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胡业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胡业生 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博文

大学教育不应沦为市场的奴隶

已有 2568 次阅读 2009-7-30 13:55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2009年07月29日 00:00:03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杨绍福  作者文集

    近日,某媒体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调查中,43.5%的人认为,人们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

门砖”。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中国青年报》7月29日)

    美国芝加哥大学原校长哈钦斯在1936年发表的《高等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批评当时美国的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全都已经混乱至极,高等教育已经完全走入歧途,充满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唯市场取向的庸俗化倾向。他认为,大学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理念,而不能完全被外在的市场和就业需要所决定。大学应该作为现代社会的头脑领着社会走,而不是成为市场的奴隶被动地跟着社会走。

    作为社会的头脑,还是成为社会的奴隶,这是大学发展中一个根本性的选择。事实上,博士教育的庸俗化、功利化、职业教育化,与大学扩招、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是共通的,其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大学教育追求的究竟是什么?精神的迷失和市场的诱逼,使得大学教育从本科到博士都呈现出职业教育化倾向。用哈钦斯的话来说,大学如果日益成为就业培训所,就将丧失“大学的理念”或大学之道,成为乱七八糟的大杂烩。

    大学教育需要一种本性的追求,而不能只是为了提高就业率、迎合市场需求、向市场献媚。尤其是博士教育,本质上它仍然是一种精英教育,无论是其就业途径、社会期待还是教学内容,都能体现这一点。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博士教育作为就业的一个跳板,这无可厚非,毕竟人都有逐利的天性。但大学不该如此,公共利益才是大学的终极追求。博士教育的种种问题:宽进宽出、一个导师带超量的研究生、博士论文抄袭等,不能不说跟过于强调市场导向的教育体制有关。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说,希望清华学子能够“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这个勉励,当时是给学子的,而今天,它更应该成为大学的追求和理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86-246482.html

上一篇:新华社:群体性事件中少用“不明真相”
下一篇:这辈子你们还有机会去上小学吗?”
收藏 IP: .*| 热度|

1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