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学》中国科学家解释衰老分子机理

已有 7064 次阅读 2015-5-4 16:54 |个人分类:重点推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wer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由于染色体8p11-12发生退行性突变造成,一直以来该病作为研究人类早老综合征的典型病例而受到关注。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4/29/science.aaa1356 

A Werner syndrome stem cell model unveils heterochromatin alterations as a drive.pdf


  该病20岁时皮肤毛发开始呈老人外貌,30岁开始出现白内障和骨质疏松,一般60岁前死亡。科学家现在最近制造出包含该病基因突变的一组干细胞,研究提示,这些细胞染色体DNA缠绕疏松可能是导致该疾病早衰的原因。

科学家一直希望理解一些早老综合征,如werner综合征和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征,是否真是由于衰老速度加快。因为干细胞能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组织,所以一种研究策略就是制造存在这些疾病特异性基因突变的干细胞。4年前,圣地亚哥索尔克生物科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家Juan Carlos IzpisuaBelmonte等从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征患者采集到皮肤细胞,并用这些细胞制造出iPS细胞。

但当这些科学家试图用同样的技术制造werner综合征的iPS细胞时,遇到了困难。Izpisua Belmonte说,实在太困难,几乎不可能制造出这种干细胞。由于这些细胞本身受损严重,无法被诱导成iPS细胞,因此他们尝试不同的路线。大约20万人会出现一例werner综合征,这种患者缺乏Werner蛋白或者该蛋白存在结构和功能缺陷,Werner蛋白的功能式复制和修复DNA。该小组用正常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拥有正常的WRN基因,然后将这些细胞的WRN基因剪切掉两个小片段。导致这种干细胞失去表达Werner蛋白的能力。

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为身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但是这种缺乏Werner蛋白的不能分化成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潜能干细胞,能分化为脂肪、软骨和骨细胞。当研究人员试图将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成熟分化成间充质干细胞时,发现这种细胞快速老化,如普遍产生DNA损伤。这些细胞迅速失去分裂能力,显示进入细胞老化状态,意味着这些细胞无法更新和发挥修复受损细胞的作用。这些间充质干细胞的端粒也明显缩短,这也是细胞衰老的一个标志。


有研究提示,随着年龄增加,细胞包裹DNA的程度发生变化。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DNA,在细胞内并不是只有漂浮状态,而是被蛋白质包裹成为染色体限制在细胞核内。年轻的细胞内代表染色体结构稳定的致密型异染色质相对比较多。最新研究发现,这种衰老的干细胞异染色质数量明显减少。这一研究最近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研究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刘光慧说,“建立人类早衰干细胞模型,使衰老研究变得简单。组织干细胞加速衰老可能是人类早衰症的病因”。该研究采用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使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WRN基因发生纯合缺失突变,在实验室“制造”出人类早衰症特异的间充质干细胞。刘光慧表示,“过量表达HPLα蛋白质能抑制细胞加速衰老,这为未来干预人类干细胞的衰老提供了可能的分子靶标。”



这一现象也符合正常衰老细胞的表现。研究中比较来自6名年轻人,6名中年人和6名老年人的间充质干细胞,这些人都不是早衰患者,结果发现在老年人的间充质干细胞异染色质数量明显减少。提示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DNA组织性逐渐下降。

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生物化学家Lucio Comai说,这一研究并不是首次发现异染色体随年龄增加减少的现象,但是该研究强调了染色体状态在疾病和衰老中的重要性。如果异染色质减少是促使老化的因素,科学家仍需要明确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和工作方式。染色体致密性提高往往能减少基因表达,细胞异染色质减少,作用可能是启动某些本应关闭的基因表达。Izpisua Belmonte说,异染色质也是基因转座的依赖因素。Comai指出,异染色质数量减少可将某些不表达的序列暴露,容易引起基因突变的发生。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suppl/2015/04/29/science.aaa1356.DC1/Zhang.SM.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87315.html

上一篇:活性氧:棘手的抗肿瘤和促肿瘤双面分子
下一篇:以色列科学家将细菌变吸血鬼
收藏 IP: 116.246.19.*| 热度|

8 蔡小宁 陈钢 杨金波 印大中 张云扬 杨正瓴 李土荣 zhang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