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1月11日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3年1月25日发布(第32038篇)
【按:自2022年12月23日起分批发布1999年10月22日-2000年7月4日我们的美国之行日记内容,这里是2000年1月11日日记。当时日记如实记叙所见所为所思所想,为普通公民实录具有史料价值,无涉当今价值判断】
2000年1月11日日记
黄安年文 黄安年2021年10月26日发布 黄安年日记摘要(2000年编号010)
l 第一家庭前些日子乔迁至纽约 查帕阔的豪宅时,所带家具简直‘少得可怜’
l 看到2000年1月10日刊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提到“新的一年是本世纪最后的一年”“明年是新世纪开元之年”。这就使我感到纳闷,刚刚送走了旧的千年,迎来了新千年,发表世纪讲话,怎么话音刚落,又回到“本世纪最后的一年”,真是把我搞糊涂了!耶稣纪年、公元千年、世纪起始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一年不能重复计算两次,也不应纪念两次,首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公元1000年时没有遇到这个问题,由于Y2K就将世纪纪年问题更加迫切地提上了日程,即过了1999年后到来的是一个新的00年,只有20世纪的电脑时代遇到了这个问题。如果说,2001年才是新世纪的第一年,那么2000年为什么不叫20世纪呢,为什么人们都认为1901-1999年都归属20世纪呢,说它是19世纪不是更好吗?当然2000年如果真是世纪最后一年的话,那么我们到“本世纪末”实现的奋斗目标显然可以加上2000年的成就了。
l 邮资低廉无论怎么说,都应该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挂起钩来,不能因为和市场经济接轨把这种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带有国家垄断和福利社会相连的价格“商品化”了
l 广州日报记者在《2000年中国人最关心什么》的采访中发现,人们关注的话题还有:物价能否涨起来,人民币会否贬值,遗产税开征起点多高,民航禁折令何时解除,孔雀会西北飞吗,国企脱困能如愿吗,钱会好挣些吗,养路费改税何时出台,单向收费几时成真等9个问题,表明现今中国老百姓务实多了,明确了这一点,人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老百姓的眼真正第一位的是讲经济。
*****************************
2000年1月11日 (星期二) 阴历十二月初五日,天晴,5—12C
今天是来美国的第81天,是“三九”的第三天。北京气温-10-- -2C,上海8-15C,哈尔滨-32-- -16C。7:05-7:38am晨练时见到一位遛狗人和一只松鼠,最多的还是那些上学的孩子们。
网络上报道一则有关第一夫人和总统的消息,全文如下:“Yahoo!新闻 - 国际 (南方日报) 1月10日 星期一 美国传媒披露第一家庭新迁内情 克氏夫妇看电影难 本报综合报道,美国媒体近日透露说,克林顿总统一家子看影片的设备严重不足,他们现在亟需一位室内设计师,一套家庭影院设备和几件现代型 家具。美国有媒体援引了克氏夫妇好友的话说,第一家庭前些日子乔迁至纽约 查帕阔的豪宅时,所带家具简直‘少得可怜’。那位朋友透露说:‘他们现在的家庭用品都是在他(指克林顿)当州长前置办的。他们俩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添置太多新东西。如果说有人要布置新居的话,那个人就是希拉里。’早前,在克氏新迁之时,《纽约时报》报道说,克林顿夫妇连一台电视机也没有他们现有的许多东西很可能都是靠朋友捐赠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再也不会享受白宫剧院里的大屏幕了。希拉里的朋友还说,总统会很怀念那些时候,他曾表示‘已经太习惯于 那一切’。事实上,当第一夫人希拉里一年多前出席奥斯卡影片《莎翁恋曲》的首映礼时,她说,那是她几年来第一次在大剧院里观看一场电影。美国 传媒对这一消息感到很吃惊。据悉,目前在第一家庭新居所在的查帕阔镇,要找到一户人家拥有家居 放映室或家庭影院,配备有中央音响控制、DVD或舒适软席躺椅之类的先进设施,简直是难乎其难。也许在一段时间内,陪伴第一夫妇的只有一些破旧的家具、几盘听得发烦的老歌带和竖起耳朵的野兔了。无怪乎美国传媒不无尖酸地评述道:‘欢迎来到郊区,朋友!’”我注意到最近一期(2000.1.17)出版的TIME第54页刊登一篇文章“希拉里的反战运动”(Hillary’s Antiwar Movement, by Margaret Cartson),并配了一张克林顿夫妇在新居外大一幅照片,这幅照片我们很熟悉,因为已经两度光顾他们的外景(Old House Lane),照片下面写着:“Moving Day The Clintons at their—or her? --new home”而文章的提示语则是:“The First Lady settles in New York is that one way of making peace with Bill?”看来纽约时报在为第一夫人做软广告,而时代周刊则另外一种说法。
TIME最新一期的封面是一位古巴偷渡来美的六岁儿童Elian Gonzalez,不仅TIME,而且CNN等新闻媒体以大量篇幅报道由此引发的美古关系以及涉及法律和自由民主等一系列问题的辩论,甚至成为2000年总统竞选辩论中的重要话题。源自偷渡中伊利安的生母不幸身亡,而伊利安获救后如何处置,古巴要人,在美古巴移民不肯,美国政府开始准备放人,但移民美国的古巴人反对后又犯了难。TIME封面写到“有关Elian Gonzalez的争斗涉及监护法上的问题和怎样才是对儿童最好对待的辩论”。而戈尔、布雷德莱等人在电视辩论中也有这个问题。封面的大字写道“他应该在哪里”(Where Does He Belong)TIME在“Elian Gonzalez的漂泊之旅”专题讨论中一篇文章标题是“为了一位小孩引发大一场大战斗”(A Big Battle for A Little Boy),文中照片显示主张留在美国和遣返古巴的各执一词(Who Wants him to Stay in the US, And Who Wants Him Back in Cuba)TIME引述四位竞选总统候选人的见解很有意思。Al Gore::“What’s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 When that question comes up in other child-custody cases. It’s decided by the courts, and that’s what I think should be done here… We should apply the process that is normally followed.”Bill Bradley: “When I first heard about this situation, I thought that Elian Gonzalez should stay in the Unites States. But I’m not going to second-guess the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John McCain:“It’s a great tragedy This isyoung man’s mother gave her life in the effort to gain him freedom, and now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is sending him back to a life under communist oppression.”George W. Bush:“The Cuban boy’s father ought to come to America. He ought to make his decision on what’s best for his boy…I think it’s a mistake for the INS to send the boy back to Cuba.”看来这场争论还要持续下去,并且引发美古间一场舌战。其最后结局不大可能是将他很快遣返古巴的。
9:35—11:50am我和吕趁着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好时光,漫步附近地区,观察这里的细微变化,发现居民区扔出的圣诞树日渐增多,单在Alexsander Ave一线就有七处。我们沿着Alexsander Ave, Harvard Rd, Highview School, Colunbia Ave, Hartstdle Rd, Centural Pkwy Ave到了全国最大的连锁书店Branest $ Nobel Bookstore。 10:10am,我们进入书店仔细参观,L则坐在书店的沙发上翻看油画艺术史、世纪画册等精美图书,我则在社会科学类图书架旁仔细浏览,发现1999年出版的新书很多,在传记类图书中有《希拉里的选择》、《莫尼卡自传》、《小乔治·布什传》、《乔治·布什及其家庭》等,在历史类里有多卷本的牛津美国史,尤其是戴维·肯尼迪所著《1929-1945年的美国史》材料详实,在当代问题著作也有不少新书面世。这里离我们住地要走45分钟,如果近些的话,我们可以常来看看新旧图书。这里的书店本身是座开架图书馆,可以随便取书,坐下看它一天也无人过问,如果你要喝点饮料里面为你准备着,方面之极,和国内大多数书店很少开架、地方拥挤、只能匆忙买了就走的情况相比,根本不是同一种文化气氛。11:10am我们离开书店回家。
看到2000年1月10日刊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提到“新的一年是本世纪最后的一年”“明年是新世纪开元之年”。这就使我感到纳闷,刚刚送走了旧的千年,迎来了新千年,发表世纪讲话,怎么话音刚落,又回到“本世纪最后的一年”,真是把我搞糊涂了!耶稣纪年、公元千年、世纪起始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一年不能重复计算两次,也不应纪念两次,首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公元1000年时没有遇到这个问题,由于Y2K就将世纪纪年问题更加迫切地提上了日程,即过了1999年后到来的是一个新的00年,只有20世纪的电脑时代遇到了这个问题。如果说,2001年才是新世纪的第一年,那么2000年为什么不叫20世纪呢,为什么人们都认为1901-1999年都归属20世纪呢,说它是19世纪不是更好吗?当然2000年如果真是世纪最后一年的话,那么我们到“本世纪末”实现的奋斗目标显然可以加上2000年的成就了。
纳斯达克的股市今天下挫了127.04(昨天增加了167.05),而昨天提到的那些上扬的股市,今天就全面崩盘,收复的失地,得而复失,看来这样的“拉锯战”受制于“股市从众效应”,并非良策,应在得胜之际及早鸣金“班师”收帐才是。
今天沐浴后我测量体重为150磅,和来美时相同。
美国邮政局宣布国内普通邮资由33美分增加到34美分,在美国是平均每年上调一分,记得1991年时为25美分,9年增加了$0.09,即10年间增加75%,这和国内相比,其增长幅度是很小的。国内1991年邮费为4分(市内)和八分(国内)人民币,现在为0.60元(市内)和0.80元(国内),已经增加了15-20倍。据说,这种涨法还不足以扭转邮局亏损局面,还要通过涨价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华夏文摘》今年第一期刊登了2000年中国老百姓最关心什么的文章里,提到人们担心邮资会不会再次涨价。文章说:“邮资提价几时停 在1999年9月14日下午举行的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闭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透露,我国现行的邮资费用仍远低于运营成本。因此,今后国家还将适当调高邮资费用。据介绍,以平信为例,目前邮资费用为每封0.80元,但实际成本为每封1.36元。尽管国家在近年来连续两次大幅调整邮资费用,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据统计,从每封信0.50元调整到0.80元,将使邮政系统每年减亏11亿元,但距离邮政局1999年减亏70亿元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刘立清表示,国家邮政局在今后几年,还将对邮资费用不进行微调, 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这则‘诉苦’的消息在一些媒体刊发出来后,引起了许多人士的强烈反映和质疑,认为邮政扭亏靠调资不是好对策,这样只会害了邮政。他们认为:邮资调价越调成本越高,越调亏损越多,这是进入了什么怪圈的‘方程式’?但迄今为止,未见官方对此有只言片语,只是百姓一厢情愿在发牢骚。因此,2000年邮资会不会调价很难说。”现在一张80分人民币的邮票相当于每月800元工资的1/1000,而在美国一张$0.34的邮资,相当于月薪$1700的1/5000,月薪$1700(即年薪$20000)在美国绝非中产阶层,他们支付邮资要比中国至少低5倍,这笔优越性的帐怎么算呢?显然在邮政机制上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落后的邮政工具和庞大的邮政职工队伍成了制约邮局业务扭亏为盈的严重障碍。广州日报记者在《2000年中国人最关心什么》的采访中发现,人们关注的话题还有:物价能否涨起来,人民币会否贬值,遗产税开征起点多高,民航禁折令何时解除,孔雀会西北飞吗,国企脱困能如愿吗,钱会好挣些吗,养路费改税何时出台,单向收费几时成真等9个问题。表明现今中国老百姓务实多了,明确了这一点,人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老百姓的眼真正第一位的是讲经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