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孝
中国文化中关于孝的内容很多,也是中国文化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中国的儒家和宗教文化中都有一些论述。”所谓「百行孝为先」,就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从社会进步角度,孝心应该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如何把传统的孝心转化成现代正面思想?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
中国现在的国家政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快速经济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并不利于传统孝心的实现,孩子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如果按照传统的孝心来操作,有许多可能是无奈或无力实现的。
从子女角度看,自己没有作父母以前,对孝心的感觉是单向的,就是等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方便了,特别是临老病重期间,自己能伺候在床前。总是怀疑,这就是孝心吗?为什么不在他们身体好时,多陪他们说说话,可是到了老人需要陪着说话的时候,老人们的话确实逐渐变的没有趣味,不是老王去世,就是老刘病重,不是李家孩子有出息,就是赵家孩子不争气。没有多少信息量,很难坚持交流下去,如果单从孝心的角度,真的很难从心里达到行孝的目标。
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和社会应该把养老这个工作社会化。一是从公平角度,因为不是每个老人都能公平地获得子女的行孝的,国家和社会应该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老人作为曾经的社会贡献者,应该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公共的尊重和孝心。依靠子女是过去时代的产物,从文化角度,是社会积极向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但从公平正义角度,依靠子女行孝并不是完全先进的模式。
从父母角度看,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是将来给自己养老送终,而且子女自己能够自立,能够幸福平安。作为老人,不希望将来拖累子女,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少给子女添麻烦。子女的幸福平安应该是老人对子女行孝的最大要求。关于孝心,东西方的文化上存在差异,西方文化不认为父母养育是巨大的恩情,作为父母,养育子女的过程就已经获得回报,是生物学动力的驱动,没有必要把孝心过分强化。虽然文化不同,不能完全照搬,但可以参考借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