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地震一线短信播报:从青川到成都 精选

已有 5673 次阅读 2008-5-20 17:12 |个人分类:新闻旧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张显峰 韩义雷 5月18日
 
青川(发送时间:01∶36):昨晚县城余震不断,今日凌晨一点多震感尤强,记者“下榻”的越野车有些摇晃,车窗玻璃哗哗作响,但帐篷里的灾民已经没有惊慌,街上有人调侃地骂道:“狗日的,又来了!”
 
青川(发送时间:06∶16):清晨6点多,灾民帐篷聚集地已有菜摊,有茄子、卷心菜、西葫芦,有的是从垮塌的房屋里抢出,有的是从自家地里摘的。早起的人准备着早餐。他们并不知道昨晚因青竹江堰塞湖可能决堤而要求撤离的消息。
 
青川(发送时间:08∶11):7点50分,我们离开青川县城,山路陡急,沿路有数十辆军车驶往青川方向,也不断有写着“支援灾区亲人”的各种车辆疾驰而过。
 
青川(发送时间:09∶42):昨晚余震又导致青川境内山体多处滑坡,行至凉水与竹园段,不断有工程兵对滑坡处爆破,车被阻。我们的车胎也爆了。
 
青川(发送时间:10∶19):等待通路。碰到一位关庄石坝的老乡王家强,他家离堰塞湖5公里。他说下游的灾民、救援部队和医护人员并没有接到撤离的命令,而且别乡的伤员和灾民还在往石坝聚集。只不过,外出的人员必须登记。平时只有几百口人的地方已经聚集上万人。
 
青川(发送时间:10∶39):王家强是退伍军人,在广东东莞邮局上班,闻讯后走了3天3夜,昨天下午到家。“想带家里人走,父亲死活不走,说死也要死在家里。”他跪求半小时,只好带着其他人离开。昨晚下雨,灾民中已经有人感冒,他很担心。
 
青川(发送时间:11∶01):还没有放行。又来了几个关庄镇老乡。他们从小在山中长大,说以前干干的山上现在多处冒水。据王家强讲,昨晚堰塞湖第一道围堰爆破了三四米小口,下游水势已涨,已没过他家门口的漫水桥。他说,万一出现险情,那么多人跑都跑不及。而且现在卫生状况非常不好,上万人上厕所已成问题,甚至都顾不上男女有别。
 
青川(发送时间:11∶09):路终于通了。头顶有两架直升机从青川方向飞出。老乡反映情况有待去广元市政府了解。
 
青川(发送时间:12∶22):青竹江沿江有一些农家,有人端着盆子往家盛水,也有人直接把锅碗拿到江边洗。昨天碰到的专家说,因上游山体滑坡掩埋了几个村庄,水源已经污染。农村灾民防疫状况令人担心。
 
青川(发送时间:12∶34):一路上可见很多农民暂住的窝棚,也有一些没有倒塌的房屋,有的灾民已经搬回居住。但山中余震不断,非常危险。灾后房屋急需检测。
 
青川(发送时间:13∶41):从青川到高速公路金子山入口,一路很险,山高川窄,山上和山下的农家仿佛置身夹缝中,就在平常也非常危险。
 
广元(发送时间:14∶15):现到广元,在离开青川途中,得知当地救灾中有很多隐患,包括昨天一直担心的大坝问题。昨天已开三四米宽的口子,而下游尚有一万五千伤员。我们准备就一些问题向广元发问。
 
广元(发送时间:14∶36):已入广元市区,除了街边的帐篷,基本看不出这里受过震灾。
 
广元(发送时间:14∶58):广元市委外宣办主任向志纯告诉我们,嘉陵江水质已经专家检测,没有污染,但青竹江水质还不清楚。整个青川的房屋99%都成危房,通往青川的另一条路,10公里有63处塌方。他说现在最困难的是青川25万人的口粮问题,每人每天吃一斤就需要25万斤,以现在的道路和运力根本做不到。道路不断有塌方,急需大型的专业机械设备疏通。
 
绵阳(发送时间18∶33):由广元至成都途中,广元市外宣办主任向志纯来电告知,市政府刚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堰塞湖情况可向防汛办主任贾少勋了解。
 
德阳(发送时间18∶55):刚与贾少勋通完电话。堰塞湖溢流得到证实,但并未人工爆破。他说青川县形成红石河和青竹江两个堰塞湖,前一个前晚已经溢流,青竹江东河口昨天下午溢流,情况危急。他们已建立8个监测点随时监测险情,还划了警戒线。关庄、凉水等下游乡镇低洼地的人员昨天下午已撤离。这个信息与上午从关庄镇出来的老乡所讲有出入。石坝聚集上万人的消息未得到证实,暂时也无从证实。
 
成都(发送时间19∶48):买了两份当地报纸,报道说整个四川震灾区已震出18个“悬湖”。真为他们捏把汗。
 
成都(发送时间20∶02):来回跋涉900余公里,终于平安抵达成都“大本营”。祈祷已经经受剧痛的灾区乡亲不再受伤,平平安安。青川至成都一线部分灾区通信尚未恢复正常,记者只能通过短信将沿途见闻陆续发回编辑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992-26100.html

上一篇:青川:因为爱,这里没有“孤岛”
下一篇:震灾前线追赶队伍的士兵们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