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涛:《诗经学的国际化:法国方法的传播与日本学者的论证难题》(简介版)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10月14日发布(第26230篇)
【按:这里推荐发表中国香港学者洪涛先生的学术文章,感谢洪涛先生授权发布。】
洪涛:《诗经学的国际化:法国方法的传播与日本学者的论证难题》(简介版)
香港学者洪涛发表《诗经学的国际化:法国方法的传播与日本学者的论证难题》一文,刊载于《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第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7月)。该刊由天津师范大学的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中心主办,主编是王晓平教授,副主编是郝岚、鲍国华、石祥三位教授。
洪涛的文章列入该刊的“国际中国文学与亚洲汉文学研究”栏目,內文讨论的是法国学者 Marcel Granet(葛兰言, 1884-1940)的著作在日本学界的接受情况(reception studies),涉及几位日本《诗经》学者。全文的纲要如下:
一、引言
二、Granet 学说传到亚洲
三、松本雅明与 Granet 学说
四、白川静与 Granet 学说
五、赤塚忠与 Granet 学说
六、家井真与 Granet 学说
七、检讨日本学者的论证方法
(1)文字学方面
(2)背景构建的问题
八、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学的国际化:法国方法的传播与日本学者的论证难题》的完整版本有138个注释,以下(“简介版”)纯粹介绍文章的内容概要,注释从略。
法国学者 M. Granet 的著作 Fê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在国际汉学界中产生深远的影响。Granet 这姓氏通常翻译为“葛兰言”,也有人译为“格拉耐”、“格拉涅”或者“葛兰特”。
日本学者白川静(Shizuka SHIRAKAWA, 1910-2006)推许 Granet 的方法是“新しい研究法”(新研究法)。
英国汉学家 Arthur Waley(1889–1966)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注意到Granet 的著作,Waley 的《诗经》英译本显示 Granet 的说法产生了影响。 德国汉学家 Wolfgang Kubin(顾彬)也推许 Marcel Granet 的著作“是西方写《诗经》最好的书。”在亚洲,好几位日本汉学家受到 Granet 学说的启发,他们从民俗学角度解读《诗经》。
在日本,至少有四位《诗经》学者看重 Granet 民俗学论说,他们是:松本雅明(Masaaki MATSUMOTO, 1912-1993)、白川静、赤塚忠(Kiyoshi AKATSUKA, 1913-1983)、家井真(Makoto INOI, 1947- )。
这四位日本学者在学术上有关联。松本雅明率先详论 Marcel Granet 的新见。1958年(昭和 33 年),松本雅明的《诗经》著作出版,引起白川静和赤塚忠的注意,他们各自撰写了书评。
赤塚忠的研究方向为家井真所继承。家井真同样从事《诗经》研究,他认同松本、白川、赤塚《诗经》学专著中的许多观点。
本文讨论的重点课题是:Granet 的学说何时传入日本?日本的《诗经》研究者怎样对待 Granet 的新见解?在解说《诗经》篇章方面,日本学者的具体论证工作(文字释读方面、背景重建方面)是否后出转精?
闻一多(1899-1946)的《诗经》学(民俗学取向),也受日本学者重视,值得讨论。不过,限于篇幅,《诗经学的国际化:法国方法的传播与日本学者的论证难题》集中讨论 Marcel Granet 和日本学者的学术因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Granet 学说传到亚洲”讨论翻译和传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E. D. Edwards 将 Marcel Granet 的民俗学著作(Fê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翻译成英语(英语书名是:Festivals and Songs of Ancient China)。到了三十年代末,Granet 这部著作在日本东京出版了日译本,此后,Granet 学说对日本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十世纪末到廿一世纪初,Fê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的汉译本和韩译本先后出版,这代表 Granet 的论说传入东亚三个大国。以下是 Fê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原书和外译的出版概况:
1919年 法文本 Fê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1929年 法文本第二版(巴黎)
1932年 英译本(纽约)
1938年 内田智雄日译本(东京弘文堂)
1967年 内田智雄日译本(东京清水弘文堂书房)
1989年 张铭远中译本(上海)
1989年 内田智雄日译本(东京平凡社)
2003年 内田智雄日译本(日本大空社)
2005年 赵丙祥、张宏明中译本(桂林)
2005年 申河令、金泰完韩文译本(首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Granet 学说(尤其是祭礼说、歌謡说)在日本和民俗学合流,日本学者在这个基础上出版多种《诗经》论释的专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松本雅明与 Granet 学说”。1958年,松本雅明的专书《詩経諸篇の成立に関する研究》在东京出版。这本书的第七章讨论的是“古代祭礼の复原”,开头第一节就拈出“グラネー氏の方法论”(按:グラネー氏,就是Granet)。松本雅明坦承自己受到 Granet 启发。
松本雅明参照 Granet 的方法进行研究,断定《国风》诗篇多为农事祭典上所唱的诗歌。但是,松本雅明批评 Granet 使用战国以后的文献,认为这样做在方法上是不妥当的。松本雅明希望复原《诗经》的祭礼(参见《詩経諸篇の成立に関する研究》第七章。)
松本雅明的《诗经》民俗研究,颇受日本学界重视。白川静和赤塚忠都注意到松本雅明的《詩経諸篇の成立に関する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白川静与 Granet 学说”。白川静以研究《诗经》、古代汉字、民俗学而名扬学林。他多次提及的“グラネー氏”(就是Granet),特别標榜“グラネー氏の方法”。白川反对传统的《诗经》“故事化解释学”,他也反对美刺之说(按:美刺说是汉代《诗经》学的一大特征。)白川静的《诗经学》著作有:
1960年,白川静《稿本诗经研究》。
1970年,白川静《诗経:中国の古代歌謡》。
1981年,白川静《诗経研究通论篇》
1990年,白川静《诗経国风》(平凡社出版)。
白川静相信,用民俗学的探源方法研究《万叶集》所得到的结论亦可推广用于《诗经》,例如,他注意到《诗经》中有描写对歌的诗篇,如同《万叶集》有“歌垣”。《詩経:中國の古代歌謡》第二章有一节定名为“歌垣のうた”。
白川静的基本设想是“祭祀仪式→民俗→歌谣”。也就是说,歌谣(恋爱诗)源自祭事祝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赤塚忠与 Granet 学说”。赤塚忠本人有明文記敘他研读《**古代の祭禮と歌謡》的感受。他读到的是内田智雄的日译本1938年版。
赤塚忠受到 Granet 的启发,他结合神话、宗教、民俗来研究《诗经》。他的《诗经》研究论著经常谈论咒语、神、灵、降神,例如,赤塚忠认为《卫风‧考槃》的“槃”就是“般”,意思是“降(神)”。又如,他认为《郑风‧子衿》描写女子迎接身带灵气之“子”。
赤塚忠的研究取向和意见,对他的学生家井真有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节“家井真与 Granet 学说”,简介如下:家井真踵武赤塚忠的论述。家井真的《『詩經』の原義的研究》(2004年出版)每一章都征引赤塚忠的观点。
家井真断定殷代和周初有招迎祖灵或者神灵的“凡祭”,他说:“すると殷代‧周代初期に於いては、凡祭は祖靈や神靈を降し招く祭禮であったことが理解される。”
从《『詩經』の原義的研究》的引用资料我们看到家井真也研读过内田智雄日译本《**古代の祭礼と歌謡》。Marcel Granet 另一本书 La religion des Chinois(1922)同样引起家井真的注意。
家井真判定《国风》的诗篇大多是描写地方的祭祀:祭神、祭祖先、祭山川﹔祈求丰收多产。家井真有不少独家见解,例如,他认为《周南‧关雎》描写巫女用琴、瑟、钟、鼓来祭祖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第七节是“检讨日本学者的论证方法”。日本《诗经》学者参照 Granet 的见解,并尝试去芜存菁,那么,日本学者的解说可信程度如何?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在关键问题的具体论证方面,赤塚忠和家井真二人(师生关系)比较相似,与另外二人(松本雅明、白川静)有差别。从关键点“槃”“般”“凡”(赤塚忠和家井真论述的关键点)和民俗背景建构两方面检讨。笔者的结论是:“降神”之说有论证上的问题。
金文之中,“般”常指盘之类的盛器(这方面的金文研究,请读者参看拙文的完整版本)。赤塚忠、家井家两人都没有认同“般”是器皿、承盘之说。他们似乎也没有理会前人引《诗》作“盤”。
就“招降”而言,“古文字通假”是赤塚、家井的“援军”。“槃”“凡”是关键,因此,对“槃 / 盘/般/凡”进行通假式解读是否妥当?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查核,并兼顾其它学者的意见。赤塚、家井将“槃”解释为“招神”。他们的日本同行白川静、松本雅明就有不同的意见(请读者参看拙文的完整版本)。
笔者认为,一旦文字通假出现疑点,建筑在文字通假基础上的《诗经》诠释也将不稳。
另一方面,《诗经》民俗学解说往往依赖背景构建(contextualization)来完成,例如:家井真认为《邶风‧绿衣》中的绿衣黄裳由葛布制成,是凭吊丧者所穿的礼服。也就是说,他认为该诗的“背景”是凭吊、丧礼。
笔者提出询问:“绿衣黄裳”是丧礼之服吗?先秦凭吊者会穿这样色彩鲜明的礼服?《曹风‧蜉蝣》描写:“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再如《葛覃》的“葛”,家井真认为:葛用来制成祭服(祭祀祖先仪式上用)。家井真这样解说,也是先为诗篇设定“祭祀背景”。
笔者提出疑问:何以见得《葛覃》描写制祭服?《周南‧葛覃》末句是“归宁父母”,那么,葛与祭祖有必然关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节是结论。
松本、白川、赤塚、家井四位日本学者都引用过 Granet 的说法(只有雅本松明参看 Granet 的法文原著,其余三人研读的是日译本),他们释《诗》时乐意采用民俗学进路,多谈论祭、神、灵(社稷神、水神、祖灵)、对歌。不过,在微观(个案)层面,他们是有重大分歧的,例如,对关键词“槃”的解释:或说“槃”指乐神,或说“槃”是叙述者自己作乐。
文字通假(例如:槃=般=降神﹔风=凡=迎神)对家井真的论述十分重要,但是,《诗经》中“凡”字多次出现,却未见“降神”“迎神”之义。 这似乎说明:“降神”“迎神”之论未必成立。
赤塚忠谈论松本雅明的著作时,曾经点出松本雅明论说的特点:the Shih-ching primarily as a source for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经》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社会史的素材。
如果《诗经》的自身讼案缠身,那么,有讼案在身的诗句恐怕不能成为历史(背景)的左证。
诗文的解读和历史背景重建是悉悉相关的,例如:为什么释诗者设定某个诗篇的背景与神或灵有关?“槃”如果用作及物动词(解为“乐”),它的宾语(使用对象)是什么?此外,假定“般”、“凡”、“风”与“犯”相通,那么,“犯”的对象是谁?说“犯”的对象是“神”,有明确的证据吗?
《诗经》描写穿戴衣物,那穿戴为的是什么?是不是有特定的目的和背景?何以见得那些衣物是为祭礼而穿?
上述这些“背景难题”都有待考证、说明,因此,把诗篇仓猝放在祭祀的背景中来解读恐怕是不稳妥的。
从以上的述评,我们知道民俗学角度给日本《诗经》学带来不少新的解说。这取向摆脱了中土汉学将政治、道德、学术三者合一的传统,然而,日本释诗者有时候显得过分乐意依循“民俗的思路”来进行解说和推论,这样做固然容易产生创见,但是,我们必须注意那些创见是否基于足够的论证。有时候,民俗观念(例如祭祀)成了强大的“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笼罩着学者的诠释活动。
日本学者将 Granet 的祭礼、对歌之说推而广之。至于推衍到什么程度,则因人而异,本文所论四人以家井真推衍最力,他的结论是:风诗都是祭祀诗。风俗、祭祀、对歌,在二十一世纪仍然是日本《诗经》学者的重要课题。 近年,福本郁子(Fumiko FUKUMOTO)的《诗经》论著也引用《中国古代の祭礼と歌謡》的观点,足见 Granet 这本书仍然受到重视。
(以上是文章的简介版。文章的完整版本连同注释、年表、金文拓本,刊于《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第八集)》。文章作者是香港大学哲学博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