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既要科学,也要人文, 防止科学唯一,排斥其他

已有 3181 次阅读 2013-1-5 11:20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既要科学, 也要人文, 防止科学唯一, 排斥其他

既要科学,也要人文, 防止科学唯一,排斥其他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15发布

 

最近系统整理和检索我9500篇博文,准备到万篇博文时整理好一个万篇博文目录检索的光盘。看到两年前撰写的博文《科学网博客既要讲科学,也要讲人文》,还是感慨不已。现在居然还成了“幽默”话题,可就我看来,这既是科学网创建的宗旨,也是科学网科学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很难想象一个排他性的唯“科学”网站要向何处去,我们需要的是多元一体,需要的是包容和兼顾,需要的是百花齐放,需要多一些理解。

********************

科学网博客既要讲科学,也要讲人文

已有 613 次阅读 2011-1-23 22:16 |

科学网博客既要讲科学,也要讲人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123发布

科学网的定位是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这个科学社区不能仅仅突出和强调科学,还需要关注人文,仅仅有科学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文精神,在这方面我们似乎注意得不够。我在《谈科学网博客的一体多元----献给科学网创办四周年》(黄安年的博客2011118)中提到:科学网博客开办已经整整四年了,从开始的百十博主到如今上万博主落户,发表的全部博文数估算已有20万多篇(粗略统计原创博文18.4万多,转载博文2.5万多)。如此众多的博主和巨量博文靠什么来凝聚?我以为靠的是一体多元推动科学网博客不断发展的理念。坚持这个理念,我们这个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的精神家园就会越办越好,越来越兴旺发达。四年来科学网所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宽广大道,在这个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的精神家园里,每位博主用笔、用心、用勤,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来谱写科学网博客的美丽篇章,使得科学网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学网的“一体”特色集中表现在科学网大量博文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科学网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家园,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艺术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家园。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5414

人文精神的培育依赖于编辑部的倡导,依赖于作为科学网主力的广大科学技术战线的博主和网友的重视,同时还要努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专门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落户科学网。如果人文作为科学的陪衬,恐怕难以达到我们的建设目标。我一直主张科学网博主分类将人文社科单列,但是新版依然保持不变,还是放入管理科学,令人哭笑不得。



本文引用地址:http://bbs.sciencenet.cn/blog-415-407241.html

 

删除 回复 [6]曹志平 2011-1-25 10:26

同意博主的意见。好的科学家也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博主回复(2011-1-25 11:34)感谢你的意见,昨天媒体介绍张信纲校长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文理兼备,这样的校长们不多见。

IP: 98.26.93.* 删除 回复 [5] 匿名 2011-1-24 02:07

中国搞人文的垃圾太多,还个个以为是专家学者。

博主回复(2011-1-24 07:35)"垃圾太多,还个个以为是专家学者",并不限于人文,不是垃圾的也很多,将宝垃圾的也有。不因为有垃圾就不要讲人文。

删除 回复 [4]陈辉 2011-1-24 00:06

科学,科学精神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人文,人文精神
人文社会科学,
管理科学
&

删除 回复 [3]吕喆 2011-1-23 23:19

科学,学科;人文,文人。

删除 回复 [2]蔣勁松 2011-1-23 22:27

本來科學網就是要讓人學社科學者點綴一下而已

博主回复(2011-1-23 22:31)这是吸引不了更多知名人文学者加盟的因素之一。

删除 回复 [1]陈安 2011-1-23 22:25

把管理科学理解得稍微宽泛一点,管理人生也是管理科学的一类,呵呵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724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9742.html

上一篇:美国抛弃日中钓鱼岛争端“中立”立场
下一篇:股市像天气,说变就变 你信吗?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4 蔣勁松 曹聪 傅贵 刘桂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