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要充分了解自己
(王德华)
昨天(5月8日)下午去国科大上课,感觉没有进入状态,讲得不理想,有知识但少了激情。感觉到后,尽管努力在调整,还是不满意。这次是讲授时间最长的一次了,准备的内容也都讲完了,但没有在状态上。晚上,还是很累。甚至今天上午都还在恢复状态中。我感觉是自己真的需要锻炼了。中午朋友很认真地跟我说了几遍:一定要抽时间锻炼了。我记住了。
今天上午认真通读了一遍新制定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请假销假管理办法》,随后发给了研究组在学的全体研究生。在邮件中还写了几句话:
“希望大家能遵守。
没有特殊背景的人,遵守规矩,总是没有坏处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了。
顺便罗嗦几句:
明白自己,很有必要。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研究生,就是要毕业、要获得学位的,这个学位也应该是货真价实的。这就是经历和追求。
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实验是核心。动手是非常关键的,看、等、靠,最后是一场空。
研究生,必须集中精力。课题不要面太大、太宽,要集中、聚焦。做一点点,做好、做深、做系统。
研究生,必须勤快,手勤、眼勤、脑子勤。懒,会毁掉一切。懒、拖,不适合做科研。
大家生活快乐,是找到一个平衡点。个人的需求和集体的需求要平衡,大公无私,不可以;自私自利,也不可以。”
过后再看邮件,我自己都很吃惊为什么能写出“没有特殊背景的人,遵守规矩,总是没有坏处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了。”这样显然会引起争议的话来。
读到有些老师在文章中关于指导研究生的经历和感概,这似乎还符合一定的现实。那么,有背景的学生就可以不遵守规矩了吗?要是严谨的话,似乎也不能延伸出这样的结论来。昨天我在国科大上《进化生态学》课,讲到澳大利亚树袋熊复杂的消化道系统的时候,还调侃说,树袋熊懒,能够每天睡眠18-23个小时,有自身的生理条件。有特殊的基础保证,就可以有特殊的行为表现。很多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的。羡慕可以,嫉妒就没有道理了,要东施效颦那就更自讨没趣了。
看到关于请假的规定,有些感慨。我们当年做学生的时候,请假意识是很强的。小时候,在家里要外出,必须告诉父母。晚归,更要想办法通知父母。这就是“家庭请假”。小学的时候,还专门学习过如何写请假条(要写清楚请假时间、事由和请假人)。不知不觉,独生子女时代,对孩子的要求放松了,学校老师对请假的要求也不一样,有需要假条的,有需要电话的,可以是正规的假条,也可以不正规的便条,很多时候都是家长给代办了。
不知道当今多少比例的学生还有请假这个意识。不清楚有多少研究生还能坚持请假和销假,也不清楚有多少导师会要求自己的学生有事情必须请假和销假。记得几年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老师曾专门跟我说我们组的研究生纪律性都很强,每到节假日,如果要离开北京或因病需要休息等,我们组的学生都能到研究生部规规矩矩交请假条。这些年了,我也一直这样要求着,所有学生也都能在春节等节日按规矩交请假条,我们坚持下来了。但渐渐的,我也发现超过半天等短时间内的请假有时候就不是那么很规范了。我的看法是,有事请假是一种纪律要求,一种职业素养。请假也是对自己人身安全的一种保障,对导师(研究组长)的一种尊重。
这样要求是不是有点过了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