生开展激振式指导。

当今世界是一个技术更替频繁,信息传递迅速的世界,知识高速的更新速度要求我们的研究生指导过程应产生相应的同步反应,这一点在我国进入WTO后将表现的更加突出。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积极投入到新技术、新信息的潮流中,依靠各种渠道积累和提炼新信息新技术,并将其贯穿到研究生指导中去。

 

图3  激振式指导法 - 指导脉络图

4        立足专业指导,加强传播人文科学知识

1948年,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讲过,我们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所谓“半个人”指的是只懂科学、不懂人文,或只懂人文,不懂科学,这样的人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生指导工作不仅要立足研究生专业指导,同时应加强传播人文科学知识。对于工科类研究生,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可以借助导师指导研究生来实施,作者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传播:(1)有意识地介绍中国乃至世界灿烂优秀的文化和历史。(2)介绍中国乃至世界具有高尚品德的科学家,充分注意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责任心。(3)介绍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哲学流派或学说,如《老子》、《论语》等帮助研究生更好的确立世界观。

结束语

    在学校,如何指导学生或授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其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对一名研究生或学生的指导,应该说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开放的,是指导教师与研究生交往沟通思维信息并共同开发创造力的大环境。从这个意义上看研究生指导工作既塑造指导教师又培养研究生。因此研究生指导工作就是营造一个开发人才的优越环境。

    如何提高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其根本就在于如何营造出良好的和谐环境为创造力开发构筑平台,这就要求我们的指导教师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较强的职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变单纯理性的指导方式为充满谐趣的全方位立体式指导方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076-213328.html


下一篇:强烈推荐您去我的家乡旅游
收藏 IP: .*| 热度|

1 向峥嵘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