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老子的话来看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来自《圣经》上《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她,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68年,美国科学史学家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1910-2003)提出用马太效应这个术语描述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他列举在研究领域出名的人越来越有名的现象并说“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他并且把 “马太效应”归结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其实这种效应,在我国成语中早已有之。中国人说话比较隐晦,不像西方人说得那样直白。“锦上添花”这个成语,概括得更为简练准确。民间谚语“锦上添花小人多,雪里送炭君子少”“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敲”就逼真地描述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
锦上添花这个成语,最早出处是北宋王安石(1021-1086)的七律《即事》,其中有诗句:“嘉招欲覆杯中渌,丽唱仍添锦上花。”
莫顿开始提出马太效应这个概念时,只是把它用于社会现象。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效应在力学与物理学中,在自然科学中,随处都可以迂到。河道弯了,由于流动冲刷就更弯;地不平了,低的地方更易于受径流冲刷,在径流冲刷下就更不平;大气电离了,局部就更易于电离直至放电;裂纹产生了局部由于应力集中就更容易被撕裂。在社会上的穷富差别的加大,股市行情暴涨暴跌,经济危机等都是马太效应。所以可以说马太效应是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成书早于圣经的老子《道德经》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补有余。”
马太福音的那段话只是一段寓言,靠人们自己去理解它的含义,到莫顿才给出现今的解释。而老子的话说的是更为普遍的规律。如果把老子的“天之道”理解为宇宙之间的普遍规律的话,那么他说的这个普遍规律正好与马太效应相反,即普遍规律是把多的取来去补少的。也就是他说的“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意思。
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注解老子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客观规律总是趋于使物质或能量平均分布的。热总是从高温向低温的地方传播,物质的分布总是要使整体的势能最小,有棱角的石头随着岁月的流逝由于风吹日晒和水淋总是失去棱角而趋于圆滑。高山会由于自然腐蚀而降低,凹地会由于不断沉积而升高。运动的物体,速度高的会由于低速介质的阻尼而变为低速,而低速的介质会由于高速运动物体的带动而加速。电总是由电位高流向电位低的地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和曲折,总会向世界大同的方向发展,权力会由个人专断逐步走向民主,财富会逐渐缩小贫富差距。
老子的话,又是一番道理。看来比起马太效应来说也许是更为普遍的规律。事情好像是矛盾的。你该信谁的?
其实他们说的都对。
老子说的是在客观运动和平衡状态是稳定发展时的情况,而马太福音说的是失去稳定时的情况。
老子还有后半句话,说是:“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补有余。”说的正好是马太效应的意思。这里老子对马太效应实际上做了很深刻的注解。“人之道”就是最好的说明,意思是说人心想要的是马太效应。这是因为,“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水向低处流体现的是“天之道”而人向高处走,就体现的是“人之道”。因为人人都想发财,都想有权有势,所以才有人之道,而人人都想发财、想有权有势的这个系统是不稳定的,所以就有马太效应与之对应。于是社会心理必然是“损不足以补有余”。
总起来说,老子的话比起马太福音更全面更富有哲理性和更深刻。
用老子“天之道”的这段话来思考我们的自然科学研究。对应于稳态或缓变过程来说,就是研究稳定运动和平衡稳态。对应与物理上来说,大部分是由椭圆型方程或热传导方程所描述的过程。用它来研究社会现象,当我们要维持社会稳定时需要执行符合客观规律的政策,这就是要“损有余而补不足”,对应于向富人加大税收,对穷人雪中送炭,加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权力需要分散或加强民主,只有这样,社会才会稳定。
用老子“人之道”来思考我们的自然科学研究。它对应于临界转捩状态,对应于状态的分岔,对应于快速变化,对应于发散和不稳定状态。用来研究社会现象,当我们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处在社会底层的人要向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主流,就需要借助马太效应,就需要锦上添花,需要权力相对集中,实现快速变革,并且使这种变革稳定下来。有时又需要打出实现“天之道”的口号,如“替天行道”、“杀富济贫”表示顺应自然规律来与“人之道”抗衡。
看来,顺应“天之道”,无论在进行科学研究还是制定政策和进行符合客观规律的管理,都是应当遵从的,而万不可以逆客观规律而胡来。而实行和加强“人之道”是有条件的,需要捕捉和把握这个条件。一味按照马太效应行事,社会心理在吹捧一个人,你就“锦上添花”再加码,就会“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社会会愈来愈不稳定,积怨会愈来愈深,需要适可而止把握分寸,因为它是有一定风险的道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