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上海世博会中国铁路馆印象

已有 5039 次阅读 2010-7-23 16:03 |个人分类:国内所见所闻(10-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上海世博会, 中国铁路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铁路馆印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723日发布

 

630日上午,我们第一次来到上海世博会参观,选择的第一个展区是浦西的企业群馆,最先看的一个展馆是中国铁路馆。在我看来中国铁路馆的内容很丰富,没有什么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是很值得一看的。对于和谐号动车,感到很亲切,快速的和谐号动车标志着新的快速铁路时代的来临,对于我国现代化的交通先行,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馆的产品内容主要叙述的是国内建设情况,对于走向世界说的不够。其实早在140年前,中国的铁路华工就为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建成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添上这些内容,不是更好吗?

 

******************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铁路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铁路馆示意图

中国铁路馆两侧方正空间以质朴的材质、理性的网格代表了城市印象,中间部位以全色LED灯光模拟铁路网,代表了作为城市纽带的中国铁路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先进性。建筑外观朴素自然,细部处理优美,营造了一个舒适宜人的博览空间,充分体现了铁路馆“和谐铁路,创造美好生活新时空”的理念。

展馆名称: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铁路馆

展馆位置:

D片区

展馆主题:

和谐铁路,创造美好生活新时空

造型亮点:

展馆中间以全色LED灯光模拟铁路网,代表中国铁路

企业特别日:

102

目录

规划建设者

  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上海铁路局共同规划建设。

展馆主题

  和谐铁路,创造美好生活新时空

展馆外观

  展馆外立面由古铜色金属幕墙和玻璃幕墙构成,以质朴的材质、理性的网格代表城市印象,中间以全色LED灯光模拟铁路网,代表中国铁路。

展示内容

  馆内分三展区,主要展示中国铁路科技创新的成果,表达铁路作为连接城市的纽带及对人类文明进步历程的积极影响。第一展区主要展示中国铁路发展的辉煌历程。第二展区为主题影院,用影像介绍中国铁路的建设状况。第三展区通过模型和装置设施吸引参观者参与互动。

  展馆入口处展出新一代中国铁路高速动车组,编号CRH-380A,隶属于CRH2系列(和谐号380A应该是CRH3系列才对)。

  在展馆游客还可以模拟驾驶CRHHXD

  游客还可以参观即将应用于京沪高铁的新一代动车组的车厢装饰和布局。

  在展馆内还可以购买11天内列车车票。并且票面上会印有世博字样,极具珍藏价值。

  

中国铁路馆历史沿革

  1851

  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作为展品登上了第一届世博会的舞台。

  在世博历程中,既可以看到被作为新技术和新交通方式展出的各种火车机车模型和多媒体影像,也可看到为配合世博会召开,举办地积极新建的铁路和车站,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整体发展。

  1876

  上海出现中国第1条运营铁路--吴淞铁路--130多年的历史了!130多年的铁路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2007 .1.01

  铁道部 展开 中国铁路馆 前期策划

  2008.3.10

  上海铁路局 代表 铁道部 致函 世博局:中国铁路行业 独建 中国铁路馆:这是第7家 企业馆,也是首家 以特定行业 作为 参展主体 的 参展方。

  2008.8.5

  世博局长洪浩 和上海铁路局长吴强 在北京 代表 世博组委 和铁道部 签署合同。

[编辑本段]

馆藏作品

  主题:有城就有路=和谐铁路,创造美好生活新时空

  围绕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总主题,展示 铁路科技创新 的 新成果 及 日益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展现 铁路 对 人类文明 进步历程 的积极影响,表达铁路 作为连接城市的纽带、让城市生活 更加多彩多姿的 美好愿望。

  展览空间 按照“历史、现实、未来”3个主题 分为 3个展区。以 铁路元素 为载体,围绕世博主题,用高科技手段,精彩展现 铁路 对人类文明进步历程的积极重大影响,展示中国铁路 高速发展 和 科技创新 的 成果。

http://baike.baidu.com/view/3485397.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46684.html

上一篇:美国白宫自摆乌龙:称美国独立日为国庆日
下一篇:天通苑有座龙德紫金商住两用大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