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般科研人员追求发表论文,追求影响因子和论文数量,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追求数量的现象太明显太过分,也会带来很多副作用,甚至导致发表越多越有害的尴尬局面。一般情况下,这种不利局面不是那么容易出现,但一旦作者在某个领域逐渐有了一些影响,这种不利效应就很容易体现。这里列举一些单纯追求发表论文数量的现象。
一、克隆论文
采用完全类似的研究思路,换用不同的动物模型。这样的手段可以选择思路的风险降低到很低。有的是克隆别人的工作,有的是一个课题组内的相互克隆。如果不从解决问题出发,只单纯克隆论文,很容易导致同行的审美疲劳,少数人甚至会感觉到受到羞辱。但从正面意义上考虑,选择不同模型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重复。一是不同模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另外不同模型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不同的模型合并在一起发表论文,甚至结合不同的研究层次。例如动物模型结合细胞学的研究,结合不同的研究技术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研究的层次,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发生简单重复的问题。
二、切割论文
本来是一个综合的课题,因为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把不同的部分切割开形成多篇论文。例如多器官损伤的疾病,针对不同的器官进行研究,本来是很不错的研究,进行认为切割形成多篇论文。比如一个模型,一种药物,心脏的结果形成一个论文,小肠的结果形成一个论文,肺损伤又形成一个论文。这属于横向切割。也有纵向切割的情况。例如为说明一个现象,一个药物可能影响到一个受体,把受体的信号途径的不同层次进行切割形成多篇论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发表论文数量的外在压力,也有内在原因,有时候写复杂论文的难度比较大,把不同的部分分开写容易解释。
三、隐形重复
由于存在人力价格相对优势,国内许多实验室不愿意浪费试剂,总希望把试验材料的作用发挥到极限。例如购买了一些抗体,一个课题使用不完,就依照抗体的条件设计课题。这类现象相对比较隐蔽,只有比较熟悉内情的和小同行才了解。这种课题在本质上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希望把有限的经费发挥到最大的效益。总体上看,目前这种现象比过去相对要少一些。这表面上似乎是非常高明的手段,但这样的后果是浪费了人力资源。相信随着经费增加,特别是经费管理的规范,这种现象会有所改观。
上述这些问题不属于学术不端,应该属于不良学术现象。实话说有一些都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由于最近国际上一些同行针对这类问题提醒我们注意,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现在的科研一方面呈现一片繁荣昌盛的局面,另一方面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不是那么简单的。也许减少科研工作者的量化压力,给科研人员提供多元化的生存保障才是根本。特别是要给那些在科研单位的普通人员更多生存的模式,不要把所有人都驱赶到“学术”这个独木桥上。我们现在的情况不是缺少论文,而是缺少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