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杂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震洪 原创博文, 真情流露。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w_zhenhong@126.com

博文

七绝•醉美汉中

已有 4783 次阅读 2017-5-22 00:52 |个人分类:作品|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style, center, 汉中


七绝·醉美汉中

(王震洪,2017519日)

  汉中市,陕西省下辖地级市,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汉中也诞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外交家张骞,孕育了刚直雄烈的大汉诤臣李固。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长眠于汉中洋县。诗人李白杜甫陆游欧阳修、岑参、元稹、李商隐也在秦巴山区之间游走,吟唱出彪炳文学史的瑰丽诗词墨宝。最近到汉中洋县等调研油用牡丹种植产业,对汉中有所感悟。

        (一)

       汉水湾湾有几时?孔明天书尽其诗。

       南无大漠巴山雨,秦岭巍峨听雪离。

汉水:又称汉江,为长江最大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孔明:诸葛亮(181年-23410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隐居湖北襄阳,在汉水流域广交名士,熟读兵书经史地理,研讨天下,吸取秀丽汉水之灵气,兼收各学派之精华,最后才成就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著作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另还有一些军事案例书籍。

巴山:是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山地的总称。西绵延500多公里,故称千里巴山。同时也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

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二)

南郑旱莲真独放,望江碧水已如烟。

       廊依楼栩家千树,彩虹谦芊锁雾边。

南郑:南郑县位于汉中盆地西南,是汉中双百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周(前770-256)春秋时为蜀地;战国时,南郑初属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左庶长城南郑,南郑地名始著。南郑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之一,从夏朝开始,各朝代在南郑都发生了各种各样传奇式事件。

旱莲:旱莲属木兰科,盛开时花满枝头、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为旱莲。是汉中市的市花。

望江:陕西省汉中市 古汉台内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望江楼的初称。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望江楼,更给人一种庄严隆重之感,它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巍的风姿,早已成为汉中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登楼远眺,四面云山,如展画卷;俯视城区,楼台林立;环顾庭院,古树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楼,使人心旷神怡,追往抚今,感慨万千。

                                                                             (三)

     朱鹮有种生逢地,南水千里饮马鱼。

     英雄如星追历史,绿垠连天碧玉西。

朱鹮(学名:Nipponianippon)古称朱鹭,东亚特有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汉中洋县秦岭南麓有7只野生,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2014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南水:汉中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甘甜的汉江水源源不断流入京津,支撑着京津的社会经济发展。

绿垠:汉中大地南有巴山,北有秦岭,到处是森林,覆盖达52%,绿色是汉中的主色调。

碧玉西:汉中西南最近发现了高品位的汉中玉,价值很高,是玉中珍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02-1056287.html

上一篇:初一法门寺
下一篇:关中茯茶小镇
收藏 IP: 219.145.68.*| 热度|

6 李颖业 钟炳 徐耀 蔡庆华 王继华 haipengzhangd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