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陨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rujun 让地球物理仪器飞起来

博文

哲学和英语一辈子都有用

已有 6398 次阅读 2009-7-3 23:19 |个人分类:我的经历|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英语, 哲学, 人生, 陈儒军

 哲学和英语一辈子都有用*
 
――硕导谈人生与科研
 
文/陈儒军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人生和科研也到了关键时刻。因为今年是我做企业博士后的第二年,同时也是我做第二站博士后的第二年。按照博士后研究计划,今年是决定我博士后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一年。如果我的研究思路获得成功,将能够使我国某种地球物理仪器赶超国外,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不过最近却发生了几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我感到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我过去得失,为人生的下一步确立新的奋斗目标;然后好好休息一下,为实施新目标养足精神。
首先是上午收到专利事务所发来的电子邮件,通知我有5个发明专利证书下来了,让我去取。之后收到了两封毕业班本科生发来的电邮。其中一位学生马上要被美国加州大学录取,毕业设计也做得相当好。另外一个学生发来了他想要发表的论文初稿,论文写得不错。最后我打电话问了专利事务所一项发明专利的情况,得到的消息是发明专利被授权了。至此,我已经肯定以前申请的发明专利今年有9个会得到发明专利证书。从大学毕业到今天,我为教学和科研奋斗了13年,总算有了一些收获。由此我想起了我大学以来走过路。大学以来我的人生方向一直是我自己决定,我总是决定下来后再告诉我父亲。回想我的过去,我做对了吗?我有遗憾吗?我一下步该怎么做?我该静下心来好好总结得失,为新的起点确立奋斗目标和方向。
 大学期间,我没去争取奖学金。我当时想,我没有必要像高中生一样,天天陷于题海战术之中,我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适应以后的社会环境。因此,我在课余时间很少看专业方面的书。我当时想:我需要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如果将来改行了,专业课学得再精通也没有用;如果能够学一点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以后也不吃亏。什么东西一辈子都会有用呢?我想到了哲学和英语。要搞科研不懂英语肯定不行,因为最新最好的文献绝大部分是英文的,学好了英语就相当于拥有了走进世界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我来自贵州,英语基础差,上大学前连磁带和收音机都没有听过,听的全是中国式英语。因此大学期间我想了很多办法自学英语,英语水平也提升很快,在大二的时候大学英语四、六级就全部通过了,考试成绩也还可以。
即使是大学的后两年,我也没有把英语放弃。一是经常看英文报纸和杂志,如中国日报和北京周报,通过读报纸保持英语水平。二是一些专业教材后面常有中英文术语对照表,经常看中英文专业术语对照表就基本掌握了专业术语对应的英文单词,以后看专业英语文献就不难了。三是每周参加校园的英语角活动,通过对话基本掌握了英语口语。
而我为什么要在课余时间学习哲学呢?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的老师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来源于科学又高于科学。掌握了哲学就掌握了先进的科研方法,哲学对科研有重要指导作用。二是我了解到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有逻辑学,而大学的政治课程虽然包含了唯物论和辩证法,但内容还是太抽象,并且缺少逻辑学方面的课程,因此我决定自学哲学知识。大三和大四那两年,我课余时间基本上在学哲学。古今中外的哲学书都看了不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智慧,《孙子兵法》、《道德经》、《周易》、《毛泽东选集》和《鲁迅杂文集》是我看得最多的著作。外国哲学著作看得不多。我个人认为外国哲学著作大部头的书很多,看了一半天也就学到一点点。比如黑格尔的《小逻辑》,虽然特别严谨,无懈可击,但与中国哲学经典相比太冗长了,一个概念就讲了很多页,几个概念的关系就讲了很多章节,远不如《孙子兵法》,一句话就包含了无穷无尽的信息。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8个字,若是黑格尔来写至少要写一章,比《孙子兵法》全书还要长。因此在我看来,要尽快掌握辩证法,还是《孙子兵法》等中国哲学著作有用。
 大四的时候,我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去工作,二是读研究生。如果从家庭经济条件考虑,我应该去工作。但父亲的教训使我选择了读研这条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是我很多年来一直维持的信念。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1958年,父亲考上了贵州省思南县的思南师范。在思南师范读书期间,父亲的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要是一切顺利的话他是一辈子当老师了。但天有不测风云,大跃进加自然灾害使国家不堪重负,学校停课,学生放假回家。回家后父亲就去学木工,勉强维持自己生活。国家经济条件变好后,学校又重新开学。父亲当时已经学木工出师了,尽管同学们都鼓励他去上学,他却一直不去,后来又有人找到去当老师,他也拒绝了,最后的结果是父亲一辈子穷困。我当时虽然不知道读研究竟有什么好处,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读研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我又有能力考上研究生,我为什么要像我父亲一样放弃学知识的机会呢?因此我义无反顾地报考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江苏一家单位希望我过去,同意给我一套房子,并为我当时在贵州的女朋友安排工作。我同样放弃了。我觉得我能够考上博士就应该去攻读博士。一直到今天,我做到两站博士后;期间我放弃了更多的诱惑,因为父亲的教训一直鞭策着我前进:只要我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有机会得到学术大师的言传身教,我就不会放弃这种机会,这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还是很迷茫。我以后会干什么工作?我能够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能干好吗?心里全没有底。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我想我还是应该学以后会越来越有用的东西。导师曾让我研究小波变换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因为当时小波变换特别热,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研究它的应用。但我觉得小波变换只是在傅立叶变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应用范围还是有限。通过我对《周易》与二进制,及其与计算机技术关系的理解,以及我在进口仪器中发现的一些技术,我认为以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将占统治地位,这些技术在地球物理仪器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急剧扩大。尽管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MP3、MP4、数码相机之类体现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东西流行,我已经预测到数字技术将深入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我学习哲学后得到的收获。
 当时我的专业是应用地球物理,数字信号处理根本就没学过,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也学得很少,所以我去选修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C语言程序设计》、《数值分析》等课程,自己还从图书馆借来关于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谱估计等方面的英文专著看。得益于大学期间努力学习英语,看这些专著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可以像看中文书一样学到想学的知识。由于当时没有MATLAB 这类工具软件供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当时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根本无法实验。除了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外,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根本谈不上应用。由此我就着手自己编一个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包,一方面可以一边编程一边深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另一方面编的程序又可以应用到实践中。为此,我从图书馆借来两本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现代谱估计的英文专著,自己用FORTRAN编了绘图程序,把书上的各种信号处理程序全部输入并调试通了。由于把数字信号处理和现代谱估计结果用自己编的绘图程序显示,并且自己编程序验证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从而对数字信号处理和现代谱估计技术有了深入认识和掌握。要将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编程调试通过工作量巨大,对一个研究生来说也特别具有挑战性。记得研二那年我都没有回家过年,大年初一还在机房调试程序。通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终于实现了我的目标。
 研究生还有半年就要毕业的时候,我了解到研究所的蒲老师用新研制的仪器采集时间序列数据来算激电参数,有个博士编的程序算的效果不好,并且编程序的博士出国了,不知道是仪器问题还是程序问题。我说我有很多办法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可以保证处理方法没有问题。蒲老师就让我编程序处理看看。我把我学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基本用上了,发现了仪器的一些问题,采用多种校正后处理效果相当不错。蒲老师和我的导师都很高兴,仪器做了很多试验,何院士后来知道了也很满意。于是所里的老师动员我报考何院士的博士,让我留下来和蒲老师一起做仪器。本来我报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招生考试,最后放弃了。人的一生往往充满了很多机会,这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由于我在新仪器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何院士录取为他的博士生。如果我当时不自作主张去学数字信号处理和编程,这个机会我就不可能抓住。
读博士生期间,我和蒲老师到石油物探仪器总厂调试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仪器。我负责为仪器编写采集程序。石油物探仪器总厂的总工罗总看见我没有问他什么问题,就把程序编出来了。他很高兴,认为我有培养潜力,同意做我的副导师,和何院士一起指导我的博士论文。真的是很幸运,罗总是我国地球物理仪器领域的第一牛人,再加上电法领域权威何院士,我的博士论文同时得到国内两大顶尖牛人的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的进步很快,我学的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在仪器研制中也进一步发挥了作用。一直到现在,我每年都编写大量程序,按照5个字母一个字计算,超过《红楼梦》的字数应该没有问题。由于学习了信号与系统和数字滤波器,仪器中的一些模拟信号处理技术也很快掌握了。对国外主流电法仪器的原理,也基本掌握了。
 博士毕业后,我认为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的下一步方向是高度智能化。因此我找到了我国人工智能的权威蔡自兴教授,在他的门下做博士后,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地球物理仪器中。由于我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地球物理仪器中,搞了一些新的仪器方案,再加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我可以申请若干发明专利。这是我今天能够获得9项发明专利授权,还有多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和公开的原因。
 回想我走过的路,我觉得大方向是对的。之所以没有走错方向,与我当时在大学热衷于哲学是分不开的。英语也帮了我大忙,我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多个学科的文献,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失败是没有意识到写文章的重要性。对写文章不积极,也没有什么兴趣。这几年做了不少成果,但放在那里没有写成文章。除了为开会写点会议论文外,在七年内没有亲自写过一篇期刊文章。可以说,我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亡羊补牢,不足晚矣!我今后的行为准则是:每天都追求卓越,每天都追求完美,每天都反省自己。从今天开始,我的目标是在四年内真正做出一流的地球物理仪器,写出一流的文章,教出一流的学生。如在不惑之年达到上述目标,我这辈子值了!
 
 * 本文发表于《求学-考研》2009年第2期。主要是我大学至今的经历、体会和打算。今天应我学生的要求在此公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26-241786.html

上一篇:智能电源板调试与编程日记(7)
下一篇:怎样识别好的科研苗子?-修改版
收藏 IP: .*| 热度|

10 武夷山 张星元 陈中红 黄富强 王欢欢 彭柳艳 苗元华 王力 孙静宇 christine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