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出自:科教处 发布时间:2021-09-09 13:44
http://www.ibtcm.ac.cn/zjs/page/ywzx/2021/0909/1090.html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2021年举办“第六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系列学术活动,以“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为主题,拟于9月17日-18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名老中医学术传承论坛”。本次论坛为公益讲座,欢迎各界人士参加交流。
一、主题和范围
围绕“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整理和传承”,以基础所六位老中医专家学术传承为主体,探讨中医学术传承与发展思路与方法,展示当代中医药学专家临证精华,推广学术思想,推动中医理论学术与应用。
1、陆广莘(1927-2014)
当代著名中医思想家、理论家、临床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创始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曾为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评为“国医大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主要学术著作《中医学之道——陆广莘论医集》。从医近70年,不断进行中医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医学为健康医学,并就中医学术发展方向和道路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奠定了我国健康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中医研究、研究中医互补并进。主持“肝血风瘀”和“脾津痰湿”七五攻关课题,先后获多项部级成果奖。临床擅长治疗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及其他疑难杂症。
2、孔令诩(1939-2015)
出生于中医世家,少承祖父孔伯华先生、父亲孔祥琳先生家学,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先后在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从事科研及临床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养生研究室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等职。作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养生理论研究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与研究成果。临证擅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慢性支气管炎、肺癌、胃癌和艾滋病等,主张四诊合参,尤重舌诊和脉诊,精于辨证,治法上善于调肝,注重疾病的调护与摄养。
3、沈绍功(1939-2017)
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57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跟随程门雪、黄文东、秦伯未、金寿山、陈耀堂、陆瘦燕等名医临证。1963年毕业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工作,师从四川名医叶心清。1991年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任副所长、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幼承家学,祖传师授,被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赞为“深得患者信赖的临床医学家”,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誉为“中医临床家”。坚持中医原创思维,提出“单元组合式辨证分类法”及“先开胃口,后调阴阳”的辨治思路,提倡中医辨治应序列化(气、血、痰、瘀证治)、多元化(药疗、食疗、体疗、意疗等)、客观化(主症、舌象、脉象)。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临床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不孕不育以及妇科经、孕、产、乳等疾病。
4、阎孝诚(1939- )
阎孝诚,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学研究、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工作50余年。早年拜北京儿科名医赵心波为师,多年致力于中医脑病学的研究,尤其擅长治疗癫痫病,著有《赵心波神经系统疾病验案选》《小儿癫痫证治》《实用中医脑病学》等专著。其中,《实用中医脑病学》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个人被授予北京市卫生系统服务标兵、首都“五一”劳动模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退休后,专注癫痫临床研究,编写《阎孝诚癫痫临证经验集》,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汇集多年临床经验,完成《癫痫中医临症指南》一书,即将修订、出版。
5、孟庆云(1939- )
从事中医药事业50余年。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973”计划第二届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专家组咨询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副主编,《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主编等,长期致力于中医药学术守正传承与创新发展,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尤其是参加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药卷,撰写概观词条,全面阐述中医药历史渊源、科学研究和现代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表达;专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培养传承团队,耄耋之年仍坚持到全国各地巡讲,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6、李维贤(1937- )
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的备选中医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1986年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1988年获国务院人事部颁发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年中医专家 ”称号。先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藏象研究室、脑病研究室主任。重视经典,对中医病因学、药对学、脑髓理论、膈理论,及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治则有深入研究,在刺五加进入《国家药典》、刺五加第二代产品研制、中药汤剂固体化剂改三个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部乙级成果2项,院级成果2项,撰写发表80余篇论文。主张立足整体调理局部,擅长治疗妇科疾病,内科杂病,老年疾患及儿科疾病。尤其妇科疾病方面颇到独到之处。
二、会议日程
(一)2021年9月17日(周五)
09:00-10:30 开幕式
10:30-12:10 名医学术报告
13:30-16:40 名老中医阎孝诚、孟庆云学术思想专题学术报告
13:30-14:30 杨金生: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要素研究
14:30-15:00 刘艳娇:孟庆云老师关于中医基础学科建设的学术思想
15:00-15:10 休息
15:10-15:40 杨 威:五运六气:医学气象历法
15:40-16:10 张 生:阎孝诚教授治疗癫痫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
16:10-16:40 林明欣:辨识病机思考及其临床应用
(二)2021年9月18日(周六)
09:00-10:30 名老中医陆广莘学术思想专题学术报告
09:00-09:20 魏雅川:心路
09:20-09:40 黄学阳:陆广莘稳态调节理念在外科手术后的应用体会
09:40-10:00 李海玉:国医大师陆广莘学术思想及临证特色
10:00-10:20 刘理想:国医大师陆广莘对病机病因的认识及对辨证用药的启示
10:20-10:30 杨永刚:陆广莘治疗IgA肾病经验浅析
10:30-10:40 休息
10:40-12:10 名老中医孔令诩学术思想专题学术报告
10:40-11:10 徐世杰:孔令诩先生生平及学术概要
11:10-11:30 张雪亮:儒医孔令诩经验
11:30-11:50 杨 杰:名老中医孔令诩教授循经论治肿瘤的学术特点
11:50-12:10 唐仕欢:孔门医学用药感悟
12:10-13:30 休息
13:30-15:00 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专题学术报告
13:30-14:00 贾海骅:沈氏温胆汤在男性不育中的应用思考
14:00-14:30 连智华:沈氏女科围绝经期骨痛的治疗方案
14:30-15:00 韩学杰:沈绍功教授学术思想概述及不孕症诊治思路
15:00-15:10 休息
15:10-16:40 名老中医李维贤学术思想专题学术报告
15:10-15:40 金香兰:李维贤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介绍
15:40-16:10 武晓冬:菟丝子解读—从性味功效到临床
16:10-16:40 冉青珍:李维贤老师审因论治验案赏析
讲者及演讲摘要
杨金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传承博士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司库,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跟随王家恩、孔令诩、沈绍功、闫孝诚、孟庆云、李经纬等著名医家学习工作,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了《中风病防治研究》《中国标准刮痧》《国医大师程莘农传承实录》等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医大师程莘农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研究与传承”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刮痧循经理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制订与应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要从事中医药基础理论、非遗传承保护、中医药对外交流和针灸标准化研究工作。
演讲题目: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要素研究
通过中国中医药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博士后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程莘农传承工作室建设、中国科协程莘农院士名医传承研究基地建设、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作室、文化部中医针灸非遗项目研究以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术思想集粹研究等项目,立足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研究,系统凝练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的十个要素,包括探索医源、继承医道、发微医理、创新医术、弘扬医德五大核心内容和挖掘医案、梳理医脉、总结医绩、凝练医言、宣扬医评五大基本内容,共计十个模块,以期在当前传承中医药的热潮下,为有效开展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刘艳骄,满族,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1999年在孟庆云老师的指导下,创建基础所睡眠研究中心,是中国最早的睡眠中心,出版《中医睡眠医学》一书。经孟庆云老师点播,研究中医睡眠医学的基础理论,创建中医睡眠医学新学科。并在基础所药理室、生理室开展睡眠医学基础研究实验。出版《中国中医药发展五十年》等。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睡眠医学科,南区睡眠中心主任医师。中国科协中医睡眠医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教师、全国西学中优才项目指导教师。睡眠研究会监事, 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会睡眠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名誉主委,智库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教育促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智库专家;《世界睡眠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等。
演讲题目:孟庆云老师关于中医基础学科建设的学术思想
本文从从中医基础理论到中医基础医学学科的提出;系统论与中医基础学科建设,系统论思想引领中医基础学科建设,从构建研究室开始的基础学科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的中医基础学科建设,重视科研方法训练;中医基础医学学科与我的睡眠研究之路,通过创办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传播中医基础学科建设的思想,成立睡眠研究中心;面向未来的中医基础学科,纯粹的中医基础学科理论研究,面向问题的中医基础学科研究,等四个方面, 系统阐述孟庆云老师关于中医基础学科建设的学术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作者睡眠研究之路的影响。
杨威,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工作,藏象学研究室主任,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工作30年。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干支象数医学研究分会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专家等。师从孟庆云老师,长期探究五运六气与中医理论奥旨,耳提面命,深受指引,获多项五运六气相关科研奖励。重视五运六气时空变化对人体禀赋、藏府及疾病变化的影响,擅长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中医内科、妇儿科等杂症调治。
演讲题目:五运六气:医学气象历法
孟庆云老师是著名资深的中医理论大家,精研《内经》,晓畅《周易》,博览群书,贯通古今,学识深厚,文采卓越,在国学、中医的造诣独到,涉猎广泛。其中,探源五运六气理论发生,揭示其对中医理论发展的推动;阐释《内经》时空观,解密五运六气医学气象历法、古代灾害预测学的本质,学术影响深远。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经典、瑰宝,是天人相应、三因制宜的中医临床捷径,从自然科学视野构建了中医的阴阳、五行、气化、时空。五运六气理论在干支甲子历法的框架上,通过运与气、主与客、胜与复、郁与发、标与本等模型,将自然气候物候、人体藏象病候融会贯通,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为临床上解决“何人何时何病,何因何机何法”等问题插上中医的智慧双翅。
张生,男,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任北京吉利大学光明中医学院教务主任,现任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从事中医工作20多年,先后从学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谢海洲、余瀛鳌、孔令诩、李俊龙及北京中医医院李乾构等国家名老中医,学术兼收并蓄,学业进步日新月异。
特别是2003年开始,师从我国著名中医癫痫病专家阎孝诚教授,协助老师进行癫痫病临床研究。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悉心听师教诲,深得信赖,因长期进行癫痫病理论和临床研究,对阎氏治疗癫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有深刻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协助老师完成《阎孝诚癫痫临证经验集》专著,并与老师共同编写了“中医癫痫临证指南”,是阎孝诚名老中医名副其实的传承人。
演讲题目:阎孝诚教授治疗癫痫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
阎孝诚教授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赵心波名老中医诊治癫痫疾病,至今50多年,积累了十分丰富治疗癫痫的经验。他从中医理论体系出发,抓住肝风内动——抽搐与痰热凌心——失神的病因病机,采用疏肝熄风与清热化痰的治法,选用柴胡汤类与温胆汤类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他治疗儿童常见的热性惊厥致癫、外伤性癫痫、儿童良性癫痫和儿童失神小发作癫痫效果非常好,临床治愈率达到78%以上。
热性惊厥致痫,是多因热邪内陷所致,阎老重用清热解毒之品,按卫气营血不同热邪施治;外伤颅脑致痫,是多因瘀血痰热互结所致,阎老用活血清热化痰治疗;儿童良性癫痫,是多由痰热所生,阎老用清热化痰法治疗;儿童失神小发作癫痫,是多因痰热凌心,阎老用清热化痰法治疗,广选温胆汤加减。
阎孝诚教授在继承赵心波老师经验的基础上,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按照癫痫病的症候特点辨证施治,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好好传承!
林明欣,博士后,副研究员,第二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主要从事病机理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2016年至今师从孟庆云研究员,传承其病机理论精华,发表《以孙子“战机”论中医“病机”》《论“守机”》《论“识机”》等论文,获得第五届仁心雕龙全国十大中医药优秀论文第1名。主编《命门学说理论研究与临床发微(获4位国医大师题词)。担任多位首长保健医,应邀与中央保健局领导同期接受采访,并以《八零后‘老’中医》进行专题报道。擅长运用经方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胃肠病、肿瘤及亚健康调理。
演讲题目:辨识病机思考及其临床应用
传承孟庆云研究员病机理论研究精华,并用其指导临床实践。病机为中医临床诊疗之核心,治病求本,本于病机。辨识病机(“识机”)应从“辨证”中分离出来,方能凸显其独立性和重要性。“识机”主要包括凝练“基本病机”、抓住“主要病机”、兼顾“次要病机”(“三机”)。以治疗COPD喘证为示范,辨识“三机”,据“机”论治,选用“回绝神奇汤”,一剂喘轻,二剂喘定,三剂喘止,效如桴鼓。在临证中,彰显“识机”,旨在让“辨证”更简单,让“论治”更精准,让“疗效”更确切!
魏雅川,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于1973年开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至今48年。期间,1978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1983年毕业,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工作。师从于第一届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临床门诊,并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高超的中医临床诊断技能。强调中医的整体稳态理念,提出了中医“肝肺气交”理论与现代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机制的关系,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研发纯中药制剂两个,申报国家专利2项。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近10年作为主编出版专著四部。临床擅长脉诊,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红斑狼疮等,及内科杂症。
演讲题目:心路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能走到今天,能培养出众多的优秀科研人员,不仅仅是陆老师的学术思想所为,还与他的为人做事有关,与基础所元老级领导和老师们给我们所创造了良好的学风环境基础有关。“心路”既是个体的爱好也是环境的产物,没有好的环境,再好的爱好也不可能得到“心路”所想要的结果。“思路”不过是“心路”的外在形式,如果一个体人的“心路”不在中医这条道上,或根本就只有西医一条道,那就是将其泡在中医理论中也没用。如果一个老师的“心路”不在传教于学生上,他有再好的“思路”学生也学不到。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陆老师将他的“心路”毫无保留地敞开于我的结果,是基础所元老们对我的“心路”不断给予维护的结果。今天我也成为了老师,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心路”形成过程,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
黄学阳,岭南疡科流派负责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中医学术继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陆广莘教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甲状腺诊治中心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广东省中西医学会创面处理分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分会委员等。
从事外科临床30年,擅长血管外科疾病、甲状腺疾病及普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围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主编书籍《中医生命健康导论》、《岭南疡科流派医案精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参考多项课题。
演讲题目:陆广莘教授稳态调节理念在外科手术后的应用体会
主要介绍陆广莘教授的稳态医学理念,分享稳态调节理念在外科手术后的应用,并分享典型案例。
外科手术打破了人体本来的“稳态”,术后遵陆老“生生之道”的理念,“以正为本”,治疗以调节调动人体的康复能力为本。手术打破稳态后出现“术后应激症”:表现为术后汗出异常、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证候群。
治疗从肝论治:①“应激而汗,论治从肝”:以“疏肝”为大法,佐以益气固表,健脾化湿。②“眠不安,治从肝”:以“疏肝柔肝”为大法,佐以健脾养心,清热化痰。③“胃肠术后,法宜温运”: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施以“温运”之法。
李海玉,医学博士,陆广莘学术传承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陆广莘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及心身疾病诊疗工作。兼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生命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各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国医大师陆广莘学术经验集——创生性实践的健康医学论》《中医生命健康导论》等。主持的“陆广莘健康医学思想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二等奖。
演讲题目:国医大师陆广莘学术思想及临证特点
对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学术思想及临证特点进行概要介绍。陆广莘先生深入思索生命与健康的本质,深入诠释《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提出“中医学是生生医学,其本质属性是健康医学”,将中医学术概括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基于中医学自身特征,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目的、中医学的方法、中医学的对象,系统论证了“中医学是生生之学、健康医学”;运用多学科理论,阐明中医学“生生”基本理论内涵,发展了中国传统“生生”理论。科研方面,提出“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明确二者之区别与联系,为中医科研产生深远影响。临证特点,从辨证求本,求其属;扶“正祛邪”,疏通气血津液;强调莫不为利,莫不为害;以病者之身为宗师4个方面介绍。
刘理想,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魏雅川主任医师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生命健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常务委员。主编著作4部,参编6部,发表论文40余篇。
演讲题目:国医大师陆广莘对病机病因的认识及对辨证用药的启示
陆广莘先生认为“证”是一个人健康的钥匙,辨证要求“求其属也”,就是谨守病机、各求其属。很多情况下不少人混淆了中医学的病因和病机。“六气皆从火化”以及“气有余便是热便是火”,是病机而不是病因学概念。气血“通则为正,郁则为邪”,“气平则为正,亢则为邪”,“气和则为正,不和则为邪”。气有余则是火,亢则为邪,皆根于内等等,这是机体原有机能的亢进,是机体的主体性反应,而不是致病因素本身,这是中医病机的内容。
通行版本的中医病因学说对中医辨证的消极影响值得我们重视。“审证求因”是从临床具体脉症中逆推出一个病因,这个所谓的致病因素是由临床具体脉症所决定的。“审证求因”寻求得到的病因是发病学的原因而不是原始病因,因此作为发病学的原因应该归属于临床症候学的范畴。中医强调“审证求因”,但很多人把审证求因中的“因”当作病因,这种理解对于临床辨证用药是十分不利的。
杨永刚,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主治医师。跟随国医大师陆广莘学习3年余,较为了解陆老的临床用药经验。兼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生命健康医学协会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观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临床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内科、疼痛科常见疾病。
演讲题目:浅析陆广莘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陆广莘老师通过五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对中医理论的研究,认为中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健康生态的实践智慧学,而非疾病医学,提出健康医学的理念,并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笔者在跟随陆老学习的过程中,对其娴熟的运用健康医学理念指导其临床有些许了解,现浅析陆老运用健康医学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陆老认为应把机体的旺气,看作是主体性抗病的反应。强调把握人的正气的祛病能力,因势利导,扶“正祛邪”之势,实现“标本相得,邪气乃服”的目标。陆老在IgA肾病治疗中首辨急慢分期,应用健康医学的理念,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徐世杰,男,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特色疗法与新技术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10余项。先后师从国医大师段富津、朱良春、陆广莘,以及马宝璋、沈绍功、孔令诩诸位先生。主编《孔伯华医案存真》《孔令诩临证精要》等著作。
演讲题目:孔令诩先生生平及学术概要
对孔令诩先生生平及学术概要进行介绍。孔先生家学渊源深厚,临床诊疗继承家学又勤于钻研,自成一派,守正中多有创新,从求学和工作经历亦可窥见一斑。实践出真知,孔令诩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临诊不辍,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诊断细致入微,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在系统的中医学教育的同时,秉承孔伯华医学流派之家传,在临证实践中不断形成自己的学术特点和用药经验。对先生学术思想概要进行提取,以启迪后学。孔令诩先生先后培养传承人及学生数十名。以学术传承谱系为依托,介绍孔先生学术之传承、积累、发展、创新,对孔先生主要传承人及培养学生情况进行介绍。
张雪亮,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中医养生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史博物馆副馆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养生文化推广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会长。师从著名中医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及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孔令诩教授,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多项。主编《从一到十谈养生》《中医养生保健学》等多部专著,临床拥有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医术精湛,被患者称为名医圣手。
演讲题目: 儒医孔令诩经验
以案为例,从“微妙在脉,不可不察”“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俞穴按诊,欲得而验之”“问诊问细,治病求因”切入,结合具体病案,深入解读孔令诩先生临证之学术思想精要。孔先生用药颇具特色,剂型灵活,结合先生所言“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解读先生治和调养之要义,以消导为例,解析孔先生用药之精微妙义,结合不同人群特点进行用药特色的讲析;剂型灵活方便患者为上,花药、丸药用之得宜,疗效甚佳,不媚世俗解补药不可轻用,从以上要点进一步诠释、解读孔先生临床用方遣药之圆融活法、精微巧思。
杨杰,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的第四代传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孔令诩学术继承人,中医临床20年余。擅长治疗各种癌症及术前、术中、术后姑息疗法。擅长调理亚健康状态。大力提倡“治未病”。提出“一种恒动整体观、双向判别、三因特色、四条途径”的中医诊法理论框架,构建“形-神-运气”的中医诊疗模式。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
演讲题目:名老中医孔令诩教授循经论治肿瘤的学术特点
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孔令诩教授,温润如玉,家学渊源,从事中医临床50年,擅长治疗内外妇儿各科,以各类疑难杂症重症见长。余有幸在孔老晚年侍诊左右6年,得以见证孔老辨证,用药精准,屡奏奇效。孔老在辨证基础上常常循经论治、重视脾胃、强调五行生克制化,以润物无声的思想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重视食疗、四季养生,调理与治疗协同。孔老临证时强调辨证、重视脉诊、用药精准而灵活多变宽泛,不拘泥于一药一方。晚年的孔老治疗以各类疑难杂症重症为主,海内外患者从各地纷至。余总结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1534例肿瘤医案,以频繁闭项集压缩方法,分析挖掘孔老临证医案的中医处方特点。同一患者选用首诊处方,792个中药处方中包含306味中药,通过344个频繁闭项集可以覆盖所有数据,从中进一步筛选出74个出现频次较高、更具有代表性的频繁项集。结论:孔令诩教授临证注重个体化精准治疗,无固定常用核心处方,常用小方(6味药)127个,常用药角(3味药)110个。本研究方法有助于对名老中医经验进行挖掘。
唐仕欢,博士,研究员,2005-2013年期间跟师孔令诩主任医师学习8年有余,现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要从事名医经验传承与新药处方筛选研究,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秘书长。临床擅长杂病治疗,包括咳嗽、哮喘、肺心病、肺癌、脑中风、关节病、皮肤病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近5年,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等3项。
演讲题目: 孔门医学用药感悟
回顾侍诊孔令诩老师的学习经历,以临床医案为切入点,兼以自身理解和体会,阐释孔门医学的用药特色和经验。尤其以调肝药物为范例,进一步体会孔师重视调肝的思路与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常用调肝药物进行介绍,包括清肝、平肝、疏肝、柔肝、降肝气、养肝血、滋肝阴等颇具特色的理念与感悟,对于每一种药物的具体用药指针加以总结。同时,在学习孔门医学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临床实践加以验证说明,将自己认为可以复制的经验加以讲解,希望能对临床应用有所启迪作用,推动孔门医学的传承与传播。
贾海骅,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研究员、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男科理论与临床研究。
师承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沈绍功教授,系沈绍功教授嫡传弟子。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名医传承计划、传承导师;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沈氏女科分会副会长。主编及参编《前列腺疾病》、《王琦男科学》、《沈绍功验案精选》等著作30余部,主持及参加北京市科技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及中央级科研院所基础性专项课题3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90余篇。
演讲题目: 沈氏温胆汤在男性不育中的应用思考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阻阳郁”,湿邪闭阻清阳之通道,可现脾阳亏而运化乏力、肾阳不足而通达无力。肾阳被湿邪所郁,则如《医方考》言:“凡人艰嗣者,多有下虚,而胃中之湿袭之,内生胞痹、肾痹、白滞之疾,故令精寒而不嗣也”,肾中阳气被郁,不能温煦肾精,而致精寒不育。据此《诸病源候论》亦云:“男人无子者,其精清如水,冷如铁,皆无子”,均知肾阳虚可导致精寒不育,然肾阳被湿邪所郁具有同样的效能可致本症。
要将祛湿确定为治疗本症首要的前提,是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湿邪的存在,因其特性即可导致不育;二是湿浊内盛,使其不能展开进一步有效的治疗,尤其是补肾剂的应用。
连智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硕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
现任《中国骨伤》杂志社副主任,主管杂志社各项工作。参加了多项课题,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病证结合治疗优化方案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课题“I、II级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规范性研究”。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12部,点校著作2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篇,以主要作者发表论文11篇。
演讲题目: 沈氏女科围绝经期骨痛的治疗方案
围绝经期骨痛症是妇女在围绝经期产生的骨骼肌肉系统的疾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见于绝经前、绝经和绝经后。
依据沈氏女科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整体综合治疗理念,对围绝经期骨痛采用分期治疗方案,区分绝经前骨痛与绝经后骨痛。绝经前骨痛是治疗的关键,绝经前期骨量开始减少,是骨量正常向骨质疏松发展的中间阶段,存在着可逆与不可逆两种趋势,此时把握时机,治疗过程中调经与止痛并重,对于防治绝经后骨痛和老年骨关节炎有重要意义。绝经后骨痛则需要兼顾更年期综合征,在立足患者整体的基础上治疗骨痛。同时,遵循沈师教导,采用综合疗法,在中药治疗的同时,重视患者的配合治疗,包括运动、饮食、情绪的调节,此为提高疗效的重要助力。
韩学杰,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
2008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临床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病、肿瘤病、皮肤病以及妇科疾病,尤擅处理疑难杂症及疲劳综合症。专注中医药事业32年,主持及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94项,出版著作94部,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4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演讲题目: 沈绍功教授学术思想概述及不孕症诊治思路
沈绍功教授系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承家学与院校教育于一身,在继承的基础上多有创新。沈氏女科学术受丹溪之学影响,重滋阴降火,兼收温病学说,脏腑、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等思路综合使用;沈绍功教授提出中西医汇通、以辨病位和辨病性为核心的单元组合辨证诊疗体系。
沈绍功教授秉承“悬壶行医,首重医德”的家训,注重“整体综合,疗效至上”,提出“辨证要准,主症要精”的临证法则,处方以“重视脾肾,给邪出路”为精髓,将“善用反佐,慎用毒药”“丸药缓图,养治结合”作为瘥后防复的重要措施。
不孕症的诊疗中,沈绍功教授首重“舌苔”,提出调经、止带、控制良性肿瘤的总体思路,同时女子以肝肾为本,诊治中应痰瘀同治、肝肾同调。
金香兰,师从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李维贤研究员30余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治则治法与养生研究室主任。临床擅长治疗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疑难常见病。以中医辨证思维结合现代医学诊治心脑血管病、肝胆病、脾胃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班狼疮、系统性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主持及参与课题近20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演讲题目:李维贤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介绍
介绍李维贤老师成才之路,治学特点,学术传承与流派,学术成就,科研成果及荣誉。重点介绍李维贤老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思辨特点。在临床诊断思路与方法方面着重对中医经典理论的掌握与运用,尤其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在临床治疗学思想与方法方面,着重于对治则治法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在处方思想及用药特点方面,重点介绍李维贤老师对方剂、药对的灵活运用,以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特点进行阐述。李维贤老师临床经验,着重在治疗妇科疾病,尤其是治疗不孕症、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经、带、胎、产之妇科疑难杂症治疗经验,以及治疗外感病、内科疑难杂症、儿科疾病的治疗思路、治疗特点和治疗经验的介绍。
武晓冬,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李维贤主任医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临证擅长运用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妇科、儿科及内科杂症。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从事针灸标准与临床评价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各级针灸标准共29项,其中国家标准6项、团体标准21项、国际标准2项。
演讲题目: 菟丝子解读—从性味功效到临床
在温阳药里,菟丝子只是一味配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众多方书记载一味菟丝子单用,或治疗消渴,或治疗小便淋沥,或治疗梦精频泄,或治疗腰膝风冷,或治疗目暗,说明其力专而无害,作用不容忽视。
李维贤教授受《名医别录》所载菟丝子治疗“寒血为积”启发,治疗女性月经后期,于经前使用,重用菟丝子,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通过系统梳理古今有关菟丝子的文献,结合跟师体会和临证心得,试从性味功效到临床重新解读菟丝子一药,以探索其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用药规律。
冉青珍,李维贤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中医专业临床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优生优育协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专委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健康科普分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主攻女性盆腔疼痛性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开展多种中医药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深获无手术意愿患者的好评。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编著作7部。
演讲题目:李维贤老师审因论治验案赏析
李维贤老师擅治妇儿疾病,疗效深获患者好评。临床诊治疾病,更注重对其发病根本原因的追溯,对发病原因的关注贯穿疾病传变的整个过程 ,强调审 “因”治本。
本文主要介绍李维贤老师的五则验案。选择儿科头痛、鼻衄两则医案,妇科痛经、月经失调、经行头痛三则医案。先从弟子学习过程中的病机困惑入手,引出老师的病因病机分析。突出李维贤老师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审因论治的思维特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