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b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bi

博文

名家博士论文84:著名植物生态学家张新时院士博士论文1985年康奈尔大学 精选

已有 3693 次阅读 2025-3-31 07:20 |个人分类:名家博士论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张新时先生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3036.html生态学家,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19346月出生,山东高唐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1985年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51岁时,张新时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NGARI(西藏阿里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及预测),论文全文:张新时博士论文.pdf。此文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3387104

Picture1.png

1:张新时

张新时夫人是慈龙骏研究员,安徽桐城人,曾任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业部防治荒漠化办公室主任。慈先生1992年,57岁时,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Land use classification for control desertification in Maowusu Sandland, Inner Mongolia, China(土地利用分类对控制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发展的作用),论文全文:慈龙骏博士论文.pdf。此文也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3966920

二老一位是51周岁获得博士学位,另一位是57周岁获得博士学位,熟悉二老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二老为了写博士论文(纯英文的),向孙辈虚心请教,学习英文!吾等还不到半百,不该躺平哈,无论是学习英文,还是学习专业知识,亦或干点啥!

Picture2.jpg

22006方精云()慈龙骏()和张新时()在新疆草原

张先生家境显赫,父亲是张静愚,Chiang Kai-shek校长早年的英文秘书,是台湾中原大学(与大陆的曾经的中原大学好像没有继承关系)的创办者。

Picture3.jpg

32013年张新时(2)在台湾中原大学参加张静愚纪念室启用典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480017.html

上一篇:鼓励我国的英文科技期刊做中文摘要、中文长摘要,甚至中文全文翻译
收藏 IP: 8.46.247.*| 热度|

7 许培扬 郑永军 王安良 张晓良 崔锦华 杨正瓴 陈昌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IP: 114.93.189.*   回复 | 赞 +1 [2]王大元   2025-4-2 12:42
大概是1990年左右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和下属的北京植物所上海药物所签订了一个合作开发天然产物化学要的合作项目, 有北京植物所提供植物样品, 上海药物所提取浸膏(extract), 我们负责药理筛选和后续的新药开发, 给上海药物所和北京植物所提供每年15万美元的经费, 当时经费分配和两个所的实验进程由我监管。 此事我与张新时有过2年工作接触, 知道原来是新疆八一农学院毕业的后去美国留学回国, 其祖父可能是张群,回国后可能是张群的原因, 统战给以张新时全国政协委员
回复  张群是四川人;张静愚是山东人。目前没有找到关联。不过,张静愚已经很知名了,张新时作为张静愚的后代、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所所长,做政协委员应该并不奇怪
2025-4-3 08:3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谢谢指正。 似乎我是当时与植物所前所长钱xx交谈时留下这么一个印象, 30多年前的事了可能记忆有误
2025-4-3 10:55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IP: 223.72.67.*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3-31 09:52
张新时院士于198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生态系统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西藏阿里地区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多元回归与预测》。该研究聚焦于西藏阿里地区的植被分布与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和预测模型,探索植被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8。

根据网页5的描述,康奈尔大学要求博士论文必须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新研究,而非过往成果的总结。张新时的论文因西藏阿里地区数据不足,在回国后进一步尝试通过天山植被垂直带的观测数据验证其模型。为此,他于1986年和1989年两次带队在天山地区开展系统性调查,涉及植被样方记录、土壤剖面分析及计算机排序软件的应用,试图完善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理论框架。尽管实际研究结果因植被变化快于土壤响应、分类系统差异等原因未能完全达到预期,但这一探索过程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跨学科研究方法8。

此外,张新时的博士研究奠定了其后续学术方向的基础,例如推动中国数量植被生态学的发展,以及创建国际认可的全球变化陆地样带(如中国东北样带和东部南北样带)46。他的工作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生态学研究中的影响力,也为植被地理学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范式。

1/1 | 总计:2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4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