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开放获取的进展,开放获取的类型也更加丰富。《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BOAI)呈现了两种开放获取,一是自我典藏(Self-Archiving),目前以机构知识库和学科知识库为代表,通常称之为绿色开放获取;二是开放获取期刊(Open-access Journals),也称之为开放出版或开放获取出版,通常称之为金色开放获取。BOAI同时强调,能够公开获取经同行评议的期刊文献时开放获取的最终目标,鼓励用自我典藏(绿色开放获取)和开放获取期刊(金色开放获取)之外的更多的方式向开放获取转换。时至今日,主要的开放获取类型有:金色开放获取(Gold Open Access)、绿色开放获取(Green Open Access)、钻石开放获取(Diamond Open Access)、混合开放获取(Hybrid Open Access)、青铜开放获取(Bronze Open Access)和黑色开放获取(Black Open Access),如表1所示。由于种种原因,开放获取的这些类型,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表1:主要的开放获取类型
开放获取类型 | 主要特征 |
金色开放获取 | 作者支付文章处理费,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访问论文,通常也可以再利用 |
绿色开放获取 | 作者提交论文至知识库使其可以被自由访问,一般有禁运期(通常6-12月) |
钻石开放获取 | 作者无需支付文章处理费,任何人也都可以免费访问论文 |
混合开放获取 | 传统订阅期刊允许其中的部分文章开放获取出版,其他文章仍需付费阅读 |
青铜开放获取 | 论文可以被免费访问,但没有清晰的版权约定 |
黑色开放获取 | 现有知识产权体系下的“盗版”网站,通常免费、大规模、易用 |
金色开放获取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开放获取类型。金色开放获取通常是作者向期刊或出版社支付文章处理费,按照相关协议,作者持有版权、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访问论文。这种模式通常称之为作者付费(Authors Pay)模式。相关协议通常是指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由非盈利组织Creative Commons在2002年正式发布,用来标识创作者作品权利状态及其所赋予使用者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知识共享协议是一个相对宽松的著作权协议,其将著作权利用的模式从传统的“所有权利保留”发展为“部分权利保留”,使用者可以明确知道作者的权利,从而使作品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播。发展至今,知识共享协议主要关注署名、相同方式共享、非商业性使用和禁止演绎四种核心权利[1],详见表2。基于这些权利,实践上组合出七种常见的知识共享协议类型,详见表3,其中CC0为知识共享零许可,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使用。知识共享协议目前的最新版本为4.0版,是2013年11月25日发布的。
表2: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的四种核心权利
缩写 | 权利 | 简述 |
BY | 署名 (Attribution) | 必须按照作者或者许可人指定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署名;可以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作品 |
SA | 相同方式共享 (Share Alike) | 若想改变、转变或更改,必须在遵守与本作品相同的许可条款下,才能散布由本作品产生的派生作品;可以自由复制、散布、展示及演出本作品 |
NC | 非商业性使用 (Non Commercial) | 可以自由复制、散布、展示及演出本作品但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
ND | 禁止演绎 (No Derivative Works) | 可以自由复制、散布、展示及演出本作品但不得改变、转变或更改 |
表2-3:常见的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类型
缩写 | 权利描述 |
CC BY | 署名(BY) |
CC BY-SA | 署名(BY)-相同方式共享(SA) |
CC BY-NC | 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 |
CC BY-NC-SA | 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相同方式共享(SA) |
CC BY-ND | 署名(BY)-禁止演绎(ND) |
CC BY-NC-ND | 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 |
CC0 | 零许可 |
绿色开放获取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开放获取通常是作者提交论文的相关版本至相关知识库,以实现论文的面向社会开放。关于论文的不同版本,基于不同的使用场景,有很多种名称。2008年4月,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联合学术和专业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Learned and Pr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合作制定了一份名为《期刊文章的版本:NISO/ALPSP JAV技术工作组的建议》(Journal Article Versions(JAV):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ISO/ALPSP JAV Technical Working Group)的标准,给出7种论文的版本名称和定义[2],详见表4。其中,评审接受稿(AM,Accepted Manuscript)有时候也被称之为AAM(Author Accepted Manuscript)。对于绿色开放获取,作者提交给机构知识库的通常是评审接受稿(AM),当然如果这篇文章本身是金色开放获取的,作者自然可以直接提交出版记录版(VoR)、CVoR或者EVoR。严格意义上讲,作者应该提交给知识库什么版本,取决于相关知识库和作者所在机构(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开放获取政策。考虑到出版商的正当利益,大部分知识库、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制定开放获取政策时,金色开放获取的文章一般需要发表后立即提交出版记录版(VoR),不是金色开放获取的文章有一段时间的禁锢期(Embargo Period ),通常为6-12个月,禁运期内提交评审接受稿(AM)即可。相关知识库包括机构知识库(IR,Institutional Repository)、学科知识库等,也可以是作者个人的资料库等。
表4: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和学术和专业出版商协会制定的论文版本名称
缩写 | 英文名 | 中文翻译 | 大致描述 |
AO | Author’s Original | 作者草稿 | 作者准备提交给期刊的草稿 |
SMUR | Submitted Manuscript Under Review | 提交待审稿 | 按照要求提交给期刊后的版本 |
AM | Accepted Manuscript | 评审接受稿 | 经同行评议通过后的版本 |
P | Proof | 校样 | 经排版和文字编辑后的修订版 |
VoR | Version of Record | 出版记录版 | 发布(含提前在线发表)的版本 |
CVoR | Corrected Version of Record | 修订版 | 纠错后产生的更新版本 |
EVoR | Enhanced Version of Record | 增强版 | 提供补充材料(含数据)的版本 |
钻石开放获取期刊数量多,但发文量有限。传统订阅模式是读者付费(Readers Pay),金色开放获取是作者付费(Authors Pay),还有一种钻石开放获取是读者作者均免费(Free for Readers and Authors)。当然,也有人认为钻石开放获取是金色开放获取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关统计中通常也会将钻石开放获取计入金色开放获取中。通常,钻石开放获取期刊通常属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或者基金会所有,这些单位将科学成果的自由传播作为其使命之一。2021年3月9日,科学欧洲(Science Europe)和S联盟联合宣布完成了一项关于钻石开放获取的深度研究,同时发布了一份名为《钻石开放获取期刊研究第一部分:发现》(OA Diamond Journals Study. Part 1: Findings)的报告[3]和一份名为《钻石开放获取期刊研究第二部分:建议》(OA Diamond Journals Study. Part 2: Recommendations)的建议[4]。该研究由S联盟委托并受到了科学欧洲的资助,研究发现全球约有29,000种钻石开放获取期刊,数量巨大,但刊均发文量较小,全球只有8~9%的论文发表在钻石开放获取期刊中,这些期刊目前主要靠志愿者和所在机构的支持维系,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需要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
对于传统订阅期刊,如果允许其部分文章开放获取,则将此刊称之为混合开放获取期刊,有时候也翻译为复合开放获取期刊。与混合开放获取相对应的,是完全开放获取(Full Open Access),即一种期刊全部文章均开放获取。从文章层面,混合金色开放获取也是一种金色开放获取,所以有些情况下称之为金色获取-混合。S计划中的转型期刊,在没有转型前,就是传统订阅期刊;转型完成后,就是完全开放获取期刊;转型期间,也可以称之为混合开放获取期刊。混合开放获取期刊通常要面对双重收费(Double-Dipping)的指责:其开放获取的文章向作者收取了文章处理费;其期刊作为一个整体向读者或图书馆(或其所在机构)收取订阅费。面对指责,不少期刊推出扣减(Off-Setting)政策,即按照混合期刊中开放获取论文的数量比例减扣订阅费。
青铜开放获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开放获取,它指学术期刊的论文可以被免费访问到,但其版权政策模糊不清,即读者不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或者说读者不清楚作者和出版社保留了哪些权利)。通常,青铜开放获取是出版社主动开放论文的访问权造成的。有些学术期刊,为了扩大刊物的影响力,会选择主动开放。青铜开放获取,如果确定清晰的版权协议,收取文章处理费,就转换为金色开放获取;如果不收取文章处理费,就转换为钻石开放获取。中国大部分中文科技期刊,可以在其网站上免费下载,是事实上的青铜开放获取。
黑色开放获取是指在现有知识产权体系下的“盗版”网站,通常免费、大规模、易用,典型代表是Sci-Hub。Sci-Hub由哈萨克斯坦人Alexandra Elbakyan在2011年创办,目前收集了8,800多万篇学术文献,在网络上面向全球免费下载,其中约80%是期刊论文、6%是会议论文、5%是学术专著章节;77%是在1980-2020年发表的、36%是2010-2020年发表的;主要学术出版商的文献覆盖率超过95%;总文献量约为100TB[5]。在现有知识产权体系下,Sci-Hub涉嫌盗版。2015 年,美国纽约南部地区联邦地方法院(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批准了爱思唯尔针对Sci-Hub 网站申请的临时禁令,该禁令禁止Sci-Hub 复制、传播爱思唯尔拥有版权的作品[6]。2017 年,纽约南部地区联邦地方法院最终缺席判决Sci-Hub 停止侵权,并赔偿爱思唯尔 1500 万美元[7]。其他出版社如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威立和美国化学会等也都发起过类似的诉讼。目前,人们非常关心的是印度德里高等法院(High Court of Delhi)如何判决美国化学会、爱思唯尔和威立对Sci-Hub发起的诉讼[8]。印度知识产权法律中有“公平交易”条款,印度的机构复印学术教科书和其他受版权保护的材料用于教育,曾经引用此条款豁免。目前此案还在审理中。可以确定的是,黑色开放获取网站提供的文献,包括订阅模式出版的,也包括金色开放获取的文章。
参考文献:
1.Creative Commons(2022). About CC Licenses[EB/OL]. [2022-02-20].https://creativecommons.org/about/cclicenses/
2.NISO/ALPSP Journal Article Versions(JAV) Technical Working(2008). Journal article versions (JAV):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ISO/ALPSP JAV technical working group[EB/OL]. [2022-02-20]. https://groups.niso.org/publications/rp/RP-8-2008.pdf
3.Jeroen Bosman, Jan Erik Frantsvåg, Bianca Kramer, Pierre-Carl Langlais, Vanessa Proudma(2021). OA Diamond Journals Study. Part 1: Findings [EB/OL]. [2022-02-19]. https://zenodo.org/record/4558704#.YhB21uhByUk.
4.Arianna Becerril, Lars Bjørnshauge, Jeroen Bosman, Jan Erik Frantsvåg, Bianca Kramer, Pierre-Carl Langlais, Pierre Mounier, Vanessa Proudman, Claire Redhead, Didier Torn(2021). OA Diamond Journals Study. Part 2: Recommendations[EB/OL]. [2022-02-19]. https://zenodo.org/record/4562790#.YhB21-hByUk.
5.Sci-Hub(2022). Database[EB/OL]. [2022-02-22]. https://sci-hub.ru/database
6.Quirin Schiermeier(2015). Pirate research-paper sites play hide-and-seek with publishers [J]. Nature. (2015). DOI:https://doi.org/10.1038/nature.2015.18876
7.Quirin Schiermeier(2017). US court grants Elsevier millions in damages from Sci-Hub[J]. Nature. (2017). DOI: https://doi.org/10.1038/nature.2017.22196
8.Holly Else(2021). What Sci-Hub’s latest court battle means for research[J]. Nature,(2021),600:370-371.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3659-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7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