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是最近有个学生为考研究生,吃一个月方便面,结果查出了胃癌。从这个报道上看,很容易误导读者,让不了解细节的读者误认为吃方便面可以吃出胃癌。这样的话题确实有新闻性,但作为媒体,作为记者,不要只为吸引眼球而忘记科学,忘记基本的科学知识。
从这个学生的情况看,她长期不注意饮食,长期过渡透支身体,即使这样,也不能确定胃癌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长期胃炎可能很重要的原因。也可能存在家族因素。方便面是否可以诱发胃癌,没有否定的证据,也没有任何科学根据。这个事例丝毫无法得出方便面引起胃癌的结论。当然,方便面吃多了肯定不好,但吃多会致癌这样一个说法感觉就十分荒唐了。如果说象报道的该同学被诊断为胃癌晚期,那么可以肯定不是这1个月方便面的错,可以肯定在几个月之前已经患癌,因为癌症的发生有规律,不会一下子就到晚期。这些方便面真是冤枉死了。,
前几天关于牛奶中检测出黄曲霉素的报道,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大有把一些牛奶公司一棍子打死的架势。如果中国的牛奶公司都倒闭了,中国人仍要喝牛奶的,最高兴的是国外牛奶公司。牛奶中毒素超过标准肯定是有问题的,但超过标准140%不一定就会致癌。食品中对一些有毒物质的标准都是在严格的基础上再严格,黄曲霉素确实是强致癌物质,但也有一个安全剂量范围,并不是任何剂量都会致癌,即使超过标准140%,可能根本不会致癌。中国对奶制品的规定是每公斤牛奶中黄曲霉素不超过.5微克,是所有食品中最严格的(有的食品可以允许达到10微克)。想想如果牛奶能致癌,那些产毒奶的牛们早应该到晚期了。
最近几年有一些关于致癌物质的不同说法,就是在比较低剂量情况下,致癌物质不致癌反而能减少癌症的发生,就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低剂量兴奋效应。这对我们制定食品有毒物质标准,环境有毒物质标准是很重要的。因为过去有一个流行的观点是认为有毒物质有剂量累积效应,简单地说就是过去认为长期的小剂量等价于单次大剂量。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小剂量可能不是正面累积,而是完全相反的效应,就是说小剂量黄曲霉素甚至能减少某些癌症的发生。
有害有利有时很难区分:硫化氢毒性是氰化钾的1000倍,但现在证明前者是身体内重要的活性物质。但浓度很低,不致命,反有用。氧气有用众所周知,但高剂量同样有毒,我们不会因为氧气有毒而拒绝呼吸;我们知道钾离子很重要,我们一刻也不能离开。但一只钾盐注射到静脉就可以要命。它有毒,还是有用?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身体内的不算。我们都知道,砷有毒,也是药物不是。
我一个老师经常用一个笑话讽刺在科研上把完全不相关的事情胡乱联系。他说你在加洲向纽约开了一枪,正好这个时候纽约州有人被枪杀,然后根据时间发生的相关性推论你是杀人凶手。这显然十分可笑,但科研上就存在这样可笑的推论。把方面面作为癌症的原因和胡乱把加州的抢手作为杀害纽约人的凶手是同样的道理。不能因为两个没有联系的事情巧遇而作为因果推断。这就象过去人把慧星作为扫把星,把日月食作为灾难来临的信号类似。
总之,在进行涉及到基本科学知识的新闻报道时,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不要单从新闻性,只凭感觉来写。新闻不是博客,太随便会害人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