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学爱情佳话 精选

已有 17068 次阅读 2014-7-1 10:02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在一次磁应用学学术会议上,当物理学家Claudia FelserStuartParkin在会场上相互认识。会议期间,在阿姆斯特丹会议中心门外,他们开始相互交流,不过由于兴趣不同,交流并不那么顺利。Parkin对寻找数据储存装置用的新材料有兴趣,Felser则喜欢谈论修饰磁性合金的赫斯勒化合物,Parkin觉得Felser介绍的化合物很难与其他材料相互作用。Felser说对自己的介绍不是那么成功。


后来两人保持了联系,当FelserParkin分享自己关于半导体方面的新知识以及赫斯勒化合物的量子特性,Parkin逐渐对这个神奇的分子和Felser这个女人产生了特殊兴趣。利用在德国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休假的机会,2009年末Felser来到加州Parkin工作的实验室IBM总部工作,他们随后成了一对。

FelserParkin是众多科学家配偶中的一对。根据2010年美国科学基金会的一项调查,大约1/4多一点的已婚博士的配偶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工作,这说明科学家夫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因为1993年这个比例只有1/5。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构雇佣科学家夫妻。2008年对9千名美国科学家的调查发现,70年代只有3%研究结构愿意雇佣科学家夫妻,新世纪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13%。网络约会服务公司的数据显示,有研究生学历者希望未来配偶有同等教育水平比普通人高3倍。

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特点合作,当合作者是自己的配偶时会有独特的优势,对个性和动机相互之间有更深的理解,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来自工作对正常家庭生活的干扰。《自然》对4对科学家夫妻进行了采访,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科学和家庭生活的关系。

Felser休假结束后,她和Parkin开始了空中飞人生活,丈夫Parkin比较务实,这已经影响到夫人FelserFelser说,作为一名化学家,你很希望去理解化合键,去发现新的合成方法,但化学家往往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现在她开始关注这些材料的应用价值,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和她合作。2011年,夫妻合作发表了关于论文赫斯勒化合物在自旋电子学领域潜在应用的研究论文。(自旋电子学是通过电场操作电子自旋的研究领域。)

过去几年,夫妻两已经能有大约1/4的时间共同生活,共同参加学术会议成了二人生活的最好方式。当同行知道他们是夫妻后,大都开始邀请他们夫妻共同参加学术会议。Felser现在担任德国马普化学物理研究所主任,马普研究所也多次劝说能把Parkin弄到德国来工作,以结束他们长期分居的生活。经过多年两个大陆的分居生活,Parkin最终决定追随老婆,来到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所工作。今年4月,Parkin荣获芬兰技术学院的千年技术奖,他计划拿出奖金中的1百万欧元在哈莉河畔造一个别墅,他们决定今年12月正式结婚。

华人神经科学家夫妻

叶公杼和詹裕农都是从事细胞分裂研究的著名华人科学家,但他们自己却是不分裂的一对。他们1967年相识于台湾,都是学习物理学的。杨裕农当时刚大学毕业,班级组织爬山活动祝贺。他们的学妹叶公杼因学习成绩优秀跳级,也同年毕业并共同参加了这次活动(也有说是因为这一届毕业生女生太少,叶被特别邀请参加活动)。学霸师妹肯定吓退不少暗恋的男同学,但詹裕农显然没有退缩。


两人一起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开始3年分别住在学生公寓。在他们毕业前夕,一个物理转行到生物学的教授作一个报告,让他们重新考虑未来的职业。詹裕农说,当时台湾的生物学研究比较落后,留下来转行从事生物学研究将是比较好的打算,因为生物学更有意思。对自己来说,物理学的春天也已经结束,物理大牛们都是很年轻20多岁就有了大成就,我们已经过站了。他们很快一起转了细胞生物学专业,并开始合作研究。

他们1971年结婚,在洛杉矶法院花费了6美元(含停车费)拿到结婚证,并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徒步旅行祝贺结婚。1979年,他们搬家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在同一个实验室工作了几年。刚开始成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小夫妻总避免不了摩擦。经过多年磨合,他们找到共同的科学问题,大脑细胞分裂。他们现在共同管理实验室,指导29名研究人员,多次在国际顶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叶公杼专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詹裕农重点在细胞形态学和功能。詹裕农觉得这种科学家夫妻关系有许多好处,因为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家,都可以立刻开展讨论。结婚40年了,老两口觉得十分幸福。他们的关系也感染了一些学生,从他们实验室就走出不少夫妻科学家。

相关资料参考

詹裕农曾发现Numb蛋白质作为神经发育和非对称性细胞分裂的细胞内命运决定因子。他发明了一个简单的检测体系可以寻找影响树突生长和分支的许多基因。詹裕农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96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1968年偕同妻子—毕业于同校同系的叶公杼女士,共同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就读,后又一起转读生物系。1974年获生物博士学位,此后一直从事神经生物领域的科研工作。他们夫妇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做了三年博士后研究,1977年至1979年又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79年共同转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执教,詹裕农博士是该校的生理学及生化教授。19965月初,在美国国家科学院举行的第133届年会上,他被选为国家科学院新院士,其妻叶公杼于1995年的第132届年会上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们夫妇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华裔夫妻档。

叶公杼,籍贯浙江永嘉,美国华裔生物物理学家,以完成钾离子通道的分子选殖工作而最为知名。199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旧金山加州大学教授。曾师事于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叶公杼从台北市立第一女中、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学及大学皆就读于全台湾最优秀的学校及科系。叶与当时其他许多年轻学生一样,受到华人物理学家杰出成就的鼓舞而选读物理学,台大物理系也成为当时全台湾入学竞争最激烈的理工科系。少年时期的叶公杼,因听闻了女生不适合选读物理系与电机系的说法,也希望以自己为实例打破这种偏见。她后来的夫婿詹裕农是长她一个年级的台大物理系同窗。1968年,叶公杼大学毕业,詹裕农服完了一年兵役,他们相偕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物理硕士及生物物理博士。1971年,叶和詹结婚,两人育有一女一子。

http://www.nature.com/news/love-in-the-lab-close-collaborators-1.1545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08056.html

上一篇:加州迷你大脑研究计划
下一篇:器官移植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收藏 IP: 58.247.243.*| 热度|

40 王金良 许培扬 左嘉陵 武夷山 王春艳 杨金波 朱峰笃 田云川 刘立 张云扬 张南希 张文增 喻海良 薛宇 黄永义 强涛 王桂颖 黄焕平 魏塬 李伟钢 廖晓琳 雷雷 耿文叶 张永祥 谢平 雷栗 唐凌峰 李土荣 biofans shenlu seeker99 zhangling icecreamer chenwendu89 wolf1960 neilchau wangqinling enjoyjoy yunmu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