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以毒攻毒的先驱贾雷格博士 精选

已有 17189 次阅读 2013-11-10 09:0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士

疟疾,俗称打摆子、打老张,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虫传染病,通过疟蚊传播。独特症状为间歇性发冷发热。世界范围内,呈现临床症状的病例每年就在3亿到5亿之间,每年因患疟疾死亡的人数在一到三百万之间,其中大部分为儿童。儿童、孕妇、旅游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对本地流行的疟原虫免疫力较差,故是易患疟疾的高危人群。疟疾主要的流行地区是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的热带地区,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就中国而言,疟疾主要的流行地带为华中华南的丛林多山地区,但疫情远较非洲为轻。

间日疟是疟疾的一种最常见类型,现在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在90年前,曾经有一项世界著名的医学发现,不是治疗疟疾的,而是利用疟疾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当时青霉素没有发现,人类无法治疗一种非常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梅毒,晚期梅毒患者会导致神经性梅毒,麻痹性痴呆(Paralytic dementia)就是神经梅毒的一种典型表现。当时晚期梅毒患者都难以避免死亡的结局,而且患者年龄大部分是30-40岁的人群,对家庭和社会影响巨大。一个奥地利医生以发热疗法为基础,提出采用疟疾感染来治疗该疾病的设想。通过直接给10个患者注射来自疟疾感染患者的血液,人为制造疟疾感染,结果发现疟疾对晚期梅毒有神奇效果,这一重大发现挽救了成千上万晚期梅毒患者的生命,虽然对其作用的机制不清楚。1927年医学诺贝尔奖授予奥地利医生贾雷格,以表彰“他发现了疟疾在治疗麻痹性痴呆中的价值。这个老兄在奥地利可是大明星,许多道路、医院、学校都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贾雷格医生185737日出生在奥地利威尔士,父亲是阿道夫约翰瓦格纳。1874-1880年他于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专业。在这里他和Salomon Stricker一起在普通实验病理学院从事研究,1880年他获得博士学位,1882年离开该研究所。1883-1887年,他和Maximilian Leidesdorf一起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1889年他开始从事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方面的研究。1893年他成为精神和神经疾病专业的著名教授,任命维也纳精神神经疾病诊所主任。1902年,他到维也纳总医院工作,1911年再次返回维也纳精神疾病诊所。

贾雷格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推动诱导发烧治疗疾病,或者说发热疗法,用于治疗精神疾病。1887年他开始研究发烧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但是早期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1917年,他开始尝试使用疟疾,他研究发现疟疾对麻醉性痴呆的效果非常理想,麻醉性痴呆是神经性梅毒的典型表现,是梅毒患者晚期的主要表现,也是这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当时属于不治之症。在此之前,曾经有人证明发烧能治疗梅毒。因疟疾可以让人体持续高烧,发现对三期梅毒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后来又由于疟疾药物奎宁的发现使疟疾本身的风险变小。虽然对这种方法治疗疾病的机理非常不清楚,但因为这一重要发现挽救了大批患者生命,仍使他获得了1927年医学诺贝尔奖。他最重要的著作是Prevention and treatmentof progressive paralysis by malaria inoculation(1931)

以下资料来自于网络

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西班牙人用武器和天花征服了这个蛮荒的世界,古老的帝国在病毒面前一败涂地。不过,美洲土著也给旧世界奉献了他们的礼物,这便是被称为“美洲大陆的复仇”的新疾病——梅毒(Syphilis)。

1492年,哥伦布的水手将梅毒病原体带回了西班牙,并很快在欧洲蔓延。梅毒穷凶极恶,短短几年内就造成了约1000万人死亡。1495年,意法战争使得那不勒斯成为梅毒之乡,梅毒于是又被称为“那不勒斯病”或“法国人病”。自那以后,梅毒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到了18世纪,梅毒已很常见。

由于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患病的人往往羞于启齿。在19世纪,欧洲人忌讳梅毒,不仅绝口不提自己的病情,甚至要求医生为自己保密。在那个年代,梅毒的病原体还没有找到,人们也缺乏针对梅毒的特效药物,于是梅毒的势头仍旧不可阻挡。梅毒的病情变化多样,临床上有时很难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诊疗手段落后加之观念上的排斥,使得罹患梅毒的患者常常发展至非常严重的阶段,有不少人直至死去,医生才搞清原来是梅毒作祟。

在梅毒感染的晚期,梅毒螺旋体会侵犯全身的各个组织和脏器。如果侵犯神经系统,则可导致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Paralyticdementia)就是神经梅毒的一种典型表现。在19世纪,麻痹性痴呆无药可治,医生们对这种病束手无策,甚至连延缓疾病发展都做不到。麻痹性痴呆使患者智能减退,生活无法自理并在几年内死去。毫无疑问,能够挽救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人,必将名垂青史。而这个人终于在20世纪出现了,他便是奥地利医生贾雷格(JuliusWagner-Jauregg)。

185737日,贾雷格出生于奥地利威尔斯,1874年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1880年获得博士学位。三年后,贾雷格进入一家精神科诊所从事研究工作。尽管之前贾氏从未接受过精神病学方面的训练,但这一工作经历却阴差阳错地使其收获了不同寻常的发现。

在没有现代药物之前,对于梅毒,医生们往往会选择使用水银来治疗,这也许是源于一种朴素的“以毒攻毒”的哲学。其实在英文中,以毒攻毒有其近义表达onemust expel evil with evil,意即“操纵恶魔去驱逐恶魔”。只是水银毕竟毒性强大,弄不好梅毒没治好,水银会先让患者丢掉性命。操纵无法掌控的恶魔结果难免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只是在那个年代,人们别无选择。后来,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发现606(洒尔弗散)可以用来对抗梅毒,但无论是606还是914,均对麻痹性痴呆这种晚期梅毒无效。

而精神科医生们却在实践中有了新发现:一些麻痹性痴呆的患者在发过高烧后症状有了显著改善。尽管机制不清,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尝试利用发烧来对抗疾病。贾雷格便是醉心于这一领域的医生之一。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两种途径可以用来治疗进行性麻痹(指麻痹性痴呆),理性的和经验性的”,当种种理性方法都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便求助于经验型疗法”。

如何令患者发烧呢?贾雷格首先想到了结核。起初,贾雷格利用注射结核菌素来诱导患者发热,受试的患者并不都是麻痹性痴呆,还包括其他一些精神病,结果“时常显现出疗效”。此后,这种治疗开始专门用于麻痹性痴呆患者,除了注射结核菌素之外,贾雷格还同时联合了汞-碘和洒尔弗散(606)治疗,效果可圈可点。

上述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复发率很高。贾雷格发现,一些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比如肺炎或脓肿)往往能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这使他长久以来的一个大胆的想法再次死灰复燃:人工制造感染!早在1887年,贾雷格就有利用疟疾发热来治疗的想法,现在是1917年,贾雷格决心将其付诸实践。

疟疾这种臭名昭著的疾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疟疾发作时人会先“打摆子”,不久,高热将接踵而至。热退后恢复如常,间隔一天或数天后症状再次发作,如此反复。在前人的努力下,到了1917年,人们已经找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于是利用疟疾来产热的风险就变得不那么高。贾雷格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用疟疾来“以毒攻毒”值得尝试。

贾雷格令9名受试者患上了疟疾,实验结果令人鼓舞,有三人完全康复。消息传出后举世震动,大批患者争先恐后地接受了这一别出心裁的疗法,贾氏的实验结果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麻痹性痴呆好发于32-45岁的壮年人,这些人常常是家庭支柱,一旦患病,往往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毁灭。疟疾疗法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希望。几年间,贾雷格治疗了数以千计的患者,盛名随之传遍世界。

尽管缺乏理论支撑,贾雷格的成果还是引起了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注意。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如此富有创意而大胆的疗法很难不令人产生兴趣,尤其是治疗对象是之前认为无药可治的晚期神经梅毒。1927年,诺奖评委会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贾雷格,理由为“他发现了疟疾在治疗麻痹性痴呆中的价值”。这也是诺奖评委会第三次将荣誉颁发给疟疾相关的医学领域。疟疾发热法治疗神经梅毒一直沿用到梅毒特效药青霉素的诞生。

   最近一期《科学》一篇文章再次让人们回想起这一历史传奇故事。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2/6159/686.summar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40470.html

上一篇:氢气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下一篇:迎接氢气农业时代
收藏 IP: 223.167.125.*| 热度|

23 许培扬 郑小康 李健 郑永军 应行仁 牛丕业 王春艳 曹聪 李土荣 李毅伟 张南希 彭渤 乔中东 李天成 鲍得海 余海涛 赵凤光 徐向田 biofans zhangling goett Allanmu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