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於《张守常教授生平》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4月10日发布
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了向我们敬重的张守常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散发了《深切怀念张守常教授》的张守常教授(1921年12月22日~2012年4月6日)生平资料。这份资料比较详细而又实事求是地介绍了张先生七十年来的为人、为学,是迄今为止对张先生一生最公允的评价,可惜的是张先生本人无法获悉这些评价。而今许多身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师生不一定真正了解先生的学术成就,人们知道他的学术渊博,犹如中国近代史料的活字典,而他的署名并不多,是位学术上“沉默的道钉”。如今,我们通过生平知悉:“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年代,他忍辱负重,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默默无闻地为中国学术的进步做贡献、献智慧。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的编纂者,也是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作者。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尚未问世的情况下,凭借对中国近代史史料的宏富掌握和深刻理解,他独自承担了北洋军阀统治阶段的撰写工作,形成了有关北洋军阀统治研究的重要成果。”“在太平天国北伐的研究领域,张守常教授成果卓著,为国内太平天国北阀研究的第一人。”像这样的学术评价还见于“他积30年搜集和探究,辑勘出版了《中国近世谣谚》”、“张守常教授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育理论总结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教学法’”等,我们读了《张守常教授生平》,感同身受,跃然纸上,感谢生平起草班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真实的先生生平事迹。读了先生的生平简介,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如今“资深”特指需要领导批准的符合“量化”指标要求的学者。不够在我看来,他却是北师大历史学院近代史领域最有学问、德高望重最受尊敬资深教授。他的去世,是我们学术领域的一大损失。
《张守常教授生平》全文请见照相版8张,是笔者翻拍的。
深切怀念张守常教授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终身荣誉会员,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守常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4月6日上午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张守常教授1921年12月22日生于山东省高唐县。高小毕业后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习,后来转学到北京继续高中阶段的学习。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求学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北京山东中学兼任教师,讲授历史、国文等课程。解放后任北京山东中学教导主任。1953年,他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义和团运动研究会理事及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
张守常教授一生追求光明,追求进步,对祖国和民族有深切的爱。早在求学期间,他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与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北京解放时,他以满腔热情迎接新中国的建立,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所著《佛晓集》就是他这一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1956年,他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7年虽遭遇不公正待遇,但他仍一心向党,对党充满信心,时刻关注民族国家的命运。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力迅速而充分地论证了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在珍宝岛地区行使主权的情况,为我国政府的外交谈判提供了强有力证据。张守常教授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198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其一生的最大夙愿。
张守常教授学养深厚,治学极其严谨,成果丰硕。在北京师范大学从教60年,他先后从事历史教学法、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料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学科、历史教学法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张守常教授于1952撰写并出版专著《中国近代史纲要》,此书是新中国最早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论著之一。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年代,他忍辱负重,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默默无闻地为中国学术的进步做贡献、献智慧。他是《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的编纂者,也是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作者。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尚未问世的情况下,凭借对中国近代史料的宏富掌握和深刻理解,他独自承担了北洋军阀统治阶段的撰写工作,形成了有关北洋军阀统治研究的重要成果。教材出版后受到史学界广泛好评,多次再版发行。
改革开放以后,张守常教授迎来了学术的春天,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研究机会,加倍努力工作,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写作。这一时期张守常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国近代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上,在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专著《中国农民与近代革命》。在太平天国北伐的研究领域,张守常教授成果卓著,为国内太平天国北伐史研究的第一人。早在1947年,张守常教授就开始关注太平天国的北伐,并着手搜集史料。这项工作一直持续了50年之久。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张守常教授持续不断地搜集研究,挖掘了大量太平天国北伐史料,仅整理好的文字就稿积盈尺,字逾百万,其中包括不少稀见珍贵的孤本和抄本。1984年,张守常从中精选出五十余万字编成了《太平军北伐史资料选编》,由齐鲁书社出版,为太平军北伐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受到太平天国史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欢迎,成为研究该专题的必备资料。
在广泛而大量地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张守常教授展开了对太平天国北伐史的专门研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难点问题,张守常教授皆有自身独到、精辟的见解。他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有影响有价值的论文,如《太平军北伐和北方的群众斗争》、《太平军北伐之进攻天津问题》、《太平军北伐进攻北京诸问题的有关史实》、《太平军北伐日志》、《太平天国定都和北伐的决策得失问题及史料根据》、《太平天国北伐军人数考》等,材料丰富,论据可靠,引起了学界同仁的广泛重视并受到普遍赞誉。1998年,凝结着张守常教授毕生心血的专著《太平天国北伐史》出版。这部著作资料丰富,考证精当,研究深刻,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最详尽的一部太平军北伐史,堪称国内太平天国北伐史研究的扛鼎之做,代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张守常教授在小学、考据、校勘等方面功力深厚,对中国近代史料研究用力颇勤、造诣精深。他积30年搜集和探究,辑勘出版了《中国近世谣谚》。这部书多达70余万字,搜集了自明末至民国初年的谣谚1400余条,征引报刊书籍多达600余种。对于每一条谣谚,他都做了精当的考订和校勘,书中的按语和校勘远远多于正文。此书出版后,广受学界赞誉,是我国近代史料编纂作品的上乘杰作。
张守常教授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育理论总结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教学法”,并贯彻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深得学生好评。张守常教授还发表了大量历史教学法研究文章,他在历史教学法理论方面的建树,对推动中国当代历史教学法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守常教授极其热爱教学工作,视教书为生命。他常说,教书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最神圣的使命。在北京师范大学6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开设了“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料学”、“中国历史教学法”、“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等课程。他深入钻研教学原理,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他的课常常爆满,甚至有学生站着听课。即使退休以后,他仍坚守课堂教学,不但为研究生指点迷津,而且还坚持为本科生传道、授业,甚至年过八旬还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多年,令学生肃然起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躬身践行了重视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其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精神和行为,令人感佩无已。
张守常教授关心学生,视生如子,和蔼可亲。他与学生交谈自然随和,谈笑风生,不但谈学术,还谈生活,谈人生、谈理想,甚至拉家常,就是在不经意间,已经构筑了与学生的密切关系。他非常注重从思想、信念和道德品质上教育引导学生。虽然他自己的际遇坎坷,却始终对中国共产党心向之、信仰之,并且以此信念教育学生。每当学生因各种迷茫发生困惑时,他常能以自己的经历教育学生,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中,他对学生似慈母,总能不厌其烦地与学生讨论问题,答疑解惑。同时又是严父,高标准要求学生,不但注重培养学生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深入探究的理论素养,还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他教育学生要甘坐冷板凳,戒绝浮躁,不可搞短平快。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但呕心沥血细致审阅,详细写明自己的修改建议,批改完毕必定召唤学生亲自讲授,所讲内容又往往超出所批内容,直至学生完全领悟为止。批改学生论文连标点符号、错别字也不放过,面授时对于错别字甚至能从字源学的角度,追根溯源,讲授清楚,令学生印象深刻,受益终身。
张守常教授具有博大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早在青年时代就十分乐于助人,为了支持家乡的合作化,他动员家人将家中的房产捐给合作社使用,至今仍然是村中的公共场所。就是在生活最困难的时期,他仍然倾尽全力支持扶助家乡人,帮助有困难的朋友。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从有限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帮助更困难的人,使许多人免于饥荒夺命。在文革期间,他不忘一名正直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冒着政治风险搜集并悄悄收藏了著名史学家吴晗的著述资料,表现了大无畏的气魄和不随波逐流的独立人格。他收藏的这些资料有些是劫后余生、仅存于世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后来成为了编纂有关史著和吴晗传的重要文献资料。
张守常教授为人忠厚,温文谦和,平易近人,城府洞开。在学术研究中也秉持宽厚待人的理念,从不因为不同理解而争论辩驳,而是讲清道理,供人思考。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敬业爱岗,从书海中汲取智慧,从钻研中创新学术,从育人中实现价值。张守常教授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他的言行闪烁着中国知识分子优良传统的光辉,他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张守常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高尚的人格,高山仰止的道德文章将永驻我们心中,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张守常先生永垂天地!
(文字全文4月16日补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