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科学上的创新,文字上,也不知是谁先使用,流传着这样的几个术语:原始创新,创新,集成创新。
为了理解此类概念,看此类概念能引出什么样的逻辑结论,本文把它对应于:原始创新=毛胚房或架子楼;创新=入住房或交工楼;集成创新=城区建设。可能这样就好理解了。
在小区还没有个影子以前,肯定的在遥远的时代,有第一个孤立、矮小、不起眼的毛胚房。这就对应于小的原始创新。
后来,很多人看上了这个地方,也在附近建房,慢慢的就出现了一片散落的毛胚房。而部分的房主则对其毛胚房不断的加以改建、装修,一套小别墅就成了。这就对应于小的创新。
小别墅越来越多了,就有人想建大楼。
如果所建的大楼大家看不上,或建楼者财力有限,或建楼技术上不过关,这就成为了架子楼。这是对应于大的原始创新。
如果楼盖成了,人们纷纷入住、装修,把楼搞得漂漂亮亮的,人气一旺,这就成为地标式楼房了。这是对应于大的创新。
有了若干个的地标式楼房,就有人想搞集成是楼群了。搞不成的话,就是原始的集成创新;搞成了的话,就是集成创新。
如果按这个类比来看,则:原始创新=毛胚房或架子楼,住不得或用不得。
创新=入住房或交工楼,在原始的毛胚房或架子楼基础上,住者想如何用就如何用,想起什么名就起什么名。
强行规定:所有的楼都得盖在指定的位置上,则就是原始集成创新。如果大家听话,而且能干,城区就建成了,也就完成了一个集成创新。
按外在效果来划分:集成创新的效果最大;其次是创新;而原始创新就是个大家的笑料。
按内在重要性来划分:原始创新最重要;其次是创新;而集成创新就是个顺手牵羊的事。
对照我们目前的市政建设实际:毛胚房或架子楼主要由农民工完成(农民工基本上没有入住的可能);入住房或交工楼主要是由所有权人或购买者占有,再雇用技术工人完成装修(技术工人基本上不是所有者);城区建设基本上由权力部们或组织操作,再分解给所有权人后,由农民工和技术工人来具体实现。
如果接受这个对比,则:农民工=原始创新研究者;技术工人=基于他人的原始创新修修补补的研究者;所有权人或购买者=集成创新研究者。
逻辑上如此。博主也没有办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