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导师如何与研究生相处?
王德华
毕业的学生们不少已经成为了大学教师或研究生导师,有一天在微信群里讨论如何当老师。从学生到老师,既是角色的改变,也需要心理和意识上的改变,更需要行动上改变。从事一个新的职业,是需要一些经验交流的。角色变了,思想和行为上自然也要进行相应地改变。
有的老师谈到自己的学生,有些惆怅,碍于有我在的缘故,也不好说得太多。我说,看到你们的苦恼,我脑海里飘过一句话“哼,你们也有今天!”
学生们哈哈大笑。
在一次学术交流的时候,也有年轻学者咨询如何与研究生相处、如何做研究生导师的问题。记得我当时说,作为年轻导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善待研究生!师生之间友好相处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双方坦诚,师生之间玩心计是很难相处的。导师指导学生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年轻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看到学生不努力,实验拖拉,读文献拖拉,安排的任务拖拉,这样就会大大影响了课题的计划进度和学术论文的发表(成果产出)。这对于年轻学者确实是个大问题,但年轻学者开始独立研究生涯,都需要过这样一个坎,有了一定的学术积累后,就慢慢不那么焦心了。
作为研究生,需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更要对自己负责,学习和研究要有明确的目标。 作为导师,要尽力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该说的一定要说,如基本的学术规范;该做的也要做,如基本的学术技能训练,研究集体的文化建设等。导师实际上就是个领班,需要有学术思想,有教育理念,有管理艺术,要舍得花时间思考学生的事情。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导师没有权力侮辱学生,更不能打骂学生。师生难得的是坦诚相待,平等相处。
回顾我的研究生和学术经历,我真是很幸运,学术路上,遇到了好老师,做了导师后,也遇到了好学生。这两点恰恰是学术人最最期待的,也是学业顺利发展很重要的。
有些导师希望学生要感恩,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师生一场,就是人生路上的一次缘分。学生毕业后发展的好,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与导师的关系不大。反过来,学生毕业后如果没有基本的学术规矩,没有受到应有的基本训练,这多是归于导师的不尽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