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引用次数和学术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精选

已有 10601 次阅读 2015-1-15 20:16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文章引用从一个检索方法慢慢演变成学术评价方法,从统计学角度看,文献的关注度和引用次数确实有关系,但关注度和学术水平并没有必然关系。《自然》今天有一篇关于文章引用的思考,其中对引用的原因的分析非常全面,读起来让人有如梦方醒的感觉。作者也给个人和学术机构如何正确使用文献计量学提供了一些建议。

该文章作者Reinhard Werner是德国莱布尼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http://www.nature.com/news/the-focus-on-bibliometrics-makes-papers-less-useful-1.16706

如何评价科学家的学术水平?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方法就是文献计量分析,文献计量分析使用一些客观的数据,如统计一个科学家发表论文的数量、将所有文章按照杂志影响因子进行排列、统计这些文章被引用的次数等等。

科研管理结构相信和依靠这些东西有情可原,但是不少科学家也热衷于此,就需要警惕了。其实评价科学没有绝对客观的数据指标,评价科学家的水平也同样如此。

杂志影响因子和论文引用次数看上去很客观,其实推敲起来就不是那么值得相信了。为理解引用次数的价值,需要对引用的含义认真了解,需要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引用文献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一般来说,我们所以会引用某一文章,比较常见的原因包括:

1)为证明某一观点,需要引用某文献的研究结果;

2)引用自己过去的结果和研究方法;

3)给某一文献中的某个结论补充证据;

4)为那些不熟悉我们研究背景的读者提供一些研究背景;

5)有时候甚至为批评或反驳某一个观点。

一些不那么光彩的原因包括:

1)为帮助某个朋友的增加文章被引用次数;

2)为讨好某个可能的评审人;

3)为显摆自己的课题是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内容。这些引用一般都反复出现在许多文章的前言部分。

几乎所有上述引用的原因都没有涉及到文献的学术水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59768.html

上一篇:冷休克或可治疗老年性痴呆
下一篇:线粒体跨细胞转移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收藏 IP: 58.247.243.*| 热度|

18 刘全慧 张南希 戴德昌 杨正瓴 褚昭明 李汝资 王峻晔 汪育才 王喆 孙爱军 张江敏 周春雷 任国玉 zhangling divingmed gaoshannankai truth21ct ffwb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