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Mol. Sci. 2012 , 13 , 2091-2109;
doi:10.3390/ijms13022091
氧化应激是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并广泛被人们接受。而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抗氧化物质具有治疗疾病和保健作用。但是最近 20 年的研究,逐渐让人重新审视这种观点,甚至有人提出一个和氧化应激相反的概念:抗氧化剂应激 。本人认为,无论从科普角度,还是从科研工作角度,系统了解抗氧化剂应激的概念十分必要。这里根据个人理解,介绍一篇最新综述。
摘要:抗氧化剂是市面最常见的健康产品。确实有许多报道显示抗氧化剂的有利作用,但更有不少质疑,甚至发现抗氧化剂的可能危害作用。氧化或抗氧化任何一个方面过度增加都可以造成身体内抗氧化物质和自由基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危害。本文重点对抗氧化剂的危害性进行综述。简言之,当身体内抗氧化剂过度增加可以造成“抗氧化剂诱导的应激”。
一、背景和概念。
地球上原来没有现在这么多氧气,甚至早期的生命都是厌氧生物,现在仍有大量这类细菌存在,例如我们人体的大肠和口腔等部位就是它们的栖息地。后来地球上的氧气浓度大幅度提高后,更加适应有氧环境的需氧生物进化出来,并逐渐形成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有氧气的存在,才进化出现在的高等生命。在生命进化过程中,抗氧化酶的出现可能具有加速作用。因为厌氧生物普遍缺乏抗氧化酶如 SOD 、 CAT( 过氧化氢酶 ) ,而这些抗氧化酶在需氧生物则普遍存在 1 。需氧生物利用氧气产生化学能量维持细胞生存。在细胞生长、分化、适应和细胞死亡等正常生物功能中,活性氧和活性氮发挥重要作用,而正是需氧生物的代谢过程担负着产生活性氧和活性氮的任务 2 。在炎症反应中,活性氧和活性氮也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类重要的炎症分子。总之,活性氧和活性氮不是生命物机体的敌人,而是朋友。正如 Barry Halliwell 的说法 3 : All aspects of aerobic life involve free radicals and
antioxidants—you cannot escape them nor should you wish to ‖. (不知道怎么翻译才好)
化学分子中,电子成对分布是稳定的。自由基的特征是拥有不成对电子 的分子和原子,因此自由基有提供和获取电子的特点。细胞生物化学过程或外来自由基都是生物体自由基的常见来源。许多 活性氧和活性氮是自由基。一些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脂肪,当受到氧气、药物诱导的自由基、射线等作用后可以变成生物大分子自由基 4 。这种生物大分子自由基可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甚至死亡 5 。如当过氧化氢存在时,氨鲁米特通过修饰 MPO 为大分子自由基导致出现药物诱导的粒细胞缺乏症 6 。二乙基亚硝胺(致癌物)处理的大鼠肝脏内有脂质自由基(活体 EPR ) 7 。脂质自由基或被自由基修饰的脂质是动脉硬化形成的关键因素 8 。
根据 Halliwell 的定义,抗氧化剂是在低于氧化剂剂量条件下可以延缓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也就是说是一种相对概念) 9 。正如自由基不是绝对有害,抗氧化剂也不是绝对有利。抗氧化剂的本质上是一种电子获得或给予中介物质。作为一种电子供应体,一旦发挥作用,抗氧化剂自身也必然因丢失电子必然变成自由基。当然这个新形成的自由基仍可以被其他抗氧化剂再次中和,然后后者变成新的自由基。如此反复形成循环或发生逆反应而形成缓冲对(类似酸碱缓冲对),这是一种典型的平衡系统。所谓氧化应激就是自由基的产生过多,而抗氧化的作用不足以对抗。显然,平衡也可以因抗氧化剂过多而发生倾斜。这种因抗氧化能力过强的紊乱被 Dündar 定义为抗氧化剂应激。当然细胞内抗氧化系统不仅是抗氧化剂,而且有一套精细的抗氧化酶系统。
二、自由基的生理功能。
自由基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作为信号分子。活性氧或活性氮在细胞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丝 / 苏氨酸激酶 G 蛋白偶连受体、铁通道相关受体如血管紧张素 II 、细胞因子、谷氨基酸、 EGF 、 VEGF 和 PDGF 受体的信号传导中发挥关键作用。自由基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调节 NFkB 、 CREB 、 Nrf2 和 P53 等信号分子 10 。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可以直接激活 ERK 、 PKB 、 MAPK 和胰岛素受体激酶 11 。
活性氧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 如在 Jurkat T 细胞, 0.7 μM 的过氧化氢可以促进细胞增殖, 1.0–1.3
μM 可以导致细胞凋亡, >3 μM 则可以导致细胞坏死 。 高浓度过氧化氢如 20–400 μM 可以促进蛋白水解,但更高浓度则可以抑制蛋白水解。 mM 级别的过氧化氢可以导致蛋白氧化损伤 12 。预处理是研究活性氧剂量生物学效应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手段。研究发现,单次或反复轻微损伤性刺激可以保护可导致严重损伤的严重损伤刺激。高压氧、短暂缺血、束缚应激、低氧、高温、小剂量 LPS 和适当的有氧锻炼等都可以作为预处理措施 13 。这里以有氧锻炼为例解释 ROS 在预处理中的作用。在急性或剧烈体育锻炼时, ROS 会大量产生 14 。由于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联想到线粒体是体育锻炼大量产生 ROS 的主要源头,但研究发现 NADPH 氧化酶 , XO 和 PLA2 才是剧烈体育锻炼大量产生 ROS 的更重要原因 15 。长期适当体育锻炼可降低急性剧烈体育锻炼产生 ROS 15 。这种适应效应的分子机制可能与 ROS 激活 NFκ-B 并促进 NOS 和抗氧化酶的表达 16 。实际上,过氧化氢确实具有诱导细胞抗氧化酶的表达 17 。
三、抗氧化剂的促氧化作用
如前所述,但遇到活性氧时,抗氧化剂失去电子会变成不稳定的氧化剂。在这种情况下,抗氧化剂会变成对细胞有害的促氧化物质。其毒性决定于其氧化能力。例如 β 胡萝卜素的还原电位为 0.65 V ,维生素 E 的为 0.50 V ,类黄酮的为 0.25–0.50 V ,尿酸为 0.25 V ,维生素 C 为 0.01 V 18 。
Damiani 认为,优秀抗氧化剂是那些和强氧化性物质反应产生低氧化活性的物质(具有降低整体氧化能力的作用)。本人认为,优秀的抗氧化剂是一些具有温和抗氧化作用的生物兼容性好的物质,温和抗氧化是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的必然选择,生物兼容性好是因为不能给细胞带来额外的代谢负担。
维生素 E 和活性氧 / 氮如超氧阴离子或亚硝酸阴离子反应可以产生 α 生育酚自由基 19 , α 生育酚自由基可以被维生素 C 或谷胱甘肽等重新还原成维生素 E 20 。在还原生育酚自由基的同时,维生素 C 变成抗坏血酸自由基,抗坏血酸自由基的氧化活性低于 α 生育酚自由基, β 胡萝卜素也可以还原生育酚自由基 20 。因此,为实现理想的抗氧化效果,维生素 E 需要联合使用其他抗氧化剂。而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对上述抗氧化循环也十分重要。有些疾病可降低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抗氧化能力,使用维生素 E 不仅不能发挥有效抗氧化作用,反而可能因为机体无法有效中和 α 生育酚自由基导致更严重的氧化损伤。例如吸烟可以导致维生素 C 缺乏,吸烟的人使用维生素 E 就可能发生这类损伤 20 。维生素 C 也可以恢复氧化型谷胱甘肽和胡萝卜素类自由基为还原状态。硫辛酸具有恢复抗坏血酸自由基为抗坏血酸的作用 21 。
有些抗氧化剂的表现为氧化性或抗氧化性决定于浓度。例如硫辛酸和 DHLA 在 0.01–0.05 mM 时可以阻止亚硝酸阴离子氧化酪氨酸形成 3 硝基酪氨酸;在 0.1mM 时具有促进线粒体通透性;在 0.25mM 时可促进葡萄糖摄取;在 1mM 时能刺激线粒体钙离子释放。 β 胡萝卜素在 1–3 μM 时具有保护 DNA 氧化损伤的作用,但在 4–10 μM 则具有促进 DNA 氧化损伤的作用。对体外肿瘤细胞,高浓度的 β 胡萝卜素具有抑制生长,促进发生凋亡的作用。
当存在一些过渡金属离子时,有些抗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例如维生素 C 可转化为维生素 C 自由基,对羟基肉桂酸的酚羟基转化为苯氧基 22 。在氧气和亚铁离子存在时,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视黄醛和胡萝卜素自由基 23 。其他一些氧化刺激如紫外线、热、自由基和臭氧也可以将胡萝卜素转化为视黄醛和胡萝卜素自由基 23 。使用维生素 E 和 C 可以减少香烟诱导的肺内胡萝卜素自由基增加。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反应产生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毒性。如胡萝卜素自由基可以抑制大鼠肺、脑和肝脏线粒体呼吸,促进白细胞凋亡、 DNA 氧化、提高末期糖基化终产物。
总之,抗氧化剂的潜在氧化毒性决定于其浓度、氧化还原能力、合并其他抗氧化剂、过渡金属离子和内源性抗氧化能力。 当然,这些因素目前没有完全明确,而且抗氧化剂的氧化毒性也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
四、抗氧化剂的临床研究。
尽管许多疾病和氧化损伤关系密切,由于使用抗氧化剂不能改变疾病的发展进程,导致人们对使用抗氧化剂治疗疾病心存疑虑 23 , 24 。有学者认为,抗氧化剂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只能表现在动物模型和细胞水平上 24 。在细胞水平上 ,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例如氧分压远远超过组织、细胞培养环境和过多的抗氧化剂水平。有人提出,对人类来讲,只有联合使用多种小剂量抗氧化剂才可以获得治疗效果。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人类抗氧化酶表型是否会对抗氧化剂产生不同反应。有意思的是,每当有抗氧化剂无效甚至负面效应的报道时,抗氧化剂有害的推测更能获得广泛认可。在临床研究中,用来评价氧化损伤的生物学功能评价标志才是个重要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评价临床效果必须小心各类影响因素,例如评价氧化损伤指标、治疗策略(预防、剂量、联合用药和治疗周期等)、疾病状态、观察时间和患者数量等。更有意思的是,最近 Ristow 等在一篇综述中提出,适当的氧化应激可以延长寿命 25 。以下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临床研究进行汇总。
1 、抗氧化剂有效的报道
护士健康研究 (NHS) 是一个样本量超过 87000 美国护士的队列研究,受试者年龄 34-59 岁,无心血管疾病史,随访 8 年。研究结果发现,补充维生素 E (每天至少 100 单位,至少持续 2 年)可以使灌心病发病率降低 40% 以上 26 。
老年流行病学人群调查,涉及 11178 名美国人(性别不限),年龄 67-105 。结果发现维生素补充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明显下降 27 。
健康职业随访研究计划(HPFS)观察了大约 40000 美国男性健康从业人员,年龄 50-75 岁,无冠心疾病、糖尿病和 高胆固醇血症史。受试者连续超过 2 年每天补充 100 单位以上 维生素 E ,结果发现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率 28 。
美国首次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 (NHANES I) 。这次研究涉及美国男性和女性受试者 11384 ,年龄 25-74 。结果发现补充维生素 C 可以降低男性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但女性无效 29 。
苏格兰心脏健康研究涉及 3833 女性和 4036 男性受试者,年龄 40-59 岁,无 心脏疾病历史,维生素 C 和胡萝卜素补充可以降低男性冠心病发病率 29 , 30 。最近 Myung 等的荟萃分析研究总结了 22 病例对照 研究报道(从274篇论文),评价10073患者宫颈癌危险性。结果发现,维生素B12 , C, E 和胡萝卜素对宫颈癌有预防作用。维生素 E 和胡萝卜素的癌症预防研究涉及 27111 芬兰男性抽烟者,年龄 50-69 岁,随访 16-19.4 年。结果发现,大剂量的维生素 E 可以降低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危险性,同一研究还发现,大剂量类 黄酮也和 胰腺癌低发病率相关 31-33 。
2. 抗氧化剂对氧化应激类疾病无效的研究
通过对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 20536 名高血压患者进行 5 年的随访,补充维生素 C 、 E 和 β 胡萝卜素不仅对降低血压无效,对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无显著影响 34 , 35 。
鹿特丹的一项研究涉及 4802 名荷兰人,年龄 55-95 岁,无心肌梗死历史, 4 年随访观察发现,补充维生素 E 和心肌梗死发病率无相关性。苏格兰心脏健康研究(同前)也没有发现维生素 C 、 E 和 β 胡萝卜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有影响。包括 20536 名受试者的心脏保护研究,每天补充维生素 E600mg 、维生素 C250mg 和 β 胡萝卜素 20 mg ,也没有证明对心脏疾病的预防效果 29 。
基本预防项目,涉及 4,495 受试者,平均年龄 64 岁,至少存在一类冠心病危险因素,受试者每天口服 100 mg 阿斯匹林和 300mg 维生素 E 。后期由于发现其他同类研究项目证明口服阿斯匹林和维生素 E 无心脏保护作用,试验被提前终止 29 。
2. 抗氧化剂对人体有害的研究
通过对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 20536 名高血压患者进行 5 年的随访,补充维生素 C 、 E 和 β 胡萝卜素不仅对降低血压无效,对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无显著影响 29 , 34 。鹿特丹研究涉及 4802 名荷兰人,年龄 55-95 岁,无心肌梗死历史, 4 年随访观察发现,补充维生素 E 和心肌梗死发病率无相关性。苏格兰心脏健康研究(同前)也没有发现维生素 C 、 E 和 β 胡萝卜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没有影响。心脏保护研究包括 20536 名受试者,每天补充 600 mg 维生素 E 、 250 mg 维生素 C 和 β 胡萝卜素 20 mg 也没有证明对心脏疾病的预防效果 29 。
基本心脏预防项目,涉及 4495 受试者,平均年龄 64 岁,至少存在一类冠心病危险因素,受试者每天口服 100 mg 阿斯匹林和 300mg 维生素 E 。由于其他研究项目证明口服阿斯匹林和维生素 E 无心脏保护作用,试验被提前终止 29 。心脏保护效果评估研究项目 (HOPES) 包括 2545 女性和 6999 男性,年龄 55 岁以上,拥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和至少一项动脉硬化危险因子,每天补充 400 单位维生素 E 或安慰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安慰剂, 4.5 年的随访观察显示,维生素 E 对动脉硬化无预防效果 29 , 36 。意大利 GISSI 研究项目涉及 11324 意大利人,这些受试者均为最近 3 个月内心肌梗死后存活的患者。他们接受每天 1 g Omega-3 和 / 或维生素 E 治疗, 3-5 年的随访观察证明维生素 E 治疗无效 29 , 37 。 Rytter 等将 40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 2 组,一组使用水果蔬菜提取的抗氧化剂(含维生素 E 、维生素 C 和 β 胡萝卜素),另一组给安慰剂。治疗 12 周后,研究发现,虽然患者的抗氧化系统明显提高,但这些天然抗氧化剂对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均无明显影响 38 。最近 Suksomboon 等对包括 418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 9 个 8 周维生素 E 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分析发现,除非患者本来存在严重的营养和维生素 E 缺乏,维生素 E 治疗对控制血糖没有价值 39 。 Arain 等对 4 个维生素 E 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研究涉及 94069 患者,其中 47029 使用维生素 E ,观察时间为 4 年。结果发现,维生素 E 对结肠癌没有治疗价值 40 。
3 抗氧化剂有害的报道
前面分别介绍了使用抗氧化剂有效和无效的报道,这里对抗氧化剂有害的报道进行汇总。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 69 名收缩压超过 125 mmHg 的高血压患者,每天口服 500 mg 维生素 C 和 1000 mg 葡萄籽多酚,连续 6 周。试验结束时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增加,内皮细胞相关的血管舒张和氧化应激指标均无改变 41 。高密度脂蛋白动脉硬化治疗研究( HATS ), 160 名男性( <70 )和女性( <63 ),高密度脂蛋白低水平和 <400 mg/dL 的甘油三酯,患者被分成 4 组,分别为辛伐他汀合并烟碱组,辛伐他汀合并烟碱 +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组和安慰剂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 E (800 IU/day), 维生素 C (1000 mg/day), carotene (25
mg/day) 和 selenium (100 μg/day) 。 3 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抗氧化剂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可以掩盖辛伐他汀合并烟碱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治疗效果 29 , 42 。
前列腺、肺、结肠和卵巢癌普查试验 (PLCO) 是一项针对美国 25,400 绝经妇女的前瞻性研究,年龄 55-74 ,随访 10 年的研究结果发现,补充叶酸( ≥400 μg/day )的绝经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显著增加(增加 20% ),而经过饮食摄取叶酸对绝经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没有影响 43 。 β 胡萝卜素和视黄醛效果试验 (CARET) 涉及 18314 美国人,分别给 β carotene (30 mg/day) 、维生素 A (25000 IU/day) 或安慰剂,试验 2 年后被中途终止。因为分析发现,和安慰剂组对比,维生素治疗组肺癌发病率增加 28% ,死亡率增加 17% 29 , 44 。生育酚和 β 胡萝卜素癌症预防研究 (ATBC) ,涉及 29,133 男性吸烟者,年龄 50-69 岁,每天口服 α 生育酚 50 mg 、 β 胡萝卜素 30 mg 。研究结果发现,和安慰剂组对比,补充生育酚和 β 胡萝卜素可使死亡率增加 8% 29 , 45 , 46 。 Bjelakovic 等对补充抗氧化剂预防胃肠道癌的效果进行荟萃分析,从 14 个研究中选择了 7 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涉及 131727 患者。研究结果发现补充抗氧化剂能提高死亡率,而且对胃肠道癌无预防效果 47 。 Myung 等分析了 3327 篇论著中的 31 篇,包括 22 个试验全部 161045 名患者中 88,610 名使用抗氧化剂治疗,从整体数据分析,发现使用抗氧化剂对预防癌症无效。而通过对其中 4 个试验分析,作者发现,使用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膀胱癌发病率 48 。
维生素 C (12.5 mg/Kg) 和 NAC(10 mg/Kg) 可显著提高健康人急性体育运动后氧化应激,原因可能是维生素 C 被运动诱导的活性氧转化为维生素 C 自由基 49 。 Ristow 等研究抗氧化剂对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转录调节和抗氧化酶 SOD 、 GPx 和 CAT 的基因表达。 19 名运动员和 20 名健康非运动员分别口服维生素 E (400 IU/day) 、维生素 C (1000 mg/day) 或安慰剂。运动训练持续 4 周,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转录调节和抗氧化酶活性。但补充抗氧化剂可以掩盖运动训练效果 50 。最近 Peternelj 等综合评价了 23 个关于抗氧化剂降低长期运动有效性研究,他们发现抗氧化剂干扰了运动诱导的血管扩张和胰岛素信号增强 51 。最近发表的爱荷华妇女健康研究结果, 1986 年超过 60 岁的 38772 名妇女参与该试验,在不同阶段自我报告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情况,研究发现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和死亡率增加有关,而维生素和铁同时补充则更糟糕 52 。
就目前掌握的临床研究资料看,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抗氧化剂有效的报道有 194734 受试者,抗氧化剂无效的有 149097 受试者,而抗氧化剂有害的报道有 404986 。评价比较这些研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受试人群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种族,关于抗氧化剂的种类、联合使用、补充剂或饮食补充,而随访时间和观察指标也很重要 26 。例如,爱荷华妇女健康研究 52 受试者数量是国家健康研究项目的 2 倍,但国家健康研究受试者更年轻,随访时间短,国家健康研究项目关注的是维生素 E ,而爱荷华妇女健康研究关注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国家健康研究是分析对心脏疾病的影响,而爱荷华妇女健康研究观察对死亡率的影响。同样比较有效的 HPFS 和有害的 ATBC 28 , 46 ,也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结果分析。 HPFS 是观察的健康人群,而 ATBC 观察的是男性吸烟者。 HPFS 是观察维生素 E 的作用, ATBC 是分析联合使用维生素 E 和胡萝卜素的效果。 HPFS 的随访时间比 ATBC 短。 HPFS 观察对肺癌的影响,而 ATBC 是观察对死亡率的影响。因此, HPFS 和 ATBC 的主要区别是不同的观察对象,不同观察指标。吸烟和癌症都和氧化应激相关,从前面的分析可以明确,抗氧化剂和活性氧反应可以变成自由基。这可以部分解释 ATBC 的研究结果,单独使用维生素 E 无作用,而联合使用维生素 E 和胡萝卜素则会促进癌症发生,提高死亡率 46 。 CARET 研究观察维生素 A 和胡萝卜素对石棉暴露或吸烟者的影响 44 ,石棉暴露或吸烟都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由于维生素 A 和胡萝卜素可以明显提高癌症的发生和死亡率而被迫中途停止试验。可以假设胡萝卜素在严重 DNA 氧化损伤的情况下具有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胡萝卜素是一种高还原活性的抗氧化剂,这是胡萝卜素和活性氧反应产生毒性自由基的基础。由于高浓度胡萝卜素本身就可以导致 DNA 氧化损伤。因此有人假设,吸烟后致癌物质干扰类胡萝卜素代谢可导致 DNA 突变。另外一种不利影响是干扰了机体正常的抗氧化防御反应,例如长期锻炼可以减少急性运动后自由基的产生。长期锻炼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活性氧,活性氧通过激活 NFkB 等途径提高细胞抗氧化酶的表达 16 , 53 , 54 。这种变化被称为预适应。而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减少活性氧的产生降低抗氧化防御反应,限制了预适应的有利作用 50 。
五、结论
抗氧化剂曾经被寄以治疗疾病的厚望,但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抗氧化剂会产生许多有害效果,最极端的结果是证明抗氧化剂可以增加死亡率。尽管我们现在仍不清楚产生这些效果的具体机制,但结果提示如果抗氧化能力超过体内自由基产生的能力,抗氧化剂可以打破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由于我们对这一结论仍不能清楚解释,最好的建议是用通过食物摄取抗氧化物质来代替抗氧化剂补充。而最理想的提高内源性抗氧化能力的手段是适当的日常的体育锻炼。
1. McCord
JM, Keele BB, Jr., Fridovich I. An enzyme-based theory of obligate
anaerobiosi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1971;68:1024-1027
2. Gutierrez J, Ballinger SW, Darley-Usmar
VM, Landar A. Free radicals, mitochondria, and oxidized lipids: The emerging
role in signal transduction in vascular cells. Circulation research . 2006;99:924-932
3. Halliwell B. The wanderings of a free
radical.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09;46:531-542
4. Davies MJ, Fu S, Dean RT. Protein
hydroperoxides can give rise to reactive free radicals. The Biochemical journal . 1995;305 ( Pt 2):643-649
5. Rahmanto AS, Morgan PE, Hawkins CL,
Davies MJ. Cellular effects of peptide and protein hydroperoxides.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10;48:1071-1078
6. Narwaley M, Michail K, Arvadia P,
Siraki AG. Drug-induced protein free radical formation is attenuated b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by scavenging drug-derived phenyl radical metabolites.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
2011;24:1031-1039
7. Yamada K, Yamamiya I, Utsumi H. In vivo
detection of free radicals induced by diethylnitrosamine in rat liver tissue.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06;40:2040-2046
8. Leonarduzzi G, Gamba P, Gargiulo S,
Biasi F, Poli G. Inflammation-related gene expression by lipid
oxidation-derived products in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12;52:19-34
9. Halliwell B, Gutteridge JM.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antioxidants in biological systems.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1995;18:125-126
10. Valko M, Leibfritz D, Moncol J, Cronin
MT, Mazur M, Telser J. Free radicals and antioxidants in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human diseas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 2007;39:44-84
11. Afanas'ev IB. Signaling functions of free
radicals superoxide & nitric oxide under physiological &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
2007;37:2-4
12. Droge W. Free radicals in the
physiological control of cell function. Physiological
reviews . 2002;82:47-95
13. Boveris A, Navarro A. Systemic and
mitochondrial adaptive responses to moderate exercise in rodents.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08;44:224-229
14. Syu GD, Chen HI, Jen CJ. Severe exercise
and exercise training exert opposite effects on human neutrophil apoptosis via
altering the redox status. PloS one .
2011;6:e24385
15. Gomez-Cabrera MC, Domenech E, Vina J.
Moderate exercise is an antioxidant: Upregulation of antioxidant genes by
training.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08;44:126-131
16. Ji LL. Modulation of skeletal muscle
antioxidant defense by exercise: Role of redox signaling.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08;44:142-152
17. Veal EA, Day AM, Morgan BA. Hydrogen
peroxide sensing and signaling. Molecular
cell . 2007;26:1-14
18. Jovanovic SV, Simic MG. Antioxidants in
nutritio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 2000;899:326-334
19. Botti H, Batthyany C, Trostchansky A,
Radi R, Freeman BA, Rubbo H. Peroxynitrite-mediated alpha-tocopherol oxidation
i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 mechanistic approach.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04;36:152-162
20. Liu C, Russell RM, Wang XD.
Alpha-tocopherol and ascorbic acid de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beta-apo-carotenals and increase the formation of retinoids from beta-carotene
in the lung tissues of cigarette smoke-exposed ferrets in vitro.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
2004;134:426-430
21. Moini H, Packer L, Saris NE. Antioxidant
and prooxidant activities of alpha-lipoic acid and dihydrolipoic acid.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
2002;182:84-90
22. Maurya DK, Devasagayam TP. Antioxidant
and prooxidant nature of hydroxycinnamic acid derivatives ferulic and caffeic
acid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ublished for the 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 . 2010;48:3369-3373
23. Polyakov NE, Leshina TV, Konovalova TA,
Kispert LD. Carotenoids as scavengers of free radicals in a fenton reaction:
Antioxidants or pro-oxidants?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01;31:398-404
24. Gutteridge JM, Halliwell B. Antioxidants:
Molecules, medicines, and myths.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 2010;393:561-564
25. Ristow M, Schmeisser S. Extending life span
by increasing oxidative stress.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11;51:327-336
26. Stampfer MJ, Hennekens CH, Manson JE,
Colditz GA, Rosner B, Willett WC. Vitamin e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disease in wom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1993;328:1444-1449
27. Losonczy KG, Harris TB, Havlik RJ.
Vitamin e and vitamin c supplement use and risk of all-caus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in older persons: The established populations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the elderl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1996;64:190-196
28. Rimm EB, Stampfer MJ, Ascherio A,
Giovannucci E, Colditz GA, Willett WC. Vitamin e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1993;328:1450-1456
29. Hasnain BI, Mooradian AD. Recent trials
of antioxidant therapy: What should we be telling our patients?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4;71:327-334
30. Todd S, Woodward M, Tunstall-Pedoe H,
Bolton-Smith C. Dietary antioxidant vitamins and fiber in the et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s mortality: Results from the scottish
heart health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1999;150:1073-1080
31. Stolzenberg-Solomon RZ, Sheffler-Collins
S, Weinstein S, Garabrant DH, Mannisto S, Taylor P, Virtamo J, Albanes D.
Vitamin e intake, alpha-tocopherol status, and pancreatic cancer in a cohort of
male smoker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2009;89:584-591
32. Myung SK, Ju W, Kim SC, Kim H. Vitamin or
antioxidant intake (or serum level) and risk of cervical neoplasm: A
meta-analysis. BJOG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 2011;118:1285-1291
33. Bobe G, Weinstein SJ, Albanes D, Hirvonen
T, Ashby J, Taylor PR, Virtamo J, Stolzenberg-Solomon RZ. Flavonoid intake and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in male smokers (finland).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co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reventive Oncology . 2008;17:553-562
34. Pechanova O, Simko F. Chronic antioxidant
therapy fails to ameliorate hypertension: Potential mechanisms behind.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Supplement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
2009;27:S32-36
35. 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antioxidant vitamin supplementation in 20,536 high-risk individual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
2002;360:23-33
36. Yusuf S, Dagenais G, Pogue J, Bosch J,
Sleight P.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igh-risk
patients. The heart outcomes prevention evaluation study investigator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0;342:154-160
37.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vitamin 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e gissi-prevenzione trial. Gruppo italiano per lo studio della
sopravvivenza nell'infarto miocardico. Lancet .
1999;354:447-455
38. Rytter E, Vessby B, Asgard R, Ersson C,
Moussavian S, Sjodin A, Abramsson-Zetterberg L, Moller L, Basu S.
Supplementation with a combination of antioxidants does not affect glycaemic
control, oxidative stress or inflammation in type 2 diabetes subjects. Free radical research . 2010;44:1445-1453
39. Suksomboon N, Poolsup N, Sinprasert S.
Effects of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on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 2011;36:53-63
40. Arain MA, Abdul Qadeer A. Systematic
review on "vitamin e and preven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Pakist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2010;23:125-130
41. Ward NC, Hodgson JM, Croft KD, Burke V,
Beilin LJ, Puddey IB. The combination of vitamin c and grape-seed polyphenols
increases blood pressur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
2005;23:427-434
42. Cheung MC, Zhao XQ, Chait A, Albers JJ,
Brown BG. Antioxidant supplements block the response of hdl to
simvastatin-niac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low
hdl.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 2001;21:1320-1326
43. Kim YI. Does a high folate intake
increase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Nutrition
reviews . 2006;64:468-475
44. Omenn GS, Goodman GE, Thornquist MD,
Balmes J, Cullen MR, Glass A, Keogh JP, Meyskens FL, Jr., Valanis B, Williams
JH, Jr., Barnhart S, Cherniack MG, Brodkin CA, Hammar S. Risk factors for lung
cancer and for intervention effects in caret, the beta-carotene and retinol
efficacy trial.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1996;88:1550-1559
45. Albanes D, Heinonen OP, Taylor PR,
Virtamo J, Edwards BK, Rautalahti M, Hartman AM, Palmgren J, Freedman LS,
Haapakoski J, Barrett MJ, Pietinen P, Malila N, Tala E, Liippo K, Salomaa ER,
Tangrea JA, Teppo L, Askin FB, Taskinen E, Erozan Y, Greenwald P, Huttunen JK. Alpha-tocopherol
and beta-carotene supplements and lung cancer incidence in the
alpha-tocopherol, beta-carotene cancer prevention study: Effects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y complianc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1996;88:1560-1570
46. The effect of vitamin e and beta carotene
on the incidence of lung cancer and other cancers in male smokers. The
alpha-tocopherol, beta carotene cancer prevention study group.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1994;330:1029-1035
47. Bjelakovic G, Nikolova D, Simonetti RG,
Gluud C. Antioxidant supplements for preven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
2004;364:1219-1228
48. Myung SK, Kim Y, Ju W, Choi HJ, Bae WK.
Effects of antioxidant supplements on cancer prevention: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nals of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 ESMO .
2010;21:166-179
49. Childs A, Jacobs C, Kaminski T, Halliwell
B, Leeuwenburgh C. Supplementation with vitamin c and n-acetyl-cysteine
increases oxidative stress in humans after an acute muscle injury induced by
eccentric exercise.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 2001;31:745-753
50. Ristow M, Zarse K, Oberbach A, Kloting N,
Birringer M, Kiehntopf M, Stumvoll M, Kahn CR, Bluher M. Antioxidants prevent
health-promoting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2009;106:8665-8670
51. Peternelj TT, Coombes JS. Antioxidant
supplementation during exercise training: Beneficial or detrimental? Sports Med . 2011
52. Mursu J, Robien K, Harnack LJ, Park K,
Jacobs DR, Jr.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mortality rate in older women: The iowa
women's health study.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2011;171:1625-1633
53. George L, Lokhandwala MF, Asghar M.
Exercise activates redox-sensi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restores renal d1
receptor function in old rat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Renal physiology . 2009;297:F1174-1180
54. Lima-Cabello E, Cuevas MJ, Garatachea N,
Baldini M, Almar M, Gonzalez-Gallego J. Eccentric exercise induces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through nuclear factor-kappab modulation in rat skeletal
muscle. J Appl Physiol .
2010;108:575-58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544068.html
上一篇:
小心陷入文章数量的陷阱 下一篇:
氢气盐水治疗降低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