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发现可跨细胞转移的肿瘤抑制蛋白 精选

已有 8550 次阅读 2013-7-27 23: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112336sc.pdf

本期《科学》发表一篇论文,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一个传统的重要抑癌蛋白,PTEN竟然可以从一个细胞分泌出来,并进入另一个细胞,PTEN进入目标细胞后可以阻断另一个重要信号分子PI3K,导致目标细胞发生死亡,研究人员证明在体外和体内都存在同样的过程,这意味着一个细胞可以让另一个(肿瘤)细胞死亡,这或许是我们身体自身治疗肿瘤的一个手段,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模式,我们只需要给身体注射这种可分泌的蛋白,也许就是一种很理想的手段。

这种可以跨越细胞的蛋白和普通的蛋白不同点是比较长,在N末端多出了173个氨基酸,使这种分子获得一种跨越细胞膜的能力,从一种细胞内蛋白变成一种可分泌蛋白。当然我们可以设想,细胞内的这种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其他的蛋白也具有这种分泌作用。或者我们把这种分泌过程弄清楚,开发出许多可以跨越细胞的功能分子,这也许就是一种重要的跨细胞膜技术。

过去曾经有人利用HIV病毒的可以跨越细胞的蛋白序列作为手段制造一些蛋白类药物,如果我们的细胞本身就具有这种功能,使用起来是否具有更大的安全性或可行性。

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英语: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简称为PTEN)是一种在人体中由PTEN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该基因的突变是多种癌症进展过程的环节之一。PTEN通过其磷酸酯酶蛋白产物而行使一种抑癌基因的作用。这一磷酸酯酶参与了细胞周期的调节,阻止细胞过快地生长与分裂[3]。其为癌微RNAMIRN21的靶之一。

该基因被鉴定为一种肿瘤抑制物,在多种癌症中往往处于变异状态。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3-磷酸酯酶。该蛋白同时含有一张力蛋白样结构域及一催化结构域,这与双特异性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很相似。但与大部分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不同的是,该蛋白偏好脱去磷酸肌醇底物上的磷酸。该蛋白负性调控胞内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的水平,并通过负性调控Akt/PKB信号通道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1/6144/399.abstract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on chromosome ten (PTEN)is a tumor suppressor and an antagonist of the phosphoinositide-3 kinase (PI3K)pathway. We identified a 576–amino acid translational variant of PTEN, termed PTEN-Long,that arises from an alternative translation start site 519 base pairs upstreamof the ATG initiation sequence, adding 173 N-terminal amino acids to the normalPTEN open reading frame. PTEN-Long is a membrane-permeable lipid phosphatase thatis secreted from cells and can enter other cells. As an exogenous agent,PTEN-Long antagonized PI3K signaling and induced tumor cell death in vitro andin vivo. By providing a means to restore a functional tumor-suppressor proteinto tumor cells, PTEN-Long may have therapeutic use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11837.html

上一篇:科学网博客三百万点击量记
下一篇:我们的学术教育很不成功
收藏 IP: 223.166.124.*| 热度|

15 曹建军 徐索文 许培扬 许浚远 林树海 王枫 陈珍珠 张南希 史彭慧 王锋 yunmu chinasciens rosejump seeker99 zhang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