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新智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 院士

博文

吴新智:周口店的意义

已有 11131 次阅读 2008-3-7 17:0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文/吴新智
 
吴新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1928年生于安徽合肥。1984年与外国同行联名提出多地区进化假说,为当今关于现代人起源争论的两大学说之一。迄今已发表古人类学论著90余种。
 
今年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5周年。这个发现曾经是人类起源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在20世纪20年代,全世界已经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只有四批。一是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其年代不足10万年;二是爪哇直立猿人 ;三是德国的海德堡人;四是英国的“皮尔当人” 。虽然当时人类学界认为后三者都比尼安德特人早得多,但是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它们都面临着人类学界的严重质疑,无法确定。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紧接着在1931年确认北京猿人能制造石器工具和用火,从而确定北京猿人属于50万年前的人类。这个发现将人类的历史记录延长了40多万年。
 
因为北京猿人的头盖骨与爪哇直立猿人的头盖骨很近似,连带地确定了后者也属于人类的范畴,与北京猿人一样是最早人类的代表。而北京猿人不但身体的骨骼成分出土的比爪哇直立猿人的多,而且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大量石器和用火的证据与人类化石共存,这些都是爪哇直立猿人所缺乏的,因此对周口店出土化石的研究是当时以及其后相当长时间内,科学界关于最早人类的知识的主要来源。
 
北京猿人在最早人类的宝座上坐了近30年。1959年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了175万年前人工制作的石器,这间接地表明,世界上有过比北京猿人早100多万年的人类,北京猿人变成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后起之秀。但是周口店第一地点仍然是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与用火遗迹并存的最早也最丰富的地点。
 
近年有以色列学者率领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对北京猿人用火提出质疑。该刊同期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干脆否定北京猿人会用火,造成了思想混乱。次年我国学者投稿该刊,用翔实的证据维护了北京猿人会用火这个险些被抹杀的历史事实。
 
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南坡距猿人洞70米处还有个第4地点。1929年和197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此地先后发现了许多石器、用火遗迹以及一颗人牙。1933年在第1地点西南侧的上方发现了一个小洞,命名为山顶洞。从这个山洞中出土了代表至少8个个体的人骨化石和包括骨针、装饰品等在内的文化遗物,还有证据表明这些古人类已经知道有意识地埋葬死去的同伴并且能够获取大约80厘米长的大鱼。第4地点和山顶洞的古人类分别生活在大约20万年和2~3万年前,加上生活在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可以说龙骨山上埋藏有“三代人”的遗体和遗物。与第4地点相邻的第15地点出土过大量石器,丰富了我们对“第二代龙骨山人”古文化的了解。此外,还有第12地点、第2地点和第3地点也分别出土过更新世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许多动物化石,这些地点与龙骨山的其他含动物化石的地点一道,为研究距今200万年到1万年前这段时期周口店地区古环境的演变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一个小小的山头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如此丰富多彩的材料,这在全世界也是很难见到的。
 
附带说一下,第4地点的堆积物早年封闭着北侧的一个小洞,1973年发掘第4地点时,科学工作者在发现了一颗人牙后继续向下挖,挖掉了封闭小洞出口的大部分堆积物,人们进入那个小洞,并将它命名为新洞。接着在新洞内作了发掘,但没有发现任何人类化石。当时的研究者将那颗人牙称为“新洞人”,以后被沿用多年。现在应该澄清一下,将那颗人牙称为第4地点的人牙,不再使用“新洞人”一词。
 
龙骨山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山体被自然侵蚀,形成许多洞穴和裂隙,才能充填如此丰富的科学资源。我们对有露头的堆积物已经有所了解,并且作了发掘。第1地点鸽子堂南侧和主洞西侧还保留有一些堆积物,虽然可能藏有重要的新材料,但是最好留待后人研究,那时的科学技术比现在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科学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第15地点也有剩余的堆积物,它的重要性不如第1地点,虽然不是不可以考虑做很小规模的发掘,但是也必须慎之又慎,千万不可大意。这一带乃至北京西山具有大量的由石灰岩形成的山体,其中必然有许多充填了堆积物的洞穴和裂隙。只要当地群众能加以留意,一定能在这一带发现新的线索,2001年当地群众找水时在周口店西南5公里处发现了田园洞就是一个例子。只要群众能及时向专家反映线索,发现“第二个龙骨山”是可以预期的。
 
古人类学发展很快,利用新的科学理念研究周口店过去出土的材料也必定能够提炼出新的信息,为古人类学作出更多的贡献。古人类学一定能迎来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62-17363.html

上一篇: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下一篇:中科院院士吴新智漫谈现代人起源(视频)
收藏 IP: .*| 热度|

3 苏德辰 杨远帆 魏玉保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