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凌晨四点多,老文收到一位年轻老师发来的短信,说一篇论文刚被一刊物(IF>10)录用。老文回复“祝贺!注意休息!”像这样的老师,老文周围还有不少。现在是暑假,他们本可以安安心心陪家人去看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也是一种责任),或赛棋牌OK友谊第一,总而言之暑假N天乐去,但他们一如既往选择死守工地,干得显然更起劲,在他们心里好像没有放假一说似的。
究竟是哪些老师暑假不放假?他们为什么不放假?有什么办法让他们该放假时就放假?
国外有学者调查研究过职场上什么人带病坚持工作,发现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因为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失业压力、慢性疾病或其他因素而感觉很脆弱、生活不堪一击的人,另一类是真正喜欢所从事工作又被工作深深吸引的人。可以说,第一类是被动或被迫型,第二类是主动或着魔型。
其实,稍微留心职场或身边,不难发现,老外的调查结果显而易见、不查自明。当我们无论在城市还是去乡村欢度节假日时,顺便放眼扫一扫,也不难发现,节假日不放假和带病坚持工作的,基本上是同样的两类人。需要指出的是,这儿讨论的是始终如一的长期行为,那些偶尔在节假日或带病坚持工作的人,无论是自愿还是被派,不在此列。
例如,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寒冬腊月,在城市里最危险、最脏乱、最艰苦的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可看到他们奋斗不止身影的,是以农民工兄弟姐妹为代表的社会底层谋生者。他们有节假日甚至节假日概念么?没有。他们为什么不放假?家有农民工的人都有体会,他们之所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因为他们奋斗一止生命(包括自己和家人)就可能息了。他们是第一类节假日不放假的人。
机缘巧合,老文正在琢磨第二类节假日不放假的人时,父亲打来电话,问暑假是否回家。老文突然想起了前不久父亲的电话,父亲当时说,母亲病了好几天了,吃了药、打了针,但病情依然越来越重。老文问父亲为什么不陪母亲上医院住院治疗,父亲给出的理由令人哭笑不得:俩人都到医院去,家里的鸡就没人管了。父母一辈子都种点菜、养些鸡,一天也离不开菜地和鸡笼了,他们说,养鸡是养心,不养不自在。在他们心里,鸡甚至比人还重要。
回到大学校园,暑假不放假的老师也大致是这两类人。依老文之观察和体会,这两类人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对教书育人或科学研究着魔的第二类人也许起初并不完全钟情于本职工作,但因为考核、晋升等第一类的原因而奋斗不止久了,便逐渐养成了像鸡那样每天早出晚归的习性,转化成了像老文父母那样嗜劳动如命、不劳动与第一类人一样生命也可能就息了的人。习性一旦养成,你想要在节假日把他们揪出工地陪你凑个班子搓几把麻将,就像你在夜晚想把鸡赶出笼子一样,他们会“咬你啄你”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社会以人为本。从关心和爱护老师们的身体出发,有没有什么法子让老师们暑假也适当放放假呢?研究和实践表明,对第一类人,好办,他们感觉不必要工作时随时可以不工作。例如,发钱就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手段:干活不挣钱,他们就可能不干了;干活很挣钱,他们可能玩命干,但也可能感觉钱挣够了便马上停工,至少该休假的时候铁定休假去了。
发钱能调节第一类人,但很难动摇第二类人,就像《年薪百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一文所描述的,“那些年薪百万的年轻人,他们拿着高薪,却依然选择工作到深夜,并且他们的状态很不一样,每天都为自己让世界变得更好了一点点感到振奋,非常积极。他们的辛苦不叫辛苦,也不为百万年薪。辛苦是他们获得自我实现的途径,自我实现使他无穷快乐。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地高速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有人说,这世上,钱能办到的事是最容易的事。换种说法,这世上,花再多钱也办不成的事是最难的事。如何让第二类老师暑假也放放假,可以说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就像人类至今仍未找到如何让麻友们少打麻将、让游戏迷们少玩游戏的法子。
说到这里,顺便插一段。许多高校都在用金钱激励“双一流”建设,例如重奖SCI论文。现在看来,这样的奖励政策对第一类老师有一定效果,他们也许会为多拿奖金而狂发论文,但对第二类老师其实没什么作用(当然,作为多多益善的福利作用还是有的),因为有没有奖金,他们都会坚定不移地我行我素,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真正激励“双一流”的法宝,也许是慧眼识珠多引进第二类人才,或想方设法把老师们都转变成第二类人。老文想象,当一所大学的老师都是第二类人时,那所大学将是非常恐怖的,想不“超一流”都很难。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白居易这诗写的分明是大学校园里暑假不放假的老师,只有他们最明白,暑假是一年当中真正能潜下心来做点事情的最好时期,而端居大学校园,又是销烦暑的最好选择。三伏天里有丰年,夏虫不可语于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