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82年上海红学会一张照片到和马瑞芳的红楼人物淀山游说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年8月17日发布(第28218篇)
1982年10月22日—29日,1982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大)举行。《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一辑对这次学术讨论会做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这次会议的基础性资料,不知道中国红学会秘书处或者上海师大文学院的资料库里保存情况不得而知(《红楼梦大辞典》称“与会代表108任,特邀代表50人,收到论文76篇”)。在我看来这是研究学会史、口述史所必备的,因为口述需要文献档案资料来佐证,口述难免口误。这次会议在上海的上海师院(今师大)举行,一般说来来自上海和上海师院的学者较多,他们对于合影照片人物也便于辨认。只是时刻四十年了,能辨认的为数有限。
因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8月6日仙逝,引起吕启祥追思,想到1982年在上海会议上见到王文娟,还一起合影和活动的情景,找出保存完好的当年王文娟等越剧名角和女学者一起合影的照片。平时关注口述史的我,将信息发到博客群,照片上有越剧演员王文娟(扮演林黛玉)、越剧演员徐玉兰(扮演贾宝玉)、越剧演员吕瑞英(扮演薛宝钗)。马瑞芳看到照片后,指认徐、王、吕三位越剧名演员,还提出记得刘敬圻参加了,为了核实刘敬圻是否真的与会,我发微信问刘敬圻教授:“敬圻老师有无参加八二年上海红学会印象,有人说你与会,又有人说你沒与会。”刘敬圻教师回复:“启祥去了没有?我印象中,(我)没有去。上海师大那次小说会,(我)去了,奉命在闭幕式上发言了。”我说:“因女学者合影引起的。”刘敬圻再复:“我肯定没有参加此会。”这样,有关刘敬圻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可以肯定了。作为作家兼教授的马瑞芳则“马不停蹄”,于15日下午转来古小说网14日刊登她的散文《马瑞芳:红楼人物淀山游》,其中涉及端木蕻良、徐玉兰、王文娟、吕瑞英、宋谋玚、李希凡、蔡义江、蒋和森、吴晓铃、周汝昌、朱淡文、王悦、吕启祥等与会人。(按马文出现人物先后)。
设想,如果有单位对于像1982年全国红楼梦上海会议等重要红学会,逐一来龙去脉梳理,岂非是对红学学会的学术会议史研究的贡献。40年过去,亲历者已经不是很多,且能够清晰记忆的越来越少,再过若干年,如不抓紧就更难了。《红楼梦》经典永流传,《红楼梦》研究与弘扬工作,也代代要传承。
*********************
1982全国红学上海会议女代表和徐玉兰、王文娟合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年8月11日发布(第28170篇)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2021年8月6日凌晨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1926年12月19日生), 在戏曲界,王文娟被誉为“永远的林妹妹”。她因饰演越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而家喻户晓。
1982年10月22日—29日,1982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大)举行。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1921年12月27日 — 2017年4月19日)和王文娟,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并在移植改编专题讨论时发言,《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一辑第303-307页以《1982年全国红学讨论会在上海召开》为题,做了详细报道。报道说:“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和王文娟,在这一专题讨论中也发了言,她们用自己的表演实践,谈到怎样才能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两个人物塑造得更准确,更完美、更有魅力。她们都强调,剧本固然是重要的,但演员对《红楼梦》原著的了解和理解,演员的生活积累,也是重要的。”“王文娟认为艺术处理应该是生活的,又不违背传统的表演手法。她列举自己在表演黛玉听到宝玉夸她不说混账话时的做法,来说明如何将连两者融合。她还现身说法,通过边说边演黛玉焚稿这场戏,说明演员感情积累的重要性。”
会议期间,徐玉兰和王文娟还和与会女代表合影留念。下面的照片时根据吕启祥保存的照片翻拍的。
*******************************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辞世 享年95岁
08-06 13:05
新华社上海8月6日电(记者孙丽萍)记者从上海市文联获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6日凌晨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在戏曲界,王文娟被誉为“永远的林妹妹”。她因饰演越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而家喻户晓。
王文娟1926年12月出生于浙江,曾任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当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作为一代越剧宗师,王文娟戏路宽广,在不同时期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舞台形象,其表演形神兼备,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她创造的“王派艺术”唱腔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深蕴力量。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王文娟一直保持着简朴谦逊、简单真诚的本色,践行“台上演戏复杂,台下做人简单”的人生信条。
来源:新华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