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智光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guangkong 著名美学家,文艺学家。山东大学教授,韩国昌原大学客座教授。

博文

审美反映论的哲学根基

已有 5078 次阅读 2010-7-28 12:1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审美反映论, 哲学根基, 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 旧唯物论, 理念摹仿论

                   审美反映论的哲学根基
     ——孔智光关于审美反映论与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论述(六)


    审美反映论与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基本原理。审美反映论与审美意识形态论内在统一,密不可分。没有审美反映活动,就谈不到审美意识形态的形成;审美意识形态的形成,反过来又影响着审美反映活动的发展。鉴于此,我们认为,要想把审美意识形态论研究引向深入,首先应当弄清审美反映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在这里,先谈谈审美反映论的哲学基础问题。
    审美反映论是对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反映与被反映辩证关系的理论概括。审美反映论认为,审美对象是不以审美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第一性的客观存在。它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漫长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真善统一的理想存在。审美对象具有人类社会性、客观现实性、形象具体性、情感激发性等特点。审美主体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审美能力的人。由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构成的审美反映活动,是一种具有人类社会性、主客统一性、形象直觉性、情感愉悦性、想象自由性等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无目的而又合目的(在审美反映中没有直接的物质的实用功利目的,却有长远的精神的社会功利目的)、不借助于概念又趋向于概念(在审美反映中不借助于理性概念进行抽象思维,却又借助直觉方式潜在地符合着客观规律)的文化心理活动。可以看出,审美反映论的上述内容是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基本原理指导下,把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具体运用到美学、文艺学研究领域中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的特殊形式,是具有审美特质的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新时期以来,因受某些外来美学、文艺学思潮的影响,有的论者盲目崇拜“自我表现论”,对审美反映论不感兴趣,甚至把审美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反映论错误地划上等号,这是因为他们对审美反映论的哲学根基——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不甚了解造成的。
    作为审美反映论的哲学根基,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消极反映论存在着根本区别。在辩证唯物论产生之前,旧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主体对于对象的反映活动是一种类似照镜子一样的消极、被动、刻板、直观的反映活动。它只能反映、摹仿客观现实对象的外在现象,不可能达到对客观现实对象内在本质规律的把握。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吸收了旧唯物论的合理内核,比如认为被反映的客观现实存在是第一性的,反映主体对于被反映对象的反映活动是不能离开被反映对象而存在的,在反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意识只能是第二性的精神存在。更值得注意的是,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克服了旧唯物论的反映论的缺陷,把反映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哲学层次。比如,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活动是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活动,是具有创造性、超越性、自由性的人类活动,与此相关联,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活动就不能如旧唯物论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刻板的直观的反映活动,而应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超越性、自由性的反映活动。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在强调被反映者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性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反映者的主体性,认为反映者具有在漫长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能够透过被反映者的外在现象把握其内在联系的本质力量,从而使反映活动不停留于被反映者的表面,通过集中、概括和升华,能够对被反映者的本质规律进行不断深入的反映与认识,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旧唯物论的历史局限,
    作为审美反映论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与客观唯心论的摹仿论也有质的不同。客观唯心论的摹仿论从根本上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颠倒了摹仿者与被摹仿者的关系,它把“理念”这种精神实体视为先于物质世界而出现的独立自在的神秘存在。它一经产生,便天马行空,自运动,自发展,完全超出万物之上。从客观唯心论的摹仿论来看,只有精神性的理念才是第一性的,作为物质世界的自然不过是对这种独立自在的理念的摹仿,是理念的影子。文学艺术作为对自然的摹仿,相对于理念来说,就更是影子的影子了。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客观唯心论的摹仿论在高度重视反映主体、摹仿主体的主体性方面虽有相通之处,可是在何者为被反映者,被摹仿者,何者为反映者,摹仿者,是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原则性对立。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把被客观唯心论的摹仿论颠倒了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再颠倒回来,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的;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精神性的东西,只能是对物质性东西的反映;认为是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意识、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存在、社会存在具有相应的反作用;认为意识、社会意识不仅能反映世界,而且能“创造”世界,能依据在反映客观现实世界过程中所获得的基础材料,凭借联想、想象和幻想活动,创造出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新世界来。所以,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一种能动的反映论,是一种能在反映、摹仿过程中进行新创造的具有超越性、自由性的反映论。
    正因为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注重创造性、超越性、自由性的反映论,它与审美主体渴望用新的感知、新的情感、新的认知、新的想象来把握审美对象的内在要求相契合,与审美活动偏重运用形象思维方式进行,而形象思维又特别注重意象或意象系列的新构思、新创造的特点相符合,所以它才会被审美主体自觉运用到审美实践中来,特别是运用到文学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成为具有审美特质的能动反映论,即审美反映论。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一种哲学反映论,这种哲学反映论作为对主体与对象之间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哲理概括,既能被运用到偏重形象思维、偏重感性把握的审美实践领域特别是文学艺术创作实践领域中来,转化成具有审美特殊性的审美反映论,也能被运用到偏重抽象思维、偏重理性把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成为具有认知特殊性的科学反映论。由于审美反映活动与科学反映活动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也可以相互渗透,从而呈现出某些相通之处,或相似之点,比如二者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都存在着直觉、灵感的活动空间,审美活动往往会潜伏一些理性认知成分,而科学活动也需要以某些感性形象作为辅助性的研究手段等,但是审美反映活动与科学反映活动毕竟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反映活动,前者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方式,基本上按照生活逻辑或情感逻辑进行,而后者则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方式,基本上按照理性认知的逻辑进行。由此可见,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不只是审美反映论的哲学基础,它也是科学活动反映论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审美反映论、科学活动反映论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审美反映论、科学活动反映论都是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这种哲学反映论的特殊形式。
    总之,研究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有关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审美反映论。要想弄明白审美反映论的相关问题,则必须掌握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基本要求。
                     


   (如有报刊图书、电子媒体准备发表或转载此文,需经作者同意。   联系方式:zhiguangkong@sdu.edu.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554-347962.html

上一篇:从文艺意识与道德意识的区别看文艺本质是审美意识形态
下一篇:与“文艺是审美意识形态”相关的几篇重要论文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