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情绪与教学 精选

已有 6993 次阅读 2012-8-18 15:28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情绪, 研究生教育, 授课

情绪与教学

(王德华)

 

创新与文化,有不少讨论。我曾认为教育很关键,教育对于人的思维模式的塑造很重要。突然我又感觉,教育很可怕,尤其对于那些有天生聪慧的人,这些人就是社会需要的“创新”的人。这样的人,社会不需要很多。社会需要理性的人,也需要不理性的人,但不需要很多特别有理性的人。社会更多的是需要勤勤恳恳奉献的人,兢兢业业工作的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人。虽然成为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不容易,但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上,思想家不是越多越好。都是思想家,就没有了思想家,也就都平庸了。社会是有阶层的,人是有差异的,所以思想家总是少数。社会上的多数人需要教育,需要健康安全的教育,需要生存能力的教育。好的教育会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糟糕的教育,则会颠覆优良的传统和文化,更会影响天生聪慧的那些人的发展。

 

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重要。学,在学生;教,在教师。教与学,有时候真是一对矛盾。学生与教师的地位都很重要。今年的授课经历有一点触动,写点文字记录一下。

 

一次是研究生院授课,《进化生态学》。上课的那天上午,是去美国参会的签证面谈的预约时间。本以为一上午签证没有问题的,所以就没有调课。担心签证时间过久,去使馆面谈时就把授课的U盘带着了,自然也带了手机。美国使馆是不允许带手机和U盘等设备进去的,一直排队到要进入第一道门了,武警说不允许带入这些东西,半信半疑地将手机和U盘交给了一直跟随我游说我寄存给他的一位小伙子,说了一句“你可一定要等我出来啊”,就忐忑不安地入馆了。想象不到的人山人海,里外都排长队。蜗牛似的移动着,心里一直惦记着手机和U盘。眼看着时间慢慢在过去,还是离签证口很远,开始担心下午的课程了。由于没有了手机,自然也就无法通知教秘调时间。等签证面谈结束后,时间早就到了上课的时间了。快速走出使馆签证处,很快找到了那位拿着我手机和优盘的小伙子,拿到手机就打电话给教秘,商量下午是继续上课还是调课。教秘说学生们都到教室了,还是尽量赶过来上课吧,他告诉学生一下就是了。随即打车奔向玉泉路的研究生院。期间不时收到教秘的电话和短信,尽管不时安慰说不着急,其实看得出他也着急,我更着急。等到了研究生院的时候,已经比正常上课时间晚了一个小时。看到学生们还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等着,一阵电流袭过,那是一种感动。给学生道歉后,赶紧上课。那次课,自己感觉讲授得很有激情,应该说是很尽心尽力的一堂课。近3个小时的课程,自己满怀激情地讲授了近3个小时。为了不耽误学生吃晚餐,将课间休息时间缩短。课后回家的路上,感觉自己真的很累了。上午9点从单位出发,10点开始在美国使馆排队,站立着蜗牛式的挪动着,实在是一种修炼,就这样一直站立到下午近2点钟。上课自然是要站立的,连续授课近3个小时。也是在课后,才感觉肚子有点饿了,那天确实没有一点点吃午餐的时间。但自己心里还是感觉对不住那些等待上课的研究生们,更是感谢他们的理解。重要的一点,那天的课研究生们听得很认真,没有瞌睡的,没有睡眠的。

 

过了几周,轮到我在研究所里给博士生们讲授《现代动物学》中的“生态学”部分。我也是照例认真准备了授课内容,虽然已经讲过几年了,还是要熟悉和更新的。上课时间是个下午,等我还差5分钟时间抱着笔记本电脑走进报告厅的时候,一阵子心凉。诺大的报告厅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位研究生。等调好多媒体,看到陆续有研究生进来。感觉该开始上课了,招呼学生们尽量坐得靠前一些。学生们似乎喜欢坐在最后边。面对眼前空荡荡的报告厅,后面稀稀拉拉坐着心不在焉的研究生,好像一个个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来听课的感觉,完全有一种被迫来听课、搅乱了他们午休时间的感觉。作为授课教师,一阵悲哀,接着突然就没有了一点热情。尽管也是很认真地讲完了授课内容,但那堂课自己感觉一点激情都没有。过后都有点对不住自己的感觉,有点因耽误学生实验、耽误他们午休而自责的感觉。这是何苦呢?仅仅是为了完成研究所的教学任务而已。

 

两次课程,两种心情。两种心情,两种态度。这,只有老师自己知道。有些学生会感觉到,有些也感觉不到。教师是可良心活,教师授课也是需要学生的配合。师生一致,才引起共鸣。要求学生认真听课,自然需要有认真授课的老师。认真授课的老师,同样需要认真听课的学生。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神,你会有把所有自己的所知全部倾倒出来的冲动;面对睡眼迷离、心不在焉的眼神,你会期盼时针走得快一些。

 

这是我的一点感觉。所以,很是钦佩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从小学到大学。面对当今的环境,他们还能够坚持认真授课,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感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603480.html

上一篇:“创新”随想
下一篇:感动在维也纳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28 武夷山 赵斌 刘旭霞 齐云龙 李学宽 朱新亮 罗帆 仇文利 李志俊 张海霞 李汝资 刘全慧 李红 曹建军 韦玉程 唐小卿 牛丕业 崔全顺 张骥 赵美娣 曹俊兴 罗友广 陈国文 唐常杰 赵鹏 lihy lixuke2005 physicis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