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物理学中的“事实”

已有 3564 次阅读 2013-6-29 08:5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物理学

 

      对物理学的任何分支,“事实”可能不是一个事实,而是某种对观测和解释的高度复杂化的综合物。专家们会对实验属性(控制条件)给出不同的解释,有时用同一个观测来支持相互矛盾的理论。因而,对“事实”的选择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性观点。

      例如,对于观测到的实验数据,如物体表面的热电子辐射量,得到形式上差别很大的所谓“辐射(经验性)方程”(O W Richardson方程I=a(T)1/2exp(-b/T) M v Laue方程I=AT2exp(-b/T)。两者都各自有自身的理论推导,从而“证实”相应得理论。

      我们选那一个呢?理所当然的选择符合热力学定律的那个,也就是M v Laue?还是另有其它的选择原则。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更为深刻广泛的理论控制,我们的选择是随机的,或者说是并非完全的确定性的。不同的选择就会导致不同的理论路线。那条路线能够走的更远?

      我们并没有万全的法则!

      一旦前人做出了某种选择,后人敢于对此质疑吗?敢于改变理论路线吗?这可是有足够的“事实”支持的啊!

      如果没有意识到在物理学(力学)的理论建造路程中的这类主观性的作用是始终回避不了的,也就会把自身局限在某个“正统理论”下,这对于个人来说无关紧要,但是对于科学界整体,这却是悲剧性的。

      无论我们是情愿还是不情愿,在由网络放大的“共识”下,“正统理论”的排它性也被充分的放大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够抛开宏观的科学理论的控制(或叫做限定),如果一系列细小的分支学科得到的实验经验关系(所谓的“事实”)被作为基本的关系(不可修改或质疑的),我们可以建立多如牛毛的分支“科学”。

      实验数据(尤其是数值实验)的烂用(自由自在的拟合)和胡乱解释,以及由此出发而“改造”基本科学理论的努力,在创新的大旗下,如洪水一般的形成了当下的潮流。

      简单、直接的判断已经难于保证我们有足够的把握。而停步不前也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只能选择在实验数据的海洋中游荡,而寄希望于自身有足够的理论素质能使自己到达真理的彼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703671.html

上一篇:科研中的文献使用问题
下一篇:科研选题:故意的回避现实世界?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9 孙学军 鲍得海 罗教明 罗会仟 吴吉良 张学文 anonymity XY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