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xuej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xuejun

博文

学习支持服务:“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指向

已有 2132 次阅读 2022-11-13 14:3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摘要] 运用网络调研法,基于图书馆网站,调查了36A类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情况。我国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整体上是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学习支持服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有独特的作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学习支持服务一种增值服务,将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和任务。

[引用格式] 郑学军,于海涛.学习支持服务:“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指向[J].图书馆学研究,20194):83-87.

引言

近年来,开放教育的发展,尤其是MOOCs的兴起,教学模式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革,更加重视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学习。教育方法向“知识创造,自主学习”转变,提倡参与式协作学习,将学习支持提升到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学习支持”概念,大学图书馆员可通过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与授课教师协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习[1]

同时,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运动正从信息共享空间向学习共享空间发展,顺应了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趋向。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教室为中心,虽然国内大学尝试教室改造以满足混合式教学需要,但即使像哈佛大学课堂上传统的苏格拉底模式教学法,也需要学生阅读大量图书资料,图书馆其实才是重要的学习场所,而教室则是集体讨论和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地方。空间利用是对学生学习成功的有力支持,大学图书馆通过建设“能动性学习空间”,为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这已成为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指向。

欧美一些大学甚至建设了独立的学习中心。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新建的学术中心就是一个多元学习空间,依据大学所有学科的共同点,为几乎所有的学习和研究模式——从个人学习到团队合作项目参与——提供了全力支持。这座独立建筑的功能围绕四层学习空间展开,每一层专门用于特定类型的学习:底层为有教师指导的合作学习空间二层包含专注于教学和学习技能的功能,三层为图书馆和个人学习空间,四包含研究中心和会议空间,方便学生接触到原始资料,并通过公共交流促进学习[2]

将大学图书馆、教学部门集中于“一个屋檐下”,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学习支持目标。一流大学图书馆要成为学校学习,教学,研究资源的中心,必然要改变观念,改造物理空间,给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场所,加强大学图书馆与教学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嵌入教学,走创新之路。

1 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理念

学习支持服务(Learning Support Service)概念源于英国开放大学著名学者大卫·西沃特(Sewart),原指远程教育院校为指导和帮助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者的学习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提供的各种类型服务的总和,包括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的支持服务。

20世纪80年代,这一概念引入我国。随着MOOCs、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学习支持服务不再局限于远程教育领域,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范围和模式。学习支持服务已涉及整个教育领域。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图书馆最早开始在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方面进行了实践[3]2007年御茶水女子大学图书馆在日本率先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日本学者指出,学习支持服务是超越传统图书馆功能的图书馆服务,其宗旨是有效支持学生开展主体性、自发性的学习活动,培养能够在知识社会生存、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它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促进交流性学习活动;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扩充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功能[4]

我国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主要关注欧美等国的学习共享空间或学习资源中心。但我国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还不是很理想。有调查表明,在我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图书馆中,除阅览区外的空间服务区平均仅12.7%。国内大学图书馆仍以阅览空间为主体,缺乏学习支持服务[5]2018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学习支持服务将是提升本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推广学习支持服务理念,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西沃特认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几乎是无限的。大学图书馆除了提供学习资源保障之外,还将在信息素养教育、互动交流环境构建、教学活动合作等领域提供持续学习支持,在教学服务、空间环境和学习工具方面全方位满足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逐渐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和任务。

2 我国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对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内容的研究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法,来源为各大学图书馆的官方网站。朱轶婷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5ARWU2015500强中的18所日本大学图书馆为对象进行了调查,发现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日本大学图书馆共10家。作者以国内双一流建设A类大学的36所大学图书馆为对象,通过初步调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图书馆主页明确使用了学习/教学支持服务“标签”。

北京大学图书馆将实体机构规划为包括学习支持中心、研究支持中心在内的7大中心,2015年投入运行,增设了学习支持馆员等新岗位[6],为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其网站设有“学习支持”和“研究支持”主条目。采用常见的列表式信息展示方式,学习支持服务包含一小时讲座、体验与创新服务、宣传推广和数字加工四方面内容。数据库培训、文献调研、论文写作、数字人文、专利和学习工具培训等信息素养教学方面内容基本归入一小时讲座中,按日历提供讲座列表[7]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均采用“教学支持”名称。复旦大学图书馆主页采用了平铺的卡片式索引,新版中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十分重视教学和科研支持,将研究支持和教学支持放在突出位置,单设了教学支持、研究支持魔方导航。其中,教学嵌入讲座、教参书服务、学科馆员、信息素养教学、外国教材中心和学位论文提交六个部分组成了教学支持魔方,查找方便。凸显学科建设的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这无疑是对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的极佳回应[8]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页专设了教学支持和研究支持板块,比较醒目。教学支持板块含有教参服务、新生专栏、滚动培训、专题培训、嵌入教学培训和信息专员培训、课程教学、学科馆员、学习中心和小组学习室(IC2)。其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完备,滚动培训涵盖信息检索、科研素养、工具应用和数据素养;为特定对象(信息专员)开展专业化培训;课程教学中的公共选修课和通识核心课程均有课程教学网站,课件集中于学习中心[9]

东南大学图书馆主页将“科研支持”和“教学支持”列于查找资源之后。教学支持服务细分为教学支持(教师荐购、试题资源等)、学习支持(新生专栏、信息素养、开放课程、论文写作等)和互动交流(微信微博、学科馆员等),显示了对学习支持服务理念的广泛理解和服务框架的全面设计,并规划了微课数字资源和空间服务[10]

我国这4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学习/教学支持服务基本是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构建学习/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资源服务、空间环境、技术工具是该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并具有各自学校的特点。服务流程方面,北京大学图书馆专利讲座和复旦大学图书馆教学嵌入讲座都采用了预约式服务。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不仅包含了常见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还突出了数字技术上的优势。数字人文内容有地理空间分析和GIS工具使用、网上展览、新设备体验和3D打印服务,以及数字加工、讲座摄录和直播。为数字学术支持奠定了基础。

两所位于上海的双一流大学图书馆都将教参服务和嵌入教学列为主要教学支持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教参服务的特色在于将教学相关的网络课堂、课件资源和外语学习等视听资料搜集整理,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图书馆还与教务处、网络中心共同开发建设全校课程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服务,为全校1400多门课程提供电子教参书。

教学嵌入讲座是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与院系授课教师的一种教学合作形式。主要有两种:以院系为对象和以具体课程为对象。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两所大学图书馆都将学科馆员归入教学支持,将学科服务归入研究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供学科馆员列表,复旦大学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列表基础上,提供学科服务页面链接;同时,在研究支持页面下的学科服务也含有学科馆员、教学与学习支持等条目,构成了魔方导航的交互链接。

在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的我国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模式中,学科馆员处于核心地位,成为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开展学科服务研究支持的同时,还将承担改善大学图书馆与教学部门关系的责任。

3 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未来发展指向

学习支持服务并不是将原有的大学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进行简单的内容整合或重组,而是目标指向的改变、是服务理念上的改变。学习支持服务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资源与服务,适应学习或教学过程的周期性需求,连接学习和课程。学习支持服务是一种持续性关注过程,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图书馆将从一个聚焦于图书馆内部的传统业务模式,朝着一个更侧重于互动和参与,更加关注图书馆外部联系的工作模式转型,将更多与教学及其他相关部门合作[11]。从传统文献信息服务转变为支持学习和研究的全方位知识服务,关注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对整个校园的各种需求,不仅是对图书馆的需求。吴建中教授指出,大学图书馆战略发展重心之一是要突出整体发展,与大学层面战略规划对接。大学图书馆必须在学校战略规划框架下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

3.1 学习支持服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作用

目前,教育部实施的教学审核评估是一种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对于正行进在“双一流”征程上的中国大学来说,本科教育又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需要评估和认识大学图书馆在学习支持服务上的作用。特别是在教学实践(学生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课程资源和人文素养方面,将为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作为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已成常态。中国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榜单反映的就是各大学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成绩。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教务处合建了优秀学生论文机构库(OAPS);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将优秀开放课程和学生作业纳入馆藏体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分馆跟踪学生设计竞赛整个过程,发布竞赛信息,在线展览学生获奖作品及教学成果,提升了教学实践影响力。

提供展示性场所是日本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设施之一,通过展示型书架、展示墙或图片导轨等展示学习成果。未来大学将更注重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及社会化媒体进行多角度展示学习过程和结果。学习支持服务要提供相应的展示活动和机制,突出服务效能。

其次,目前大学课程,尤其是人文社科类课程还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图书馆通过评估推荐社科人文与艺术类网络开放课程和公开课资源,摄录和存档大学丰富的学术讲座,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发挥不可比拟的作用。学习支持服务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是教学工具包不能代替的,国外大学图书馆提供的课程保存服务,包括课程视频、课件和优秀学生作业的保存。而多类型的线上学习资源为双语教学及课程设计提供了素材库。

学科馆员还将协助教师适应MOOCs环境中的教学,成为Coursera合作伙伴,美国卫斯理大学就有馆员在Coursera平台上协助教学;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图书馆将支持服务嵌入到整个MOOCs制作过程中,推动教师将获得许可的开放教材和课件放在图书馆网站上,提升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同时,学习支持服务是一种增值服务。美国大学图书馆并不热衷于阅读推广,从教学角度看,他们认为学生在学习期间已阅读了大量与课程相关的专业文献。而我国本科教育中却缺少文献研读方面的教学实践。历史上,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今年南京大学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悦读经典计划——重塑大学阅读文化的育人路径新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南京大学图书馆主页的资源导航下的“南大悦读经典”,提供了60种基本书目和百余种拓展书目。学习支持为阅读推广增添了新价值。

3.2 学习支持服务的未来发展

    大学图书馆必须全面转型,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学习支持服务以新的理念为面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提供了创新实践之路。

其一,资源建设的转型。学习支持服务使大学图书馆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馆藏。澳大利亚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中,以“学术信息”概念替代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学术信息”至少包括四种类型的信息与收藏:学者在学习、研究和教学中利用的出版信息与资源;以教学为目的创作的各种类型的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创建的信息:如研究数据、学术会议记录、与合作方的谈话与备忘等;以及研究成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馆长力主该馆的馆藏部门改为学术资源(Scholarly Resources)。

今后,网络开放资源将成为学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资源也远不止教学参考书、公开课、学术论文和学术性网站,一般性非学术性网站的开放性信息资源(如博客上的学术资源),也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头。国外有大学图书馆已将网页收藏纳入馆藏。吴建中教授也解读了将所有形态的资源看作是“一个馆藏”(One Collection)的概念。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图书馆网站遵循开放图书馆的理念,试图建立一个集学术信息内容搜集、创建和综合处理为一体的网站,其主要方向集中在开放获取资源和免费资源,减少学习障碍,尽可能实现学习资源的自由分享。

同时,在数字人文领域,战略重心是特色资源,让馆藏原始资料开放出来,为传承大学精神和文化服务。大学图书馆是大学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双一流大学建设明确提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使命”。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学术师承、文库陈展教学;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策展团队对珍贵旧藏进行重新发掘和整理,举办系列美术文献展,揭示了一种隐于文献之中的大学文化谱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Bernard Becker医学图书馆则与医学人文系合作,举办《人体解刨学》珍惜馆藏历史巨著专题研讨会,增强珍惜馆藏的国际知名度[12],传承大学的历史文化。

其二,学习共享空间的转型。学习共享空间不仅要支持教育使命,还将完成教育使命,建设能动型学习空间,学习方式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创造和自主学习转移。学习共享空间不仅是互动和交流的实体空间,还要建设网络空间和学习系统平台,构建开放学习环境,支持数字学习。20189月,哈佛大学图书馆推出Leganto™课程资源列表解决方案,通过将馆藏内容添加到课程资源列表,帮助教师丰富他们的课程,以便学生访问。并可分析课程资源使用情况数据,为教师提供分析。成为该馆为整个大学课程提供全面支持的战略核心。

学习共享空间将向实体和虚拟融合方向发展。近年新兴的数字学术中心的服务内容逐步向数字化学术环境中的学习支持服务发展,脱离学习共享空间的局限,依托大学图书馆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多媒体工作室、数据可视化和创新空间等功能区域,支持将开放资源转换为支持创新的开放知识,从支持数字人文发展为支持数字学术,支持个性化需求和实践创造。如美国布朗大学数字学术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知识共享空间,个性化空间将成为学习支持服务未来发展的新目标。

其三,学科馆员的转型。大学图书馆的转型,最根本的是人的转型。由于“书目专家”角色在学科联络工作职责中的比例越来越少,迫使大学图书馆重新思考学科联络方式。新型联络模式的认知应从新的理念开始,向跨学科的功能型服务转移。

学科馆员与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合作;面向学生开展会谈和举办学术活动;大学文化的传承和数字人文的发展;实体空间与数字空间的融合交互;跨学科的互动和参与等,代表了新型的联络模式。学科馆员在学习支持服务中,应以西沃特“持续关注”理论为哲学理念,扮演教研全生命周期的支持者角色,实现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嵌入到基本问题的学习中,推送至学习过程,在课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更深入更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

在未来,承担学习支持服务的馆员将致力于构建学习基础资源和设施,并深度介入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以适应新角色的需要。如果学科馆员不了解基于3D打印技术的形塑学习模式(SLM),就很难将3D打印有效地应用到创新空间和STEAM课程中。但是,学科馆员不是全能的,需要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使用者,也是该体系的建设者。信息共享空间是以馆员为主体的,而学习共享空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詹姆斯库克大学的学生就作为“朋辈”辅导员服务于学习支持;日本大学图书馆也聘用学生担任学习顾问(Learning Advisor),尤其是博硕研究生最受认可。学科馆员的学习支持服务内容则限于信息素养教育、指导学习顾问和管理学习支持服务设施。

结语

通过对我国36所双一流A类大学图书馆网站调查可知,虽然专门划出学习/教学支持服务的有4所大学图书馆,多数是在网站上将所有资源和服务分别列表展示,但各馆都涉及了诸如教学与培训、教学参考资源及大学文库特色资源等学习支持服务内容。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则以教师专区和学生专区单列了学习支持服务内容;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是以“学生”“研究生+教师”热门服务代替学习支持服务这样的专用词汇,更接近用户。

各馆除了常规性的学习支持服务,也有各自特色项目,如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博学堂和自主学习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教师成果数字资源等。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分馆2015年提出并实施了面向建筑学科的教学支持服务。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并需要通过文本解析或馆员访谈,弥补网站调查的不足。

国外常规性学习支持服务以信息咨询服务为主,长于写作辅导与生活咨询;我国大学图书馆则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在实体与虚拟学习共享空间融合、学习社区与网站开发、机构库开放存取、学习系统、数字人文与数字媒体制作等新兴服务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然而正如西沃特认为的——学习支持服务几乎是无限的。不能面面俱到,应选择性介入,避免过于繁杂。重要的是要将学习支持服务理念融入到大学图书馆发展中,融入到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并在大学战略规划框架下设计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学习支持服务是一个开放的领域,未来的应用有赖于今天的实践。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在学习支持服务上的探索提供了发展的新指向,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展示了大学图书馆在学生成功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大学图书馆的价值。

参考文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901-1363531.html

上一篇:[转载]张峰:图书馆的专业性和热情
下一篇:历史的挽歌,抑或复兴的序曲——读《图书馆建筑的历史》
收藏 IP: 202.118.248.*| 热度|

2 郑永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