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晨收到我以前的老同事、好朋友XXX研究员发来的邮件,现在分享给大家(个别地方有删减),供大家参考!
警惕抑郁症
一、英年自去究何为?
最近半年我的两位同事-杰出中青年地球科学家(为了尊重逝者,在此我隐去他们的尊姓和大名),相继抛下自己的妻子儿女、热爱的科研事业,“飞天而去”,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他们的辞世究竟是为什么?答案其实并不太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患了抑郁症。
二、抑郁症-社会精英杀手
什么是抑郁症?我不是医生,互联网告诉我,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有数据表明,社会精英阶层中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因抑郁症导致的自杀事件。可以说,抑郁症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的杀手。医学研究表明,患抑郁症后,大脑中影响情绪的递质5-羟色胺减少,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杀倾向。
一般认为,抑郁症病因来自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抑郁症患者的人数上升起因于人们自身性格的养成情况,加上来自客观环境的压力情况。似乎可以把易患抑郁症倾向归结为社会压力和个人承受力间的一种严重失衡,即:社会压力 >> 个人承受力。
三、远离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2大疾病。为了远离抑郁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从根本上讲,能使社会压力和个人承受力达到平衡的措施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社会压力无非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置身在现代社会中,不感到社会压力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学校要学习新知识,走上工作岗位要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未婚者要恋爱、结婚,已婚者要生小、养老;家庭维系要挣钱、买车、买房子,家庭破裂要谈判、离异、再组织;……压力来自方方面面,不一而足,如何减小?难!但也不是一点儿做不到。例如:学校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科学地留家庭作业,为学生减负;单位为职工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在注重学术交流的同时增加思想交流;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子女的婚恋,配偶要多多关心体贴爱人,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发现身心健康问题及早医治,并与单位及时沟通;……。
相比减小社会压力而言,增强个人承受力要相对容易些。这是因为减小社会压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增强个人承受力则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努力就可以做到。如何增强?相信大家都有答案,无非是要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其实,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当今社会中许多重症患者都乐观地生活着,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旦个人承受力增强了,再大的社会压力也压不倒、压不垮。
四、警惕抑郁症侵袭
要远离抑郁症,还要警惕抑郁症的侵袭。在大多数人还没有充分认识抑郁症的今天,及早意识到抑郁症的征兆十分必要。遗憾的是,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像诊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那样的生化硬指标,而多是靠心理测试的手段。听说有人被诊断为抑郁症后感到奇怪,说:“我这么乐观的人会有抑郁症?”可见确诊之难。这个难题留给医生吧!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讳疾忌医。
做个小游戏。据说心理医生为病人进行治疗前,通常会做一个简单的测验,让他填写“抑郁自测表”,根据他最近一周的实际情况评个分,所得总分乘以1.25,看看得了多少分。分数值告诉你:
正常 < 50 < 有抑郁症倾向 < 65 < 需接受心理医疗。
感兴趣者不妨自己到网上去试试。我自测了一下,得分32.5。你呢?如果分值大于50了,也不必抑郁,积极面对就是。自测分值不是你抑郁的原因,而是你抑郁的映射。
请关注我们自己、关注身边的同事!
祝大家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