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一封美国来信:一个华人家庭的幼儿生活 精选

已有 6599 次阅读 2009-5-13 18:20 |个人分类:美国纪行见闻(09-11)|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华人家庭, 幼儿生活

一封美国来信:一个华人家庭的幼儿生活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513日发布

 

:前几天收到挚友王之伦的美国来信,详细叙述他对一个普通华人家庭的幼儿生活的观察,很有意思,现在发布在我的博客上,再次感谢挚友王之伦的辛劳。

下面的来信全文:

*********************************

我们这次在20092月应ZH他们的邀请来美国,主要是帮助他们解除一些他们的后顾之忧。除了照顾他们早出晚归的生活以外,就是要帮助照顾好他们的两个孩子。

到美国这两个多月来,我们不但看到ZH他们在这里工作辛苦,而且看到他们的两个孩子也不轻松。他们两人工作辛苦是我们在07年就已经有所体验的,也是可以想像、可以理解的。但他们的两个孩子也过得不那麽轻松,这是这次来了以后才有所感受。

先说说小儿子HH现在是2岁多。到7月底就三岁了。这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很招人疼爱的孩子。平常总是笑嘻嘻、乐呵呵的。很少有哭闹的时候。他的特点,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特别强。有时一些对话,简直就不像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比如有一次在吃饭时,有一个菜是辣的,我说这个菜比较辣。他竟冒出一句:“我可不觉得太辣”。又有一次是大孩子W在吃饭时哭闹,大家都在说WH看着看着竟冷不丁很严肃地冒出一句话:“我不哭。我也不说话。”这句话把我们都逗乐了。还有一次在吃早饭时,WH两个人斗嘴,你一句,我一句,斗着斗着,H冷不丁冒出一句:“你的校车要来了。”W立马低下头吃饭,不斗嘴了。语言是思想的表现,由此可见,他的思想意识已经超过了他的年龄。不知道这是否表明他有比较高的智商。我们这次来了以后,他很快就和我们熟悉了。平时每天早上起来,他就笑嘻嘻、乐呵呵地,嘴里叼个奶瓶,一步一步自己走下楼梯。我们把他抱坐在他吃饭的小座椅上,喂他吃早饭,他总是一面吃,一面和你逗着玩。等吃完饭,下了他的小桌,就自己去玩,或者,要我们陪着他玩。所谓“玩”,无非就是玩家里的玩具,如搭积木,玩玩具汽车等等。如果天气好,我们会带他到外面去转转,或者到邻居家的后园去玩滑梯,荡秋千。到中午吃完午饭,他就习惯地拿上一奶瓶的奶,拉着我的手,要上楼去睡午觉了。到了楼上房间里,他就举起两只手,让你给他脱衣服。等脱了衣服,盖上被子,叼上奶瓶,再要我也陪他躺下,他的花样就来了。或者是爬到你身上跟你玩闹,或者就呜呜呀呀地唱歌。唱完一个就问你知不知道这是什麽歌,还问你好听不好听。就这样他自编自唱的歌虽然曲调都差不多,但名堂可不少,什麽“火车歌”、“大轮船歌”、“小熊歌”、“汤姆斯火车歌”等等,想到什麽就是什麽。我听多了他的所谓“歌”,突然发现他的“歌”基本上都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的主旋律。这是他听了他的哥哥在学弹钢琴时,无意间留下的印象。看来他还真有点乐感。等到我有些不耐烦,假装睡着,不再搭理他时,他还会来拉拉你的嘴,拨弄一下的眼睛,看你是不是真睡着。我再不搭理他,他就认为我是真睡着了,他也就不折腾了,就翻过身去,安静了下来,很快他也就入睡了。有时他自己闹着闹着,突然就安静了下来,眼皮也耷拉下来,一合眼,自己就着了。这一睡就是两个小时。睡醒了,如果我不在身边,他就会委屈地大哭并大声喊叫,似乎是我们把他抛弃了。如果我在他身边,他就会高兴地坐起来,说睡完了,要我给他穿衣服,然后下楼,这时他会找奶奶要吃糖或吃点心。下午4点左右,我接了W回来,要上楼督促W的学习,不能再陪他玩,奶奶也要开始准备晚饭,也不能陪他玩,这时他就喜欢拖几张椅子到奶奶对面,排成一排,爬上椅子看奶奶做饭,还会不时提些问题。就这样,他几乎每天都是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315,这样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因为他的父母决定从这天开始,送他上幼儿园。

第一天他的妈妈H带他上幼儿园,他以为是带他到幼儿园去玩,所以就很高兴地上了车。下午回来也很高兴,还说明天还去。第二天早上上车时还很高兴,但据他妈妈H晚上回来说,等车一上路,H就开始不断嘀咕说不要去“园园(幼儿园)”。从这天开始,就再没有看见H笑嘻嘻、高高兴兴地下楼梯。每天下楼梯时不是含着眼泪哭着下来,就是嘟着嘴、长着脸下来,而且稍有不顺就要大叫大嚷地发泄。给他穿衣、穿鞋,准备出发时,他也要哭声嘀咕“不要去园园。”前几天在奶奶喂他吃早饭时,他还不断地小声对奶奶嘀咕说,我不要去园园,我怕,我真的怕,我听不懂他们的话。同时用恳求的眼光注视着奶奶。他知道他自己反抗不去幼儿园是不行的,于是他就希望奶奶能出面替他说,让他留在家里,不要去幼儿园了。看他那无助的、哀求的眼神,真让人感到于心不忍。但是,为了他的成长,为了他今后能更好地融入到美国的社会中去,到幼儿园这关是必须要过的,而且是越早过这关越好,痛苦越少。设想如果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还是不能在语言和其他生活方面,和其他的美国孩子融合在一起,那他以后如何能在美国立足?所以,尽管看到他这样感到心疼,还是必须要狠心送他到幼儿园去。据说开始几天,他在幼儿园不吃不睡(午觉)。最近几天比较好些了,也吃也睡了。昨天是H去幼儿园两个星期,据他爸爸接H回来说,H今天在幼儿园唱英文歌了,幼儿园的老师非常高兴,很喜欢他。我们也为H能开始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高兴。与此同时,我就想到,像H这样的痛苦经历,国内的孩子是不会有的。从而感到和国内的孩子相比,像H这样的在美华人的孩子,活的也不轻松。

下面再来说说大儿子WW现在5岁多。再过2个月就是6岁了。现在他在美国的公立小学上学前班。按美国学校的要求-其实也不是学校的要求,而是美国政府的规定,像W这麽大的孩子,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每天早上810分左右,有校车到路口来接,孩子必须有大人陪同,到路口送孩子上车。下午410分左右又有校车送他到路口,也必须有大人在路口接孩子下车、回家。所以我在这里的任务,就是在早上按时送W到路口上车,下午按时在路口等他,接他回家。除此以外,他的爸妈还委托我来督促W在放学回家以后的课余学习。这包括学校留的家庭作业,和妈妈另加的作业。我在这里想说的,就是有关W的课余学习。就是从这课余学习中,我感到像W他们这样,在美国也不轻松。

 

W是在美国上的幼儿园,想当初也是经历了H现在正在经历的这道难关。现在他已经过了这道关,所以在学校和美国孩子在一起是不会发怵的。他甚至还愿意到学校去。因为在学校有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而在回家后就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别的伙伴了。正因如此,所以前些日学校放春假,他在家待了一个星期,他就感到很没有意思。

我不知道美国的小学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据说,美国的小学教育是比较宽松的。对学生没有考核、考试、排名次等等,可以说就是你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你有能力多学,学校就多给你一些,对你要求也高些。你没有这个能力,学校也不会强迫你一定要如何如何。从W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来看,好像的确如此。从这段时间我所接触的,W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大体上是,每星期一,学校会给一份本周的家庭作业单,再附一张有5个英文单词,每个单词带有简单的解释(当然也是英文的)的纸。按作业单的要求,学生应该每天读一本英文书,并要在读完后,向父母复述书中的内容。此外要求学生熟悉那张纸上的5个单词。至于每天读的书的内容和深浅程度,学校不提任何要求。也就是说可由你按自己的阅读能力自选。学校这样要求的目的,不在于要学生通过阅读学多少东西,而是在于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像W这样5岁多的孩子,当然不可能读整本的书,所以他的父母就为他选了类似中国的连环画这样的册子。册子以图画为主,每页有少许文字。书的印刷都很精美。每本书约十多页,兼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美国的图书馆和学校的图书馆都有大量这样的书供孩子们借阅。而我的任务就是陪W读这个小册子。每当有W不认识的字,我就教他念,并解释给他听。所以如果所选的书的生字稍为多些,那说是他读,实际上是我读,而且还带翻译。这样每天一本。读后要把书名记录在学校发的作业单上,到周五就要上交给学校。还有那5个单词,学校只要求学生熟悉,不作任何检查,也就是说,熟悉不熟悉,就完全在学生和家长自己了。以我的感觉,这5个单词一般都是在生活中,或口语中很少用到的。

对美国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家庭作业不算多。一般每天化上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对那每周要记的5个单词,虽然这些单词在生活中很少用到,但在家中也用英语的美国孩子来说,父母可以有意在生活中多使用这几个词,那孩子也很容易记住这几个词。但是对W来说,就不是这样。因为W在家里日常生活是用中文,所以没有办法通过日常生活来记住这5个单词。由于日常生活用不到这些单词,所以即使当时强记住了,也很快就会忘掉。这样对母语不是英语的W来说,要记住这些单词,就不太实际了。

除此以外,作为华裔的家庭,还是不愿意孩子忘掉中文。加上他的父母还认为,中国的小学教育比美国要好。如有机会,他们还想让孩子回中国上小学。从孩子将来的长远考虑,现在美国眼看已经开始经济衰退,而中国的经济正在上升发展,现在国际上已经出现了学中

文的浪潮,那华裔的孩子当然不应该放弃中文这先天的优势,于是他们就额外要求W学国内一年级的语文和算术课本。这是W他们比美国孩子多加的学习负担。如果说美国孩子每天在放学后要化半个小时来进行校外学习,那麽W就要化1个半小时。现在W一般是下午415分回家。回家后稍事休息,从4点半开始学习,就要到6点左右才能结束,而这时已是应该吃晚饭的时候了。晚饭后稍事休息,按时间表应练琴20分钟。之后8点左右就要准备上床睡觉。W在从4点半开始到6点这一个半小时内,基本上是没有休息的。在这一个半小时内,虽是在学习,但在学习的过程中,W的表现是好动,思想不集中。有时做着算术,就开始玩上铅笔了,或是跑开去翻翻别的图书,就是坐,也不是老老实实地坐,而是出各种花样,例如有时是跪在椅子上,一下子又变成单腿跪,一下子又要把椅子转180度,让椅子背向着桌子,然后他就趴在椅子背上来写字,等等。所以这一个半小时的使用效率是不高的。但这也难怪。一个不到六岁的孩子,怎麽可能安静地坐上一个半小时不动?就是大学上课,还要每45分钟休息一次呢。根据专家的意见,36岁的孩子,思想集中的时间不可能超过15分钟。又说对36岁的孩子,最主要的,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情感教育,也就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不能有正确的情感培育,培育好的心理素质,以后就很难弥补了。但出于父母的良苦用心,W在这一个半小时内是没有一整段的休息时间的。否则就会完不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从这时间表上可以看出,一个不到6岁的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基本上没有自己戏耍的时间。除此以外,每周六的上午,W还要到华文学校去上两个小时的中文课。这是由于他是华裔的孩子,在外面是美国,回到家则是中国这样的双重世界所导致的结果。无论是国内的小学生,或是美国的小学生,大概都不会有这样额外的负担,都会比W轻松些。

我在这里只看到WH这两个孩子的情况。他们有他们的特殊性,但我以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多少也是一般在美华人的幼儿都会面临的问题。因此,他们的处境多少也会有一些共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231681.html

上一篇:在海鸥船上目睹海鸥觅食和亲手喂食
下一篇:许令仪来信:奉献 富有 快乐-----看安年老友的博客有感
收藏 IP: .*| 热度|

3 杨秀海 毛克彪 ydli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18: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