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华大学取消百分制改为等级评价?这个是一个老问题,在知乎上,两年前就已经被
争吵讨论过了。之所以又重新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今晚,我的班上的一个位学生为此感到
苦恼。而这个苦恼源自于一个89与90分之间的微弱差别,被这个等级体系放大了。
他在今晚来信中提到:“.....自大一入学,进入自动化这个大家庭以来,我为自己制定的本科阶段
目标就是能够保本系的硕士生。大一期间,我的学习方法一直不太合适,成绩也不够理想,近两
年来保研政策的突然变化更是给我带来了很大压力。步入大二学年后,我在学习上投入了几乎全
部的精力,成绩也终于有所起色。说实话,在等级制下,89分和90分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由于
大三学年的总学分较少,而现在的我离自己保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
的成绩对我来说真的很关键....."
问题很简单,大家也都理解。这位同学对于自己目标要求很明确,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充满着
对于未来的规划。从老师、父母、同学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一个模范学生。但为什么他感到苦
恼和焦虑呢?
简单来看,这个焦虑来自于被学分等级制度放大了的差距所造成的。如果没有等级评价,这样的
放大作用,至少没有这么大的焦虑。等级评价制度似乎是将大部分同学中存在的竞争压力,集中
在少数同学(在等级边缘处的)的焦虑。当然,从概率意义上来讲,这种集中并没有什么不公平,
只是一次随机实验的结果,并不总是为难确切的某一个同学。
因此,百分制与等级制评价,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无法消除考试背后的学生们的焦虑。相对于百
分制,等级制是以增加少部分同学的焦虑解放了大部分同学的焦虑而已。
焦虑、紧张、压力等等通常会被认为是负面情绪,但这些情绪与渴望、警觉、动力等 紧紧联系
在一起,只是程度和表现不同而已。
考试成绩的压力,除了这些差别以外,在不同年代,压力背后的内涵也不同。下面分三个年代,
对比一下:
教师节的时候,我参加了自动化系常迵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以及常迵教育基金成立大会。
常先生是谁?有哪些贡献,应该在网上一查便知。但是你们查不到。因为常先生的名字在普
通拼音输入方法中找不到,而且很容易被念错。我们系最漂亮的秘书给我送常先生纪念会请
帖的时候,眼睛往上45°角,想了半天,念错了。基金会上,捐赠1000万元的广东恒大集团
发言人,在所有读到常先生的名字的时候,都念错。
在主楼大厅进行了常先生文物展览,其中他当年的成绩单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下面的照片是我刚刚去了一趟主楼大厅照的照片,现在大厅已经灭灯了,所以在手机的闪光
灯下,这个成绩单不是很清楚。
尽管如此,仍然能够看到,当年常先生在清华的课程也都在70,80多分,(高等微积分100分!)
在他们那个年代,这个分数意味着是否他们真正的掌握了这些科目,能够应用到未来祖国的建设
当中,所以分数的压力是自己与自己能力之间的竞争关系。
我上大学的时候,是最后一届大学生,学校不收学费,毕业工作国家分配。“学好数理化,走遍
天下都不怕”还是那个年代的学习口号。现在回想起当年的考试压力,可能最大来自于自己感到
的排名荣誉。荣誉来自于内心想象,所以过了一两周,也就烟消云散,没有什么焦虑。因此,
这个分数对于我们来讲,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是一种虚拟的同学之间的竞争关系。
可现在的大学生,上学要收学费,推研需要GPA排名,工作需要去竞争。原来的高考分数的 压
力,现在已经往后延续了。这样,分数的压力,就变成同学之间赤裸裸的竞争关系。所以由此
产生的焦虑也就变大了,变得长久了。
前面提到的同学的现在给自己所定义的小目标,是能够上研究生。非常好,也真心希望他能够
如愿以偿,并且在上了清华 研究生之后还再继续给自己定下一个更大的目标,只是希望那个时
候不要太焦虑。能够像常迵先生当年那样,将学习看成自己与自己能力之间的竞争,而非与其
他人之间的竞争。
可真的会这样吗?
担任他们信号与系统助教的研究生,明年也快要毕业了。在前两个月,他在应聘工作的时候,对
于自己心仪的公司往届的面试题目,也是老老实实进行了刷题(焦虑呀)。当然,如果在此之前
能够发表几篇顶级的会议论文,也可以具有很大的竞争力。当然,如果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会在
前面写论文的时候略微感到一些焦虑。
还好,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拿到了自己想去公司的OFFER。居然,他这学期又选修了两门语言
类的课程进行学习。应该说,直到此时,这两门语言类课程的成绩就对他就不会造成任何焦虑了,
只是兴趣了。
有考试,就会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有竞争。成绩可以看成自己与自己的竞争、也可以看成虚拟
的同学之间的竞争,但是如果是实实在在的同侪竞争,就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压力,令人产生焦虑。
压力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希望它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快的成长起来,不要有太多的焦虑。
按理说,考试中,最没有压力感的应该是教师。当教师,的确很快乐,也很光荣。就像邱勇校长
在今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讲的:“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 但是,
看到常迵先生这本“岂敢自恃误后生”的著作,还是感到了深深的压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