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我国雄心勃勃进军人类蛋白组计划 精选

已有 12426 次阅读 2014-6-11 10:15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国科技部将投入4千万美元进军人类蛋白组,范围包括10个重要器官和组织,以及疾病状态的心脏和肝脏组织。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秦钧(Qin Jun)将负责该研究计划的监督实施。根据该中心官方网站介绍,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eijing Proteome Research CenterBPRC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蛋白质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质组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与开发,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集蛋白质组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的国家基地和国际中心,为我国蛋白质组研究与开发以及国家中长期蛋白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心作为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国际总部,组织与管理我国牵头领导的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将充分发挥整个计划数据、信息与实物资源集散地的作用,发展成为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的交流中心,学术界与企业界连接的纽带、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桥梁,国际蛋白质组学界的学术、技术重镇。中心研发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2600平方米,中心已建立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十大技术平台。

秦主任说,基因组是生命密码,蛋白则是生命的执行分子。作为细胞功能的直接执行者,蛋白和人体功能和疾病的关系更直接。

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贡献了1%的数据,但是秦主任希望在人类蛋白组计划研究中,中国可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528日,《自然》杂志发表了全球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中国在该计划的目标是完成至少30%的数据。

北京蛋白组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贺福初说,在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时代,中国处于优势位置。他带领的蛋白组计划团队,由40个实验室,200多位研究人员组成,将用3-5年的时间,实施这一宏伟工程。该计划的关键支撑平台有2个,一个200万美元的国家蛋白质科学核心设备PHOENIX,将拥有25台质谱分析仪,具备每天能分析10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能力。该中心最早将在2015年中运行。另外一个技术平台是生物信息学分析中心,就是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不过计划虽然不错,但不要对其科学性过于夸大,毕竟是属于基础性研究,距离解释人类细胞功能和疾病仍有很大距离。就好象你把房子的砖头钢筋都一一分解,但整个结构你可能仍一头雾水,解释生物器官功能和疾病需要有大智慧,而不是大工程,不过大工程对催生大智慧的产生是基础。想到量子物理学家老薛的著名著作《生命是什么》,呼唤划时代现代生物哲学家早日问世,解释生命现象。

http://news.sciencemag.org/asiapacific/2014/06/china-pours-money-proteins

 

 

我国全面启动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沈基飞、胥金章)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CNHPP)10日全面启动实施,主要目标是以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为牵引,发展蛋白质组研究相关设备及关键技术,绘制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精细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组“百科全书”,全景式揭示生命奥秘,为提高重大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有效手段,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全面探索自我奥秘征程中又一伟大科技工程,是新世纪第一个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中国科学家率先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国际蛋白质组计划(HLPP),开中国引领国际大型科技合作计划之先河,所形成的理论框架、整体策略和技术标准被国际同行认可和应用,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全面展开发挥了示范和指导作用。近4年,中国在这一领域国际核心刊物发文章1000多篇,跃居世界第二。在乙酰化新的代谢通路调控机制、炎症诱发肿瘤、骨形成调节、疾病易感性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成果。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国际执委、亚太蛋白质组组织主席、该计划首席科学家贺福初院士介绍说,科学大数据的产生、管理和利用正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但目前生物大数据的产生和分析还被美国、欧洲、日本等少数国家所垄断。基因组计划实施和完成后,蛋白质组数据无疑将成为更大、更重要和更核心的科学数据。我国已部署建设的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将相继投入运行,这是国际上最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地,将有力支撑和推动CNHPP的实施和大数据的产生,并有望迅速改变现有格局,打破垄断,维护国家生物数据主权。

CNHPP产生的大数据将全景式地揭示人体蛋白质组成及其调控规律,解读人类基因组这部“天书”。构建的人类蛋白质组生理和病理图谱,将准确呈现各种病理状态下蛋白质组的变化,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发现系列新型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和创新药物,为全面提高疾病防诊治水平提供新策略新手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02406.html

上一篇:应激诱导心肌梗死是因为细菌
下一篇:氢水保护视神经损伤导致的视网膜损伤
收藏 IP: 112.64.63.*| 热度|

18 许培扬 李土荣 薛宇 郑永军 杨易 肖振亚 张云扬 耿文叶 张南希 孙爱军 biofans lingling101 Allanmu rosejump ZYHDZ divingmed zhanglin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