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b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bi

博文

名家博士论文57:我国植物多倍体遗传育种创始人鲍文奎博士论文1950年加州理工学院 精选

已有 4509 次阅读 2024-9-23 07:13 |个人分类:名家博士论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鲍文奎先生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10292.html鲍文奎(1916.5.8-1995.9.15),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生于浙江宁波。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5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植物多倍体遗传育种创始人。曾在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建立禾谷类作物多倍体实验室,探索谷类作物多倍体育种。因当时国内禁止摩尔根遗传学,多倍体育种工作被迫停止。后调北京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主要从事同源四倍体水稻和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遗传育种研究。坚信“新物种可以通过多倍体途径飞跃产生”的理论,采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培育新作物,改良现有作物的特征,取得了重要成就。在世界上首次将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应用于生产,育成的“小黑麦2号”、“小黑麦3号”以及中矮秆的八倍体小黑麦品种“劲松5号”和“黔中1号”在贵州高寒山区和丘陵地区推广。代表作有《禾谷类作物的同源多倍体和双二倍体》和《八倍体小黑麦育种与栽培》等。

Picture1.jpg

1:鲍文奎

小黑麦(Triticale)既不黑也不小,是物种名而已。不过,世上本没有小黑麦。小黑麦的合成是人类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小黑麦是小麦与黑麦杂交、经染色体加倍后,人工创造的一个异源多倍体新物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小黑麦属于小麦族小黑麦属,小黑麦包括人工合成的所有小麦-黑麦异源多倍体种(包括但不限于六倍体、八倍体种)1957年前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以鲍文奎先生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用小麦“中麦春”与黑麦杂交,杂种F1代植株经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在国内首次合成了八倍体小黑麦。尔后以中国春为桥梁亲本与黑麦杂交得到了多个八倍体初级小黑麦。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小黑麦的遗传改良工作,育成了多个八倍体和六倍体粮、饲兼用型高产优质小黑麦品种在生产上种植。1978年,期刊《遗传与育种》(后更名为《遗传》至今)3期发表封面文章《人工创造的新作物---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详细报道了鲍先生的研究。现在看到这个封面、封2和相关文章,觉得很好玩,时代感很强。

Picture2.jpg

21978年《遗传与育种》第3期报道鲍文奎的小黑麦研究

1950年,鲍先生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为:Investigations of the Thermophobic Character in Neurospora crassa, Especiall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Carbohydrate Utilization(粗糙脉孢菌的耐热特性研究,特别是温度与碳水化合物利用之间的关系),论文全文:鲍文奎博士论文.pdf此文文摘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pqdtglobal/docview/304358598/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的CaltechTHESIS(可以理解为加州理工学院机构知识库的硕博论文部分)提供此全文,记录为:https://thesis.library.caltech.edu/7331/DOI: 10.7907/7M5A-FG46

鲍先生有很多故事。其中一则与袁隆平先生有关。在电视剧《功勋》袁隆平那段,有袁先生回京找专家确认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依据,那个老专家就是鲍先生!鲍先生把袁先生带到了图书馆,让袁先生看外文文献!在袁先生坚定研究方向、克服研究难题的过程中,鲍先生的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图1是《功勋》截图,“必须是与世界同步的”,这几个字的前面,是“我们图书馆里的图书信息”!!!现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门一进去正对着,就是“国家农业图书馆”,应该仍践行着鲍先生的要求。

Picture3.png

3:《功勋》里鲍文奎要求图书馆图书信息必须与世界同步

还有一则故事与现在北京北三环联想桥附近的农业试验田有关。寸土寸金的北三环,这片地被很多人惦记过,极有可能。据说鲍先生生前是这片地的守卫者之一,各种段子大家自行搜索吧,“最贵麦田”。

Picture4.jpg

4:最贵麦田(北京市北三环联想桥附近)

前几天与路文如老师聊到鲍先生,意外得知:路文如老师的硕士答辩委员会主席就是鲍文奎先生!路文如老师担任《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主任多年,为我国第1本农学SCI期刊《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现英文名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呕心沥血。19827月,他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遗传育种专业。他清晰记得,答辩前,鲍先生专门把路老师叫到办公室,详细询问论文和研究的细节,非常认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452225.html

上一篇:名家博士论文56: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奠基人刘恢先博士论文1937年康奈尔大学
下一篇:名家博士论文58:我国地震工程学开拓者胡聿贤博士论文1952年密歇根大学
收藏 IP: 222.129.1.*| 热度|

7 许培扬 郑永军 宁笔 黄永义 孙颉 崔锦华 guest513061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