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王德华)
继2011年6月在温州大学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后,“第二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经济动物健康养殖论坛”于2012年11月23-25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动物生理生态学工作者和健康养殖企业家近百名代表参会,会议口头报告36个,征集摘要61篇。会议由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两天的会议,36个报告,安排很是紧张。会议组委会安排周到,会议井然有序,代表们都很有感受,研究生志愿者们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劳动。茶歇的水果、小点心很丰富,严冬季节能够享受南方各种花样的水果,很幸运。饮食更是丰富极了,广州的吃,花样、味道都没得说,只有增加体重了,人在美食面前只有投降。为了鼓励研究生参会,大会评选出了5位优秀报告人,并给以奖励。
这次会议的报告都很精彩。会议上展示了我国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鸟类、鱼类和虾类等不同类群生理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由于是专业会议,大家共鸣比较多,信息多、启发多、思考多,自然收获就多。让人兴奋的是,年青一代学者羽毛日趋丰满,学识、风采都到了一个层次,经过多年的积累、坚持,在自己的领域内都卓有建树。四世同堂参加学术会议,应该是有一种别有的滋味的。
谈点会议感受。
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是学界的一笔财富。这次会议邀请了学界的王祖望先生、李庆芬先生、杜继曾先生、钟文勤先生等前辈参会,他们在两天的紧张会议中,始终是按时、认真听取每一个报告,并积极参与讨论,对年轻学者总是鼓励和肯定,提出希望和发展建议。他们的这种坚持、耐心、专注、睿智、博学,使与会者感受至深。当问及听报告一天下来累不累的时候,有老师就有了“听学术报告就是听故事,听故事怎么会累呢”这样耐人寻味的回答。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榜样,一种力量,学界很需要这种精神和榜样。
学科需要发展,需要创新。全国的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发展还是很迅速的,研究涉及到的面也是很广的,但原创性研究还是不足。有专家说,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与国际上都是一样的,我们缺少的是有深度的idea。记得在回答研究生“如何做创新性工作”的问题时,我曾说,顺路(文献)找到头,就知道哪些工作是新的了。或者找到路以后,知道了目标,不愿意花费时间顺路走到头,凭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开辟一条岔路。所以,学术界好的idea不要深藏不露,要开放交流,只有自己的脑海里穷尽了已有的idea,你才可能有新的idea。头脑开放,胸怀宽广,是合作和交流的基础,是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生态学有共同的学科特点,也有区域和地域性特点。我们要做自己的、独特的动物生理生态学,不能总是跟随着国际学术界的后面跑,总是跟随和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也很难发展起来。学术发展需要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发展自己的领域和学科,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实验室是这样,一个独立的学者也是这样。
研究途径。比较是生理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通过运用新的统计分析技术,比较积累的信息数据,不同地理分布地区、不同分类单元、不同生态因素等等,适应性趋同和适应性趋异的,整合行为、生理、生化、细胞、分子、基因等不同组织层次的信息,是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规律、模式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急需发展和鼓励发展的是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基因组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等,这些现代生物学技术的运用,对于一些传统生态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帮助的。
生态学的实验室在野外,在大自然。生理生态学也是一样。如果不走进大自然,不去熟悉了解认识大自然,不从大自然中发现问题,想发展、创新、突破是很难的。实际上,迄今我们队各种野生动物的生理学理解还很不够。对野生动物生理学的理解,可以有助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可以对人类生存和生物医学有一些启发和借鉴作用。
既然生态学解决的问题是大自然中的问题,是动物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基本问题,所以进化生物学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动物的每一个生物学特征的背后,都有一个进化的故事。对动物进化和适应的理解,是动物生理生态学的核心内容。这个主题,永远是主题。
这次会议的另一个特点是企业代表参会并做学术报告。真的出乎意料,这次企业代表的学术报告确实很精彩,也很有理念。生态养殖,健康养殖,食品安全,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等等,这些问题被企业所认识,并在理念上进行一些转变和改革,实在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在“道法自然”的原则下,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我的老师让我在总结的时候,要专门讲讲这个方面。企业家能够舍得把一部分财富投向研究、投向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是应该鼓励和赞许的。要做一个有责任心和有良心的企业家。学者和企业家之间的对话,是应该鼓励的,本不应该脱节的。科学研究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自然,丰富人类知识;二就是科学知识的应用,理解自然的同时,科学知识要服务于人类社会。
当今环境的变化、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污染等问题,都会改变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理和行为功能,由此产生的科学问题很多是生理学问题。生理学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内稳态”,内稳态失调,生理功能就会出问题。生态学也是一样,“外环境”也有一个“稳态”问题,稳态失调就产生生态问题,如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关系的破坏或受损等等。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在我国局部环境日趋恶化的形势下,学术界、人类和社会都急需生理生态学知识。生理学与医学关系最密切,与人类最密切,所以最应该受到关注。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野外生理学知识、生态生理学(生理生态学)知识、环境生理学知识如此缺乏呢?生理学的研究主体是有机体,整体生理学特征的测定在野外需要技术的支持,条件难以控制,这是野外生理学的一个难题,也是阻碍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恰是应该大力支持个鼓励的理由。举个例子,当今的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引起的毒理学问题、内分泌问题(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内分泌学等新领域),很多问题需要生理学的理解。再如,低温生物学(冬眠、蛰伏)、能量平衡与肥胖、睡眠与节律(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涉及到长寿、健美、生殖的问题,都是重要的问题,也是有趣的问题,是大众关注的问题,自然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术需要积累,学术需要带带传承,学术需要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在会议上,有机会与年轻学者聊天,听到他们喜欢科学研究、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心里就有一种喜悦感。我也说,如果条件允许,有口饭吃,能坚持还是坚持下去,坚持就能看到成绩。不管大环境如何,学术总是需要一批人开创和坚持的,需要一批人静下心来、默默地坚持下去,这需要一定的毅力和耐性。
最后,用开幕式上的发言结尾吧“这些年来,动物生理生态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各学科领域的发展不是很平衡,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类群的发展较快些,鸟类、鱼类和虾类等这些年发展势头很好。无论从类群上、生境(地理分布)上,还是领域方向上,我国生理生态学的现状与国际学术界的距离还是很大的,很多重要的领域在国内还是缺乏,如大型动物的生理生态学、两栖类的生理生态学等。在地域上,新疆干旱沙漠地区;从类群上,地下生活的动物(低氧适应)、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等,都很缺乏。从研究手段技术上看,基因组学等新方法的运用还不多。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学者独立提出的相关理论、假说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甚至缺乏,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我国的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这需要我们生理生态学学者的关注和参与,生态毒理学、环境内分泌学等领域的发展要鼓励。在国家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动物生理生态学有新的机会和机遇,也应该发挥学科的优势,做出应有的贡献。”
动物生态学家孙儒泳院士是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直在这个学科领域里耕耘、教书育人。2011年温州召开的首届动物生理生态学会议,孙先生人在美国,专门发来贺信祝贺会议召开。今年,又不巧他身体不适不能到会场。相信他老人家看到他们这一代开创的事业健康发展、人才队伍日渐壮大,一定是很欣慰的。借此祝愿他老人家身体健康、早日康复!
感谢华南师范大学领导和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老师、同学们的辛苦劳动。感谢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者们的支持。感谢国家相关部门对动物生理生态学学科的各种支持和关注。
在广州3天,恰遇下雨。看到了校园里盛开的紫荆花,也在夜晚观赏了雾蒙蒙的珠江。
2013年的会议初步决定在昆明召开。欢迎大家参会交流,期待明年相聚在美丽的昆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