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凤凰卫视宣传“回民历史学家白寿彝”谈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6月17日发布
昨晚,偶尔在凤凰卫视中国心栏目中,看到宣传“回民历史学家白寿彝”,让我想起了自1954年入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以来,白寿彝先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限于篇幅,凤凰卫视着眼于回民史学家,回民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编撰的角度,从新中国成立前为养家糊口教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为国著书立说。在我印象中,他是个可爱可亲可敬的专注历史学的研究和普及的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
我上大二时,白先生为我们开设中国古代史中的明史段,他还专门组织我们参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课题小组,具体指导我们如何收集查找和甄别历史文献资料,这些至今给我留下深刻影响。我还记得在大跃进的除四害时期,他还和我们一起参加了在紫竹院的打麻雀的群众运动,采取集体轰赶麻雀行动。他在兼任北师大文科学报主编期间,我和他有过多次联系,为他口授治学经验做过整理工作,感受他的严谨治学精神。
“文革”动乱结束后,白先生主持恢复北京市历史学会的工作,并且出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1980年12月—1982年5月)自1982年5月起任历届北京市历史学会的顾问,还任职一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学会会长。他对历史的普及一直给予特别的关注,多次谈到寄希望于办个历史小报,来普及历史知识,可惜这个愿望迄今没有真正实现(现在北师大历史学院的学生办了个《春秋人文报》主要是学生的习作园地)。
白先生不仅继承了我国优秀的史学传统,而且还是推动高校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倡导者,80年代出,他倡导打破高校历史中国和世界两条线八大块的旧模式(即中国古代史、中国中古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缩短通史教学时间,增加专门组课程,真是这一改革,使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的教学科研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教学质量,出版了一些新的国别史、专门史专著,涌现了一些国别史、专门史专门家,这项课程改革的影响并不亚于中国通史专门著作的编写。
让我十分感动的是,当他看到我呼吁将网络引入历史领域是短文是,专门约我谈了两次,并希望历史系领导关注研究这个问题,可见他一直关注着历史学科研究方法的改革。
1990年11月,白先生年事已高,在北京市历史学会三十周年之际,他口授撰文《深化史学工作,普及历史知识》一文,他说,“搞历史知识普及的传统,历史学会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有所继承,但做得不够。”“这几年,社会上,学术界又出现了历史有没有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能够丰富我们的文件生活,或者说精神生活。”“第二,能够加深多祖国和世界的理解。”“第三,启发思维活动的自觉性。”“第四,增进对历史前途的信心。”在谈到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时,他说:“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有相当多的友好时期,也有不少的矛盾尖锐以至发生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究竟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有的我们已经有些研究,有的还只是开始研究。我们只有进行具体分析的艰苦劳动,才能使我国史学逐步取得成果。只有在科研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的普及工作才能做得更为坚实,也更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利。”
顺便提及,凤凰卫视报道提到北京适当中文系某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对白公的[评价,其实在我看来多此一举,因为他对白公了解甚少,最了解白公的还是历史界的同仁而非凤凰的座上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