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Jeffrey Beall整理了一个所谓的“掠夺性出版商”的名单。掠夺性出版商是他的个人发明,不过也已经被许多人接受。按照他的定义,掠夺性出版商有6大特征:
1、不经过同行评议或走走过场,快速接受劣质论文。
2、只在论文被接受后才通知学者文章出版费用。
3、盲目动员争取学者提交文章或做编委。
4、不经过许可把学者列为编委会成员,或不允许学者辞去编辑委员会。
5、任命假学者编辑委员会。
6、模仿成熟期刊的名称或网站风格。
最新研究发现,伪学术期刊不仅没有收敛,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并形成了一股学术黑社会力量。去年,被掠夺性出版商收取的费用高达7500万美元,发表论文42万篇。最新这一研究今天在线发表在BMJ Medicine。芬兰汉肯经济学院Cenyu Chen和信息系统专家Bo-Christer Björk共同带领完成的这一研究。在一些大学生的帮助下,他们对大量充斥劣质学术期刊的网站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Jeffrey Beall的“掠夺性出版商”名单是他们研究的基本数据依据,不过Beall本人认为,名单中只是最可恶的部分,掠夺性出版商的真实名单比这更多。哪些使用伪造的影响因子,承诺1周内完成同行评议,大量发表伪造和抄袭论文,整天用邮件反复骚扰学者们的杂志,大多数都属于这类杂志。Beall的名单从2010年开始在其个人博客内发布。不过现在已经有了退出程序,从名单撤出的决定由一个外部顾问委员会决定。他个人现在已经陷入这一事件,学校收到大量来自出版机构的法律诉讼。
Chen和Björk的研究只是希望对这些期刊进行简单统计,他们发现,截止到2014年9月,进入Beall名单的出版商有1030家,其中包括416个单期刊出版社,总期刊数量为11873。
全面调查这些期刊的工作量太大,于是他们采用抽样法进行分析。首先将这些出版社根据杂志多少分成不同的组,例如超过100组,10-99组,2-9组,1组。然后随机从这些出版社中分别取样,最后选择5个随机期刊,计算其出版论文数,最后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伪期刊生意发展迅猛,2014年大约有42万篇论文,平均每篇论文收费为178美元。这些出版商主要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占27%。在这些杂志中发表论文的作者也主要来自印度和非洲,亚洲和非洲占所有作者的75%,只印度就达到35%。
这一研究似乎没有提到中国的作者,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些期刊主要是英文期刊,英文论文对中国学者,尤其是底层学者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对中上层学术机构来说,学术评价要求必须是SCI收录,而这些期刊进入SCI收录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所以造成中国学者在冲击SCI的活动中不断爆出伪评议丑闻,在这种质量更低一些的杂志中没有发表动力。其实不仅是这类期刊,没有进入SCI的国际英文期刊,即使是规矩的出版社,也难以从中国学者手中拿到稿件。但是只要进入SCI,哪怕是0.1分,也立刻收到我中华学人的热捧。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SCI标准依然有价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