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国际内分泌学会再次发布环境激素声明 精选

已有 6401 次阅读 2015-10-2 06:59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即EDCs),也称为环境激素,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

内分泌干扰物多为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烷基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多氯联苯类、农药(如有机氯农药)等都是内分泌干扰物。大约70%-80%农药、大部分塑料稳定剂和增塑剂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我们日常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导致的健康危害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癌症、生育能力减退、神经系统疾病等。最近国际内分泌学会刚发布一项声明,认为即使微量内分泌干扰物也会干扰人体自然激素活性。最新版本是对2009年声明的更新。不过这一声明发布后立刻受到来自化学工业界的尖锐批评。

http://news.sciencemag.org/health/2015/09/links-between-health-problems-and-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now-stronger

http://press.endocrine.org/doi/10.1210/er.2015-1093  

新声明是对1300篇内分泌紊乱研究论文的总结,科学家更明确这些环境激素与一系列健康问题的联系。这些健康问题包括生殖和发育问题、甲状腺问题、生殖系统癌症、神经功能问题等。声明第一作者,得克萨斯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教授安德里亚·c·戈尔说,有证据表明,环境激素也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密切关联。六年前,科学家们还不能非常明确这些关联,因为缺乏足够理想可靠的研究证据。但是现在这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这种证据越来越多,越来越确定。

一些毒理学家和工业团体长期以来对这种小剂量环境激素是否可以产生真正的健康危害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这种关联很难用动物实验来确认,因为动物实验一般是用比较高的剂量。化工行业最大的贸易团体美国化学理事会认为,该报告对某些没有明确证据的化学物质和疾病之间关系进行武断声明。监管机构如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并没有接受这种微量内分泌干扰剂会导致健康问题的看法。化学理事会认为内分泌学会并不能确定这些小剂量环境激素确实能产生明确的不良效应。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发表了EPA多年对化学物质内分泌效应的评估结果。戈尔拒绝对内分泌学会没有充分明确不良效应的批评,她指出,一些毒物学家误认为内分泌破坏相关健康问题应该在动物实验中立刻显现,但是这种健康危害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表现出来,动物实验也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获得阳性结果。内分泌学会特别强调了关于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醚和阻燃剂苯醚等的危害。

声明强调另有成千上万工业化学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这些物质的内分泌破坏作用并没有被研究。戈尔说,科学家们发现BPA一些化学替代品和其他化合物符合内分泌干扰剂的标准。这些研究提示,使用某些化合物前,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要对民众进行更多教育,政策制定者要设法制定控制人群暴露风险的法规。

一些高通量检测方法,能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大量确定环境化合物类型。内分泌学会也呼吁给这类研究更多经费支持,应该强调资助联合大型研究项目,而不是资助给个人开展小型研究。

不过对环境激素的观点,最近看过一个加州大学学者写的《水4.0》,有关于这个内容的描述,他的观点并不赞同这些环境激素的危害,其中提到一个怀孕妇女,她的尿可以让一个游泳池内检测出孕激素,言外之意是来自人和动物代谢产生的环境激素也是非常多的。过于夸大这种环境激素的危害也不是非常理智的做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24786.html

上一篇:摆脱科学评价的功利主义只是美好愿望
下一篇:研究肠道微生物群的新方法
收藏 IP: 112.64.63.*| 热度|

14 蔡小宁 杨顺楷 牛丕业 林树海 李土荣 张江敏 武夷山 翟远征 田青 谢蜀生 张南希 shenlu crossludo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