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一年高考时,高考结束雪花飞。不少考生在考试结束后返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撕书、撕资料,教室内外雪花飞舞已经成了高考后狂欢的一种方式。近年来,许多媒体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和反思。有的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学生对于高中乃至12年学习重压的宣泄,是对大学新生活的向往。有的持否态度,声讨撕书是对学问和知识的亵渎,应明令禁止。有的则攻击教育制度,认为有学生撕书就推断中国教育制度有严重问题。今年是疫情肆虐之年,虽然疫情在国内基本消散,但是年初的疫情已经带给了考生、家长和教师以巨大的心理压力。今年的考生在高考结束后更容易放飞自我,释放压力,可能做出比撕书更加极端的行为,积极的心理引导和疏解工作刻不容缓。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寻找撕书行为背后的原因是疏导工作的前提。一般来说,人在压力巨大的活动之后,往往会进行一些心理释放活动。比如,战场上艰苦的战斗之后,赛场上艰难获胜都会有庆祝,有狂欢。对于大学入学考试这样的重大考试来说,对学生的压力远超一场比赛,撕书也不止在中国有,美国有,韩国也有。在经历了12年的学习,特别是高中3年极度紧张的学习,高考一战,心灵终于得到释放,进行一段时间的狂欢是可以理解的。受制于各种校规校纪,学生能在学校里做的集体狂欢行为却非常少,能造出雪花般效果的撕书也就成了一种选择。
但是,撕书这种行为对人对己对社会都不是一个良性行为,需要进行说明和劝解。首先,对于低年级的中学生是一种不良示范,会加剧他们对课本的抵触和畏惧心理,甚至形成一种不良的考后风气。其次,撕书也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否定,对书本知识的厌恶,如何支撑起其后大学的学习?从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对科学和文艺的兴趣,不喜欢找书看,仍然保持着中小学刷题刷分的习惯,不利于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更谈不上发现新知。最后,对于社会风气来说,尊重知识、发展科技和文化是这个时代的应有之义。教科书和学习资料原本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梯。然而在考试的重压下,却往往被视作仇敌,视作大学文凭的敲门砖,阅后即焚的态度使得知识变得黯淡无光。
撕书背后其实有考后放纵,也有抑郁暴躁、焦虑茫然的多种心理问题,而近年疫情的影响,也容易导致这些情绪的放大。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家庭,都应该多给年轻学生劝解和疏导。
首先,摆正书本的价值。从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承来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从艰难的口耳相传,到功能有限的结绳记事,再到书写费劲的甲骨竹简,价格昂贵的动物皮革之书,纸质图书出现并非易事。印刷术和造纸术两大发明,才让文字书写得以低成本地大规模普及,步入大众教育、知识生产的新时代。教科书也好,学习资料也罢,包括试卷在内,其本意都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它们是师生传递知识之友而非敌人,不应毁弃。大家都痛恨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何又要与书为敌呢?
其次,扭转“高考完就解放”的说辞,讲解大学与人生的真正要义。社会上经常将高考作为最后的关口,冲过去就是胜利。这种偏见会给学生非常负面的感受,把高考当成人生的独木桥。要让高中生转变思路,明白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大学的学科分类很多,是为社会培养直接的就业人才和创造新知的学府。大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要求比较高。所以,大学并不是高考之后可以高枕无忧、上课睡觉、躺着拿文凭的地方。高考的结束只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更高、更难、更有意义的新征程还在前头。即使高考失利,人生也没有终结。还可以复读,还可以通过社会教学、网络教学和自学的方式,充实自己,书写自己的人生。
再次,高考志愿的填写也需要积极组织和引导。不要因为一时的放纵,而耽误了志愿填报。虽然互联网和自媒体已非常发达,但数目繁多、差异巨大的高校专业,还是会令考生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短期内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兴趣、能力和考分的专业,即使是高中教师和家长也难以把握,容易造成焦虑和茫然的情绪。此时需要积极调整情绪,在高考结束后短暂的修整后,尽早投入到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网站信息、填报软件、咨询平台、宣讲会、招生办、亲友关系等途经,根据大学实力、专业前景、高校所在地、经济实力等角度优选出若干候选专业和填报方案,将主动权掌握在考生手中。
堵之不如导之,用榜样和理性的力量引导之,用多姿多彩的暑期活动实践之。高中可以主办具有仪式感的毕业典礼(即使是网络举行),通过这种仪式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毕业、成长和成年,以及自己未来肩负的责任和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消解焦虑和负面情绪。其实撕书只是高考结束后,考生狂欢的一种方式。离校后上网、打游戏、旅游、抽烟、泡吧、K歌甚至开酒会等等,狂欢的方式已是不一而足,其优劣也是不言自明。如果能够积极引导考生采取积极的减压和释放方式,对学生自己和社会都是双赢的选择。既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知识修养,又可以减轻家长负担,还有可能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比较理性的考生、发挥失常的考生,基本上都没有撕书的冲动。对科学或人文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根本顾不上撕书,他们会迫不及待地享受这入学前难得的闲暇时光,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做自己喜欢的实验,去旅行,去做义工。如果能以正面形象来引导毕业生,从高考的重压下解脱出来,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毕业生就不会有太多的过激行为,还可以得到自我的发展。而且这种解压和进步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让他们认识到,两个月的宝贵时间,几乎没有干扰的完全自主的时间,不是用来玩乐的,也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而是发展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认识社会的最佳时机。可以自主学习课程,阅读名著,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特长,学乐器、舞蹈、外语、书法、绘画、航模、机器人、摄影、写作、计算机等等;尝试新鲜好玩的体育项目,增强体质,如篮球、足球、游泳、乒乓球、自行车、击剑等等;或者勤工助学认识社会,做各种社会志愿服务,辅导小学生,帮助贫困伤残人士等等。还有掌握洗衣服、烹饪、驾车等基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可以做的有益于自己和社会的事情太多太多,这两个月的时间需要好好规划一番,让一个充满阳光与活力的自己,增长了知识、见识和能力的自己,开始人生的下一段征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考是一座通向大学的选拔桥,人生的路还很长。希望通过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让考生们正视高考,热爱人生与科学,认真研究和填报志愿,通过理性而多彩的暑期生活释放激情,书写自己灿烂的人生。
(该文已在《光明时评》发表,本文是原稿,内容相对多出20%左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