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雨后深圳华侨城生态园留影

已有 4998 次阅读 2014-3-30 08:34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雨后, 留影, 深圳华侨城生态园

雨后深圳华侨城生态园留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3月30日发布


自20日广州之行以来,已经整整10天了,天气一直很好,无雨。27日下午,我们自江门来到深圳,这是我们学术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的住地在深圳南山老华侨城的至高点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内的风景秀丽的燕晗山酒店,这里位于旅游景点深圳华侨城生态园内,办张免费卡可以自由进出生态园而生态园的精华部分和学院仅仅是一门之隔。

   今天,早饭前,我们再次来到这里散步,欣赏生态园的设计和美境。这里是即时拍摄的5张照片。

1,


2,


3,


4,


5,


********************

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

春节期间专门去华侨城生态广场(AUBE设计)参观学习。这是个难得优秀的城市景观项目,如其名,就是希望以此项目来告诉公众什么样的景观设计是生态的;告诉众多设计师和业主,生态的景观设计同样是美的。我的爱机早已是超期服役,效果欠佳,耳闻目见终不如亲临,希望有时间的同行能亲自去看看。
(希望版主置顶,确实是一个值得学习的难得的好作品)

生态广场在华侨城的位置。华侨城社区的规划是比较成功的,光是其单车道的道路能够运行顺畅就足见其规划的功力。生态广场正好处于居住社区与城市绿地的结合部位,实际上扮演着社区中心的地位,这里集中了酒吧、高档餐饮等娱乐设施,附近有超市、百货商场。一端与居住区接驳,一端与城市公园相连,生态广场非常高效的发挥着他的价值,使得此处拥有极强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生态广场里进驻的还有5家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公司,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为公众展示的图纸和设计师工作情景,提升了该处的文化品位。


总平面图。
注意建筑和开放空间的契合关系,有机一体,为餐饮娱乐服务业提供很好的景观面,同时建立了自有的空间关系。既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提高了广场的使用率,非常积极的城市开放空间。我们以前的广场或是社区公园的设计,总是采取“自然”、“城市”的二分法将彼此隔离开来,结果导致我们的商业环境嘈杂而且拥挤不堪,我们的公园广场无人光顾了无声息。积极主动的与城市环境沟通,参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的建构,抛弃固有“田园牧歌”的农耕时代思想,让我们的公园广场融入城市生活,提高使用率,才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的出路。

生态广场生态之所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雨水系统的设计,硬质铺装收集的大量雨水都被排入人造湿地当中,经过表流湿地的初步净化,在沿溪流和人造瀑布暴气进入软基湿地补充地下水。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贯传设计始终的地形和雨水路径设计,还依赖对降雨量、集水面积、湿地容积、蒸发量、净化速度和能力等等的准确估算。

之所以将生态广场的设计称之为基本设计,因为我认为他符合“基本”的精神。整个作品都体现了一种节制、朴实内敛的思想。

所谓基本:根本的,主要的,事物的本源,精髓,大致,大体上

生态广场的根本是什么: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市民户外生活需要,并且保障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最小程度的破坏)

实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是什么:不是华丽的色彩,不是讲究的构图,不是昂贵材料的包裹,不是对“美”的堆砌。通过适度整合的商业活动提升场地的吸引力,同时土地收益补充场地开发;宜人尺度的广场、和商业设施结合的喷泉水景、湿地、草地、溪流、山林,步步纵深的空间变换,已足以构建起一个吸引市民,保持合理人流并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环境。这里的意义在于真正有效的设计仅需通过对空间和功能的合理安排便来达到目标。因而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任何为吸引人注意而做的装饰、额外增加的造景、大量高档材料的铺陈或者巨大宏伟的构图。就像一个气质优雅的女性不用穿金戴银也能脱颖而出。抓住问题的关键,便能迎刃而解,没有脱离带水,反显干净利索。

没有多余的羁绊,干净利索的作品显现的方才是事物的本源和精髓。所以我们才能体会到生态

生态广场散石园林并不算很好走,溪流也不总是有水,池塘有水也不够清澈,绿化显得也有些单调,某些施工也显粗糙,但是设计师在这里不能单方面追求“人”的需求,也要考虑“自然”的感受,所以我们只能“大致”,“大体上”满足人的要求。所谓生态平衡,就是不能偏废一边。如果当然人们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她就会发现这些不是那么舒适的地方也是非常可爱的,它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与我同在,自然的美就在于不完美,在于它内在的调和和运动。

从高架轻轨站下来看到的广场中心水景


左侧的商业前庭,提供了很好的户外餐饮空间,注意2层还要很宽的退台,也是一些很有特色的酒吧,一个立体开放的复合化小型商业街


右侧则是水平向的条状灌木和垂直向的条椅构成的简洁空间,背景是极密的竹林构筑起来的绿墙,和左侧的建筑取得围和上的平衡,一个宜人的广场构成了


从建筑2层上看广场,很简洁的植物组合,很干净的空间,很容易联想到日本的城市


继续向前,广场端头的旱喷打开了,还是比较冷的天气,小孩子可顾不上了


水关掉以后,注意地面的微小起伏,排水很快


建筑和景观的融合


广场中间的一条排水明渠,收集整个广场的雨水,一直延伸到湿地池塘,远处就是轻轨站
注意材料的运用,如果说前面广场还有些讲究的话,这里就开始呈现出一些乡土化了,粗糙条石砌筑的水渠在乡村很常见,非常令人亲切。


处于全园最低海拔的池塘了。所有雨水最后就将在这里被大地重新吸收进入地下循环了,周边大片的芦苇和平缓的草地起到了滞留垃圾尘土的作用,整个环境非常的乡土,相信在深圳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倍感亲切。


完全没有考虑所谓“美学”的修饰,直接出露的溢水沟,这种直白单纯的设计正是一种乡土精神的体现。水质完全可以接受,还有很多蝌蚪呢


茂盛的植物,都是些野植物,好茂盛的芦苇,通向远方的小路消失在芦苇丛中,很有感觉的空间。一般的园林植物很难做到


再走近一些,芦苇丛里还藏着很多鸟,唧唧喳喳的。这么茂密的植物过滤地表水非常有效


园路的做法,散铺的石粉,不锈钢片收边,应该算做透水性铺装吧。走着还是挺舒服,就是不能太快,呵呵。这里就是用来散步的,穿高跟鞋的女人当然也不适合这种氛围了


干涸的小溪,两边的地被都被踏平了,看来也曾吸引了不少孩子。依然很乡土很自然

继续向上,人工湿地。用了几种常见的净水植物,分槽处理,让雨水停留更长的时间。不同水深的变化也为植物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境


穿越湿地的玻璃桥,漫游之中,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湿地生态教育


继续向上,一个很有趣的池塘,空间围和的很到位,设计师几乎不着痕迹,但是处处动人。


再向上,从水中升起来


贴着水面的木板,踏上去就会激起圈圈涟漪,有点水上飘的感觉。就是担心木材的寿命是否会变短。混凝土的小景,朴素,丝毫不亚于石材,没有贴缝,反而更加自然不着人工。


再向上,最高的池塘了,这里的做法已经完全自然化了,可以很清楚看到设计的逻辑,从下至上,手法的变化,从人工的自然到天成的自然,从城市向乡村向山林的转变





一些生态处理的地方

屋顶的植物很不错,建筑结构是经过专门设计的

精心设计的排水明渠,这些雨水都将被送到湿地里。走路时可要注意了


连隔壁大学操场的雨水也不会放过!


专门收集雨水的凹槽


这张芦苇可够茂盛的,要是在北方,冬天就要注意人工收割了,不然落叶也会污染水池的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6&id=335126949&sty=1&tpg=1&age=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80367.html

上一篇:新会仁义村黄坑海槐华侨义冢387穴观察(NIKON版)
下一篇:大暴雨使深圳短时内部分路段积水
收藏 IP: 113.108.140.*| 热度|

2 朱冰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