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学术会议的墙报Poster
王德华
国际学术会议上一般有两种交流方式,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 和墙报(或称展板)Poster。
一般参会者会觉得口头报告要比墙报受重视一些,所以口头报告多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和深入的研究,或是多年的研究积累,或是某个领域新的进展或发现等,报告人一般也会有多年的研究资历,墙报一般是某个问题(或方面)的新进展、部分结果,课题还在研究中,只是阶段性结论等等,多是年轻学者或研究生用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还有一部分墙报是由于报告人数的限制,或是参会者自己喜欢用墙报的方式交流等。这只是我个人理解的一般情况。
关于墙报在会议上有多种安排方式,以下是我这些年的一些参会经历:
会议期间,会议组织者会专门安排墙报展示时间。有的安排在咖啡时间,一般会在1个小时左右。有的安排在下午口头报告前,如2个小时。有的安排在会议某一天下午专门留出2小时左右的墙报展示时间。也有的会议把墙报在安排在晚上。
有的会议墙报数量多,会按照每天口头报告的专题内容安排相关的墙报展示,会给每一个墙报有一个编号。
墙报展示者要在规定的墙报展示时间里站在自己的墙报前等候,给参会者介绍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会议上有评选最佳墙报活动(主要是针对研究生),会有一个委员会逐个看墙报,并提问。
有的会议上,还专门安排墙报展示的代表在大会上进行几分钟的口头介绍,可以用几张幻灯片。
墙报展示时间,气氛热烈,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代表们拿着啤酒、红酒穿梭在不同的墙报中,饶有兴趣地交流着。不同的代表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这种交流方式效果很好,双方都会很有收获,所以很受欢迎。经常看到知名科学家在墙报前与年轻学生交流讨论的情景,很感染人。
会议上会给墙报一个尺寸,有的代表忽视了会议的提醒,墙报尺寸不合适,展示时有些被动。不少年轻学生似乎是对自己的墙报“拟定了一个讲稿”,只要你走向他(她),他就会主动充满激情地给你介绍,几分钟的介绍就是一个口头报告。
墙报的设计和布局要求艺术和美观,字体大小合适,容易阅读。需要色彩,直观,所以一般是图多,文字少而简洁。
实际上墙报展示不只是年轻学者和学生们的交流方式,不少代表也选择这种方式,甚至有些知名科学家也选择这种交流方式。记得我曾介绍过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哺乳动物学大会上,国际著名种群生态学家Charles Krebs 教授就是用墙报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记得他的墙报很简洁,有一张黑白的展示澳大利亚小家鼠成灾、尸体堆积成山的照片。墙报展示时间,他的墙报前挤满了人,他个头高大,声音洪亮,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研讨会了。
记得早些时候,学者们参会准备墙报,一般是手写在白纸上,照片、结果图贴在白纸上,然后粘贴在硬纸板上(便于携带和张贴),在会议上拼凑成一张墙报。后来有了计算机排版和打印技术,就方便多了。现在的彩色打印和压模技术,还有专门装墙报的塑料筒。
国内学术会议上,也逐渐开始采纳墙报这种展示方式。从我参加的国内学术会议中,墙报展示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有很多,除了代表们的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会议上虽然有墙报展示但一般没有给墙报展示留出固定的时间段,只是让代表们自己抽时间去看,去看墙报的代表见不到墙报的主人,这样就没有交流,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所以,会议组织者要重视墙报交流,要安排专门的墙报展示和交流时间。墙报展示需要空间,需要提供一些便利(如图钉、黏贴纸等),需要有人组织和管理。
当今学术交流已经经常化了,一些国际规则大家也在逐渐学习和接受,也需要一些规范和引导。细节关注不够,也会影响会议的交流效果。
以上多是个人浅见,请各位朋友补充和批评指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