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样的历史
——读《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推荐梁茂信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1月16日发布
(按: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梁茂信先生的评论文章,发表在2015年1月15日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站上,下面是全文)
2014年11月初,我意外地收到了黄安年老师寄来的新作《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台北:华艺学术出版社2014年8月版)。回到家里认真读了几页,一种异样的感觉油然而生,也就再没有往下读。当时,面对这本510多页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心里很不平静。黄老师已近耄耋之年,笔耕不辍,为北美铁路建设的华工的历史研究不断奔走、呐喊,着实令人佩服。我们年轻的一代,特别是我个人作为一国内为数不多的、一直坚持研究美国移民史的学者,对华工问题的研究却是浅尝辄止,在1998年《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不大像样的论文之后,一直沉默不语。想到这里,我顿时汗颜之至,无以言表。
说句心里话,我一直在研究美国移民史,而且黄安年老师发表在1979年《世界历史》那篇《外来移民和美国的发展》的论文,我在读博士学位期间也读过,算得上是目前国内研究美国移民史学者中较早的读者之一,这篇论文也是我在美国移民史领域储备知识的作品之一。现在回过头来总结过去20多年的美国移民史研究,感觉到在移民政策史方面小有作为,在其他方面的研究,既不成体系,也缺乏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深度。与黄老师对华工研究的执着和热情相比,我到“显得苍老了许多”。从我手里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觉得自己和黄老师好像在年龄上换了一个位置,我倒像是一个年逾八旬的老人了,而黄老师却像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更为忐忑的是,在收到此书后,原本想一口气读完,但不知道一天在忙什么,总有事情干扰,每次读几页就放下,一直没有找到“一气呵成”的感觉。
按照现在高校的考核标准,《道钉》大概不会被认定为“正规的科研成果”,也不大可能被认为是职称晋升的标志性成果。高校在职的专业研究人员,似乎都在忙忙碌碌地研究面向精英人群的专业历史,而通俗类成果,甚至是书评这样的有学术分量的文章和翻译美国学界高水平的成果,常常被视为“不务正业”的“旁门左道”而屡屡遭冷眼鄙视。结果,在我们平时看到的成果中,类似《道钉》这样具有资料价值的成果少之又少。
翻开《道钉》,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历史。
http://www.ahrac.com/xsdt/dspl/339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