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zhizh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zhizhuo

博文

夸克和美洲豹(盗用一下盖尔曼的书名)

已有 7046 次阅读 2016-12-19 07: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些年有个攻击中医的张功耀教授,他主要的论点是“中医不够精细”,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会掩盖忽视很多更精细的东西。

   在小弟看来,“掩盖了不少更精细的东西”,这是最紧要的一句话。小弟思考很久了。


   大多数人反对中医的根源就在于此。认为中医没有科学的解释,没有办法精细到细胞,分子水平。一个炎症,西医要深入到免疫细胞,反调节荷尔蒙,细胞因子,病原的基因表达,等等等等。而中医只是停留在阴啊,阳啊,寒啊,热啊的水平,所以从表面看来中医确实不如西医。


   但是“更精细”就代表“更好”吗?不见得,大大的不见得。


   俗话说得好,“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为什么一抓就灵? 因为阶级斗争是个啊。 据说粮食也是个纲,纲举也能目张。呵呵(说明一下哈,我对老毛是不感冒的,只是开个玩笑)。


   治国我不懂,为了避免歧义误解,鸡同鸭讲,我把山外的青山楼外的楼全部搬开,只集中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那么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没有一抓就灵的阶级斗争?我认为是有的,比如物理里面讲的序参量,order parameters。


   举几个例子,不是很恰当,但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第一个例子是所有学过高中物理的人都看得懂的。


   研究一个容器里的气体。“中医”研究的量是什么?只有三个:体积,温度,和压强。只用这三个量就可以描述气体的行为。这就类似于中医里只用“八纲”或“六经辨证”寥寥几个宏观的量就可以表达一个疾病一样。


   而“西医”的方法是什么:研究每一个气体分子的位置和动量(速度)。这够精细了吧? 但是,且不说这可能不可能,(宏观容器里的气体分子的数量一般在10的23次方这个数量级。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用超级计算机把每个分子的动量和位置都测定出来,也并不一定能说明整个容器气体的行为,因为还要考虑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非线性效应。


   当然这个例子实际上不很恰当,学物理的人会骂我。因为一个容器里的气体实际上是个简单系统(相对于生物系统而言),而简单系统的行为,如果真有超级计算机再加上你人足够聪明,确实可以用西医的办法去描述。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研究问题的方法有top-down,也有bottom-up,而很多时候top-down是更好的方法。


   再举个通俗一些的例子。


   在科学网博客的虚拟世界里,迎面走过来一个人,目如朗星,剑眉入鬓,气宇轩昂,骨骼清奇。此人是谁?


   西医的学生可能会去研究每一根眼睫毛,鼻子的长度,嘴巴的大小,眼睛的颜色,体重,肤色,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此乃灵长类人科动物,具体的描述还需要更多信息。”


   而中医的学生,则会抓住几个主要特征,(这在认知学中有一整套说法,小弟也不甚了了,所以不说也罢。警察局作罪犯绘图也是这个道理)在 0.1 秒的时间里认出来 “哎哟喂,这不是贾大帅吗?吃了吗?要不,咱喝两盅去?” 喝两盅去了。


   伟大的物理学家,夸克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奖得主,盖尔曼老头写过一本书叫《夸克和美洲豹》,和我现在正在说的事儿很有一点关系,有兴趣的无妨找来看一看,他拉拉杂杂说了很多。小弟现在只是盗用一下他的这个标题。


   夸克者,极精细也,美洲豹者,极宏观也。然而若要了解美洲豹的行为,我们非得要深入到夸克水平吗?就算能深入到夸克水平,用什么Q这个D,Q那个D(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你能解释美洲豹什么时候谈恋爱吗,你能控制他什么时候吃早饭吗?


   Sepsis,中文好像叫“脓毒症”什么的。每年要死几十万人(或者是几万人,记不清了。)西医研究这个东西,已经达到了精细的极致。论文少说有几万篇,研究的都是分子,细胞水平上的东西。按张功耀教授的说法,那是很科学了,很精细了。


   但是,可惜得很,“十几年来,每一个试图作用于(精细的)关键细胞因子或单个agent的治疗方案都失败了。”这话不是我说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哈里森福特演的《逃出生天》,那电影里有一个芝加哥的医院,上面那句话就是那个医院里的一个医生说的(Cook County Hospital) (这个医生是个真人,可不是电影里的,呵呵)


   而中医是怎么治这种病的呢? 实际上中医里的白虎汤证就是典型的Sepsis的症状。那么白虎汤为什么就可以治这种病呢? 现代中医英明地发现,白虎汤有很强的降血糖的效果,所以他们猜测,“降血糖”,这种宏观调控,(而非调控深层次的炎症因子,荷尔蒙),正是治疗Sepsis的关键之一。


   而小弟一查文献,您猜怎么着?西医到了2001年终于认识到,控制血糖在治疗Sepsis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人们认为2001年西医作的那个研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呵呵,张仲景两千年前就做出来了。)


   小弟自己的观点:因为人体是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降低血糖”这种宏观的调控,可以“迫使”或者说“推动”深层的,细胞,分子层面的因素作自动的调整,从而治疗疾病。当然,要证实这个说法,不是在网上说说就完了,要艰苦的工作啊。


   这就好比两群动物打架,一群叫免疫,一群叫病原。打架会造成环境的破坏,比如树木减少,绿地面积减少,食物减少,等等等等。要避免这个损失,一是可以直接控制每个动物的行为(精细到每一个细胞,细胞因子,甚至是基因的层次上去)。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调控环境的宏观因素,通过环境的变化,间接的调控动物的行为,从而反过来影响环境。这在生态学上有很多例子。疯子哥,给小弟补充一下?


   在研究和控制某些系统(比如一个病)的时候,我们所能获取的的信息,可能并不是和精细化程度成正比。在开始的时候,越精细,可能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好,但是精细到了某一个点上,这之后你每精细100分,可能只能得到 1,2分的回报。而在很多情况下,控制一个系统,根本就不需要知道太多细节。(大多数美国胖大妈都不知道汽车里面的具体结构是什么。)


   所以说啊,


   美洲豹是由一大堆夸克构成的。但是控制美洲豹的行为,一个量子物理学家绝对不会比一个动物园驯兽师做得更好。(这可不是盖尔曼的话啊,不要当权威来引用。呵呵)


   中医,诚如很多高贤所说,是艺术,更接近于工程学,它的目的是调控疾病。一个汽车修理工必须懂得每一个分子是怎么运作的,然后才能去修理汽车吗?中医师是一个道理。


   西医,诚如很多高贤所说,是科学。它的众多目的中,其中之一是调控疾病(所以实际上,西医临床的那些医生思维是很接近中医的。)但是它更多的,更重要的任务是了解,探究,发现人体深层的秘密,机制,也就是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的那帮人所干的事儿,所以当然要精细,精益求精,越精细越好


   而网上中医的卫道士不遗余力抨击的实际上是实验室的科学家,而不是临床的医生。真的,不信你去看,那些一流的临床的西医的思维方式真的很接近中医。而在实验室的科学家,人家的兴趣,任务,本来就和你中医不同,你批评个什么劲?


   但是话说回来,即使纯粹是为了探究发现深层的秘密,机制,在很多情况下,top-down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复杂系统里,即使能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最细小的元素的最精确的行为,你还是搞不定整个系统的行为。


   在一个复杂网络里,每一个节点,比如基因网络里的基因,细胞因子网络里的细胞因子,社会关系网络里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个家庭,飞动的鸟群里的每一只鸟,游动的鱼群里的每一只鱼,这些节点都是受整体控制的。每个点的行为会根据整个网络的行为变化而变化。你把这些点从整个网络中拿出来,隔离出来,他们的行为会有极大的不同。随便哪个人,他在公司的行为就和在家里不一样,和朋友在一起就与单独一人时不一样。


   人类基因图谱,不是花了30几个亿搞出来了吗?难道人体的奥秘就搞清楚了(更不要说人的行为了。听斯坦福的朋友说,现在在基因层面研究人的行为很热,都是圈钱的吧)?


   所以小弟认为,对这种系统,这种网络,必须要采取一种从上而下的,整体的,宏观的,top-down的中医思路,然后结合bottom-up的,拆解式的,分析式的,还原式的西医思维所得到的数据,才能有个清晰的图景


   Again,还是我在前面一系列博文里重复了无数遍的话,阴阳互补,中西结合,走向哪个极端都会出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4978-1021631.html

上一篇:那什么什么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聊聊对统一规律的追求
下一篇:知,识,读书,读专业书(另附碎碎念五则)
收藏 IP: 64.251.155.*| 热度|

29 姬扬 尤明庆 马德义 周健 刘学武 岳雷 宁利中 李竞 陈志飞 陈楷翰 黄彬彬 武夷山 杨金波 朱豫才 翟保平 杨正瓴 应行仁 王旭 郭宏 王春艳 贺江舟 张海权 卢森 E6M7 anran123 yzqts xiyouxiyou ssmmachen wlim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