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我国构造-地貌格架的形成,直接影响了我国和全球气候环境的变迁以及古人类迁徙的路径,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古气候和古人类学家共同探索,对我国及亚洲新生代以来古地貌、古气候变迁的历史和我国古人类的发源与迁徙得出科学的结论。我在今年即将出刊的《中国地质》第三期撰文将阐述对以上问题认识的依据与思考,供同行们切磋讨论。现将其中有关《我国古人类迁徙的探讨》放上博客供网友们分享。
1923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英国地质学家乔治﹒巴尔博(George Barbour,1890-1977)在河北宣化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桑干河畔东城、化稍营、泥河湾一带第四纪的湖相地层中有犀牛等淡水哺乳类动物的化石,于是把这套含化石的地层命名为“泥河湾层”。1924-1926年乔治﹒巴尔博和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神父桑志华对“泥河湾层”进行了详细的分层记录与化石采集,挖掘了大量哺乳类动物和厚壳蚌化石,经过研究确认为早更新世的种属,称为“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欧洲的“维拉弗朗动物群”。法国著名旧石器考古专家步日耶并在其中发现了具有打击痕迹的石块,确认是古人类打制的旧石器。从此,含有“泥河湾动物群”的泥河湾层就成为我国北方及亚洲早更新世的标准地层,涿鹿盆地的泥河湾剖面也成了国际地学界著名的早更新世标准剖面。
1929年裴文中首次在周口店中更新统距今约40万年的郝家台组发现了直立的“北京猿人”,上世纪70年代中科院古脊椎所在泥河湾层发现了大量古石器等古人类遗迹,特别是1976年贾兰坡、卫奇首次在泥河湾层中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这是继1929年裴文中首次在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以来古人类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近年闵隆瑞等(2005-2010)在涿鹿盆地小长梁下更新统泥河湾组中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腿骨),又是古人类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于是泥河湾盆地是否存在距今约150多万年的“泥河湾人”,就成了现今地学与古人类学界关注的焦点。如果联系到前述1996年阴家润、崔之久等在昆仑山口早更新世地层羌塘群中发现的208万年古人类遗迹,就又提出了一个我国境内古人类迁徙的问题。
当前古人类学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古猿人最早诞生在非洲,比如埃塞俄比亚90年代发现的距今440万年的“始祖南猿”和距今250万年的“埃塞俄比亚南猿”,他们从阿拉伯沿两条路径进入我国(图-1),一支通过喀喇昆仑山口沿塔里木盆地南缘经河西走廊进入我国北方,衍生为蓝田猿人、河套和北京猿人;另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南麓进入我国云南,衍生为元谋猿人。他们立论的根据都是绕过高耸的青藏高原,自西向东迁徙,显然他们没有注意到早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顶面并不高耸,不需要绕行。如前所述,当时青藏高原顶面尚处于高原主夷平面形成阶段,并未隆升到海拔5000m而为海拔700-1000m的准平原面,现今高原顶面的羌塘盆地在当时几近和柴达木、共和盆地成为同海拔高度的泛盆地,昆仑山口所发现的古人类遗迹(2.08+0.04 Ma)暂且称谓 “西域羌塘人”,当时临湖而居、繁衍生息,他们来自非洲?还是原地而生?有待古人类学家考究。
图-1 古人类迁徙路径图
Fig.1 A map showing human migration routes
那么是否可对我国境内古人类的迁徙做如下推断:
昆仑山口所发现的古人类遗迹表明当时繁衍出现距今208万年的 “西域羌塘人”,属于在低海拔羌塘盆地生活的古人类,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3.6 -0.8Ma)由于高原的快速隆升,部分“西域羌塘人”适应高寒缺氧环境成为了高原人,即西藏人的祖先(曾经有过报道,西藏人和汉人的基因相同,说明同源),而大部分“西域羌塘人”适应不了骤变的环境,逐渐开始沿古长江、古黄河源头向高原下方迁徙。其中一部分沿着古长江(金沙江)迁徙到云南,后来衍生为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胡承志,1973;刘东生,1983);另一部分沿古黄河故道的南支在陕西蓝田繁衍为早-中更新世115-53万年的“蓝田猿人”(吴汝康,1965);再一部分则沿着古黄河故道的北支繁衍为中更新世约50多万年的“河套人”(贾兰坡,1951)。那么北京周口店中更新统郝家台组距今约40万年直立的 “北京人”和尚未确证而距今约150多万年的 “泥河湾人”显然和古黄河故道北支的古人类相关。
图2 北京-怀来-延庆第四纪地貌地质图
Fig.2 Quaternary geological map ofBeijing-Huailai-Yanqing
北京-怀来-延庆第四纪地貌地质图(图2)揭示了北京西山坡脚和比高近千米以上的怀来-延庆盆地都出露着上更新统马兰组的湖相地层(桔黄色图例),说明怀来-延庆-涿鹿盆地在晚更新世以前和华北冲积平原还在同一个水准面上。是晚更新世之后大约2万年才抬升成海拔1000m的高台,说明北京西山属于快速隆升的山脉,正是这次快速隆升使阴山-燕山成为辽河、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并使燕山山区永定河、潮白河的上源白河(密云水库以北)和永定河上源河谷都呈现今日之深切河曲(图-3)。
图-3 密云水库西北山区的白河河谷及下游的深切河曲
Fig. 3 Deeply incised meander-shaped valley of Bai Riverin both the northwest of Miyun Reservoir and downstream areas
从古构造地貌上看,涿鹿-延庆盆地和西部大同-蔚县-阳原盆地在早更新世时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泛盆地——泥河湾盆地,它与西部古大青山南的临河-包头-呼和浩特湖盆很可能相连成为串湖,当时的古黄河故道北支并没有向南流,它应该通过上述北西西-南东东向延伸的连通串湖盆地向东的溢流河即古白河、古永定河向南东注入渤海(图-2、3),现今蛇曲弯弯的古河道说明了它们当时是泛海平原的河流。因此无论从地理和气候,泥河湾盆地都具备了古猿人繁衍生息的条件,那么“泥河湾人”是沿古黄河故道北支迁徙繁衍的一支,还是原地衍生的古猿人?是需要今后认真探索的古人类学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古地貌变迁的研究课题,因为古人类的迁徙离不开古构造地貌对环境的制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