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网上热传的一条帖子说:“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语正式退出。”9日晚间,北京市教委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帖子消息不实,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尚未正式出台。(5月10日《京华时报》)
其实从字面上深究,北京市教委的回应也算不上彻底的辟谣。所谓的“不实”,是“落地”一说不实;“尚未正式出台”,也并不能证明“英语正式退出”毫无可能。
只是从这个帖子在网络上“喜大普奔”的待遇来看,人们对当下中高考的改革确实有点“盼星望月”的急切,对现有的英语教育大概也有几分“洋奴之恨”。改革已无悬念,但民众不应陷入“非黑即白”的偏执期待,改革者也不可以“非黑即白”来证明改革的果断和诚意。
的确,教育领域尤其是中高考制度,近些年积攒了不少民怨,人们期盼改革,期盼科学的制度设计能够革除既有的弊病,告别“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单一通道,打破“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魔咒。但改革最难的不是举刀的时刻,而是刀往哪里扎。现有的中高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是最需要花气力研究的,只有研究透了,才能找到改革的真正方向。
比如,人们为什么总拿英语说事。在世界如此扁平的时代,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学一门通用的国际语言有什么问题吗?不但没问题,而且是必须。这个简单的道理,恐怕山中翁妪也懂。但为什么中国人全民苦学英语成了“国际新闻”,为什么老老少少多有怨言?问题出在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比。学校里,孩子们把学习语文、数学的时间偷来苦攻英语;学校外,形形色色的英语培训机构、考试机构铺天盖地,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为的多是试卷上令人较为满意的分数,试卷之外却难有张口的从容。这是英语本身的问题吗?显然不是。当教育背离育人的初衷,而沦为功利的工具,没有任何一门课程会是科学的存在。
我曾极力主张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对“中高考取消英语”是反对的。中考高取消英语的弊端显而易见。中高考仍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和学子的命运通道,“应试”毫无疑问仍是当下中学教育的指挥棒,这根指挥棒在越偏远、教育越不发达的地方越灵。英语如果不作为必考科目,那么很快就会在教育欠发达地区沦为鸡肋,最终吃亏的将是这些地方的孩子,他们只会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离公平的起跳点越来越远。
人们期盼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改革和中高考制度,但“非黑即白”的改革期许,除了迎合部分激进者的情绪,只会让改革陷入另一个“历史的错误”。在改革吁求和压力空前的语境下,不搞“非黑即白”的颠倒式改革,考验改革者的智慧和定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