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搞笑诺贝尔生理学奖的论文发表在我国的《动物学报》上
(王德华)
连续两年的搞笑诺贝尔奖都与中国有缘。继2010年广州张博士的研究团队关于描述蝙蝠口交的研究获得“2010年度的搞笑诺贝尔奖”后,201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虽然不再是中国学者,但论文却是发表在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Current Zoology 上(前身是中文期刊《动物学报》,现已改为英文刊,更名Current Zoology, 2010年被SCI 收录)。
获奖者是英国、荷兰和奥地利的科学家 (Anna Wilkinson of the UK, Natalie Sebanz of THE NETHERLANDS, HUNGARY, and AUSTRIA, Isabella Mandl of AUSTRIA and Ludwig Huber of AUSTRIA)), 获奖成果是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在红足龟中没有发现传染性哈欠的证据”(No Evidence of Contagious Yawning in the Red-Footed Tortoise)。本项研究发表在2011年Current Zoology (动物学报)的57卷第4期上。
所谓的传染性打哈欠,估计大家都有过体验。看到其他人打哈欠,自己会不自觉地打哈欠。关于人类的传染性打哈欠行为已经有不少研究,学说也有很多,但是研究动物中的传染性打哈欠行为不是很多,尽管已经也有不少描述动物打哈欠的文章,但关于其功能和机理则是知之甚少。本文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验证了3个科学假设,得出了“在红足龟中没有发现传染性打哈欠的证据”的结论,也就是说红足龟在观察到其它同伴个体打哈欠的时候并不引发自己打哈欠。作者认为,传染性打哈欠不是一个固定的行动模式(fixed action pattern),但可能会包含更复杂的社会过程。
说到打哈欠,最近的有些研究认为打哈欠是大脑温度过高的缘故。打哈欠可以使大脑温度降下来,保持清醒。降温原理主要是进入大脑的血温度较低。体温调节是很复杂很重要的生理学过程,大脑温度的变化看来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如果是这样,在进化过程中,有效调节大脑温度是有进化基础的。
编辑部设在动物研究所的两个动物学期刊 Current Zoology (动物研究所主办, 主编孟安民院士)和 Integrative Zoology (国际动物学会主办,主编张知彬研究员),现在都已经是SCI 期刊 (动物研究所还有一个昆虫学期刊Insect Science , 主编是康乐研究员,也已经是SCI 期刊)。
获奖成果原文:IgNobel2011Biology.pdf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